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電話:“快回來,兒子不寫作業”,老公不打罵完美解決問題

文|文兒

自打孩子上了小學有了作業之後,估計大多數家長的日子都不太好過,畢竟輔導孩子做作業絕對不是什麼好差事,不然怎麼老有人吐槽:“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老婆電話:“快回來,兒子不寫作業”,老公不打罵完美解決問題

而有位網友在遇到孩子不寫作業的問題時,想出的對策還是不落俗套的。這位寶爸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接到老婆的電話:“你快回來呀,你兒子不寫作業。”當時聽到老婆這麼說,寶爸當時要氣炸,憋著氣一路上狂奔到家。到家之後,也不怎麼跟孩子說話,而是直接把孩子書包收拾好,順便問孩子:“想玩什麼,爸爸帶你去!”兒子看到爸爸這樣的反應,一下子懵了,趕緊怯怯地說:“我作業還沒寫呢。”寶爸回答:“今天休息,不寫了。”孩子回答說:“老師會批評吧?”寶爸笑著說:“關我什麼事,又不是我的作業,老師又不批評我。”結果,那一天孩子的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

而這位爸爸沒有吼罵孩子,而孩子反而順利把作業完成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你越是逼迫他幹他不想幹的事情,他越是叛逆;換個思路,讓孩子自己承擔行為的後果,對他的行為不加判斷,孩子反而自己更懂得是非了。

而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打罵孩子、朝孩子發脾氣取得的效果還是很有限的,而一旦大人在情緒的穩定下采取的策略對於孩子的教育效果更有效。

老婆電話:“快回來,兒子不寫作業”,老公不打罵完美解決問題

對著孩子發脾氣,只會讓事情越變越糟

單純從做作業這件事情來說,如果是因為孩子不做作業就對著孩子發脾氣,恐怕並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在孩子心中產生做作業是為家長解決問題的感覺。即使是在大人的威逼下完成了作業,但是效果也不會太好了。同時,大人態度惡劣,更容易刺激孩子內心的逆反心理:你讓我這樣,我偏不這樣,咱麼走著瞧。作業的事情,就變成一場拉鋸戰,沒有誰從中得利。

老婆電話:“快回來,兒子不寫作業”,老公不打罵完美解決問題

大人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而大人在情緒穩定時,跟孩子交流,會讓孩子明白大人對於他的教育並不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而是完全站在他的角度,幫他解決問題的態度。他在心裡想:“我做錯事情了,你並沒有打罵我,而是跟我講道理,是為我好的。”有了這樣內心的交流,孩子才更願意聽父母的教誨。

所以,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家長最需要做的事情肯定是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頭腦比較清醒時才更能解決問題,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