李榮浩新歌老友記:假朋友比真敵人可怕,願你依舊是我最好的老友

12月21日,我喜愛的歌手李榮浩發佈了第6張專輯的第2波主打歌曲《老友記》。

李榮浩新歌老友記:假朋友比真敵人可怕,願你依舊是我最好的老友

歌詞依然簡單卻直擊人心,尤其是這句:

舊朋友,你好好走,我就不陪你這麼久……

李榮浩新歌老友記:假朋友比真敵人可怕,願你依舊是我最好的老友

一首歌曲,短短几個小時就引發萬人熱議:

似乎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朋友,在我們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有時候甚至超過其他感情,但往往受到最多傷害的也是來自於這個朋友,大概是因為付出得越多,傷得卻也越深。

有這樣一條評論,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

父母口中的狐朋狗友卻給了我整個青春。

1

什麼是朋友?

大家都知道高曉松和朴樹是十幾年的好朋友。高曉松曾經在電視上講過這樣一個事情:

高曉松在最窮的時候曾經向朴樹開口借錢,而那個時候樸素還並不是非常有錢的明星。但是,朴樹只是輕描淡寫的回了兩個字“賬號”,最後就把錢借給了高曉松。後來過了一段時間,朴樹都快被人遺忘了,他找到高曉松又只說了兩個字“還錢”。

高曉松幾十年來唸念不忘這件事事,不僅是因為朴樹獨特的個性,更是朴樹總是葆有這份難得的待朋友純真的心。

不管是你需要我,還是我需要你,隨時吱一聲,必定到位,這是朋友。

2

可以和壞孩子交朋友嗎?

小學時,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因為父母做生意繁忙,顧不上照顧他起居、監督他學習,不在身邊,一方面他生活很獨立,另一方面他的學習很差,因此他的朋友很少。

因為在那時,很多家長都不讓自己孩子和學習差的孩子一起玩。

那時,一起走路上學,家離學校還有一段距離,我倆住的還近,就一直結伴而行。有時,在路上偷個玉米、放個磚頭在別人家門口,都是他做出來的“壞事”。

但我知道,他對我很好,他經常講春晚中的臺詞(那時還不叫段子)逗我笑,攢錢買的零食總是分我一半,不知道從哪兒淘來的灌籃高手的光碟總是與我分享。

學習不好就是壞孩子嗎?不聽大人話就是壞孩子嗎?

後來他的學習成績竟然有了起色,也可能是因為我這個朋友吧。

只要他的“壞”不針對你,父母口中的狐朋狗友,可能就是我的真朋友。

3

真正的損友,請遠離

最近,劉鑫這個名字再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是因為她將劉鑫改名為劉暖曦。

她以為風波過後,改了名字,忘掉往事,就可以迫不及待開始新的生活,可是三年前的人倫慘劇再次浮現腦海,難以忘掉:

2016年11月3日,日本留學生江歌因為幫助閨蜜劉鑫,替他出頭在門外打發糾纏她的前男友陳世峰,卻被無情殺害。在明明知道前男友有暴力傾向的情況下,劉鑫所謂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好閨蜜,卻把江歌留在門外,一個人去應對自己的前男友。讓人氣憤的是,江歌在門外身負重傷,樓道里明顯能聽到清楚的打鬥聲和撞擊聲,劉鑫卻選擇了自保,沒有開門去救她,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隕落。

而在這之後,她居然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過,身為當事人撇清責任,不參加葬禮,像往常一樣換髮型、發自拍、沒心沒肺地生活,拉黑劉鑫媽媽微信,拒絕出庭作證……

越回顧越生氣。

如果你的善良換來的卻是ta的冷漠,這樣的朋友請遠離。

因為假朋友,比真敵人可怕。

4

其實,孤獨才是常態

其實朋友就像列車上的旅客,有上車的,有下車的,當然也少不了獨自一人的時候。既然如此,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相遇的方式千千,離開的理由萬萬。

可惜相遇時是回不去的青春,離別時是早已看淡的人生。

孤獨,才是常態。

其實,李榮浩還有一首歌正好詮釋了這種狀態:《耳朵》。

這首歌收錄在他去年的同名專輯《耳朵》。開始只是單純覺得歌好聽,詞其實沒有看太懂。直到看了mv,才體會了些許歌曲的意思。

李榮浩新歌老友記:假朋友比真敵人可怕,願你依舊是我最好的老友

所有的人都被布條蒙上了眼睛,每個人都處在一個純聽覺的世界裡。洗菜、打電動、彈鋼琴、講電話,每個人的五官只剩耳朵,他們用耳朵感受生活中的細膩與純粹。

李榮浩新歌老友記:假朋友比真敵人可怕,願你依舊是我最好的老友

而這份孤獨,恰恰需要去傾聽、去感受。

孤獨的年輕人

有人說,我手機從來不離身,一個人走在路上,一個人出去,為了避免尷尬,總是拿出手機時不時的擺弄下,其實只有自己知道,只是把手機解鎖,看下時間,滑動幾下桌面,然後鎖屏幾分鐘後又重複一遍,這就是孤獨一個人的孤獨。

孤獨的中年人

上午被領導臭罵一頓、下午被客戶刁難一番、晚上被愛人數落一通,讓步入中年的男女回家默不作聲。終於有了一個耳根清淨的地方,家。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男女都一樣。通訊錄越來越長,交心的人越來越少。

孤獨的老年人

“國館”曾經提到過這樣一位老人:

羅奶奶已經72歲了,一個人住在湖北的老家,一個兒子,在廣州買了房,離家遠,一年也就回來一兩次。

兒子上次回來是在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九,離開的時候正好正月初二,在家裡的日子還不到三天,她不怪兒子,知道他壓力大,工作忙。

退休前,羅奶奶是名老師,一直都有寫日記的習慣,退休後,發現可以寫的東西越來越少,翻開過去一年的日記本,寫得最多的是:“今日無事”。

在孩子過完年,離開後的一個月裡,羅奶奶生病了。

終於有一天,她艱難地在上面寫了幾個字:

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

羅奶奶去世的消息,兒子三天後才知道。

遠方的孩子,無法歸來陪伴,但如果能聽到時常響起的電話、那頭熟悉的聲音,也許能消減老人的孤獨感。

5

既然生活無處可逃,那讓自己變遲鈍。不敢面對一些事,心靈的眼睛會自動選擇矇蔽,此刻,耳朵脆弱,逃不過流言蜚語的追捕,只能坐在角落裡聽著別人想著你的故事,成為他人的笑話。

耳朵遲早也會遲鈍,被語言的力量摧殘。

不止耳朵,一切感官都變麻木了。

偌大的時代,不管朋友來,還是朋友走,你自己真的認真感受這個世界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