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場會一直跌!投資大師們都如何應對暴跌?

在全球市場經歷了“黑色星期一”,尤其是美股經歷熔斷並且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後,尋找 “避風港”成為了資金的重要方向。

短期來看,美股暴跌對A股也產生了一定衝擊,但波動有限。長期來看,A股有望成為全球的避險資產。

大摩分析師指出,如果流動性方面的支撐消失,美股將進一步下挫;其認為美聯儲大概率會公佈進一步的降息,延長資產負債表擴張計劃亦或者是新的QE。

摩根士丹利認為,美股會繼續下挫,直到美聯儲推出新的降息及寬鬆計劃(QE)。

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場會一直跌!投資大師們都如何應對暴跌?

如果流動性方面的支撐消失

美股將繼續下挫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Michael Wilson指出,從去年四季度開啟的美股大漲在驅動面角度,更多來自流動性而非基本面。

考慮到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計劃,今年4-5月份本來是一個可能的回調時間窗口。

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場會一直跌!投資大師們都如何應對暴跌?

但是,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回調提前。

在技術分析角度,標普500指數在3100點附近形成了阻力,最近股市的回調使得自去年10月以來的整個上漲看起來像是一次虛假的突破。

Wilson稱,其同意市場關於新冠疫情將引發美聯儲救市的判斷,但對於市場將在2020年下半年反彈的論斷表示謹慎。

其認為,不應孤立的判斷疫情對於經濟和股市的影響,此次疫情是過去2年各種經濟衝擊的新累加:

財政刺激致使美國企業出現成本問題和利潤率壓力,使得美國企業收益持續衰退,尤其是中小型股。

美聯儲在2017-18年的激進貨幣緊縮週期的影響有兩年的滯後期;

美國和歐洲各國的關稅衝突現在只是暫停;

疫情將對美國消費者產生直接的打擊——而後者則是經濟的關鍵;

Wilson指出,現在市場高度關注,此次疫情是否最終將美國經濟推入衰退——一個裁員和失業率上升的週期。

對於美聯儲上週的緊急降息,Wilson評論稱,從歷史角度,緊急降息並不意味著接下來的大牛市:

歷史數據顯示,在經歷過初期的上漲後(1-3個月),美聯儲緊急降息通常無法在隨後較長時間(6-12個月)裡給市場帶來結構性上漲動力;

在歷史上8次美聯儲緊急降息中,7次是在衰退前幾個月或是衰退中完成的。

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場會一直跌!投資大師們都如何應對暴跌?

其認為,上週美聯儲的緊急降息與其說是給緊縮的金融市場上保險,倒不如說是全面寬鬆的開始

其認為考慮到市場集中度與經濟週期,現在的市場狀況與2001年最為接近。

一旦市場的流動性驅動因素消失,美股將重回2018年——進一步下挫,而這暗示著一場可能的經濟衰退。

Wilson認為美聯儲大概率會公佈進一步的降息,延長資產負債表擴張計劃亦或者是公佈新的QE。

在此之前,美股將經歷更多的動盪

其認為美股在現在的點位基礎上依然還有10%的下跌空間,納斯達克指數的下跌幅度可能更大。

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場會一直跌!投資大師們都如何應對暴跌?

應對暴跌

投資大師們都做了這些事

暴風雨之下,應變之道究竟是什麼?

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投資大師們面對暴跌時曾經做出的選擇,或許可以成為我們寶貴的參考

▌巴菲特

巴菲特面對暴跌,可以說是十分淡定。

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大崩盤,這是歷史上第一個黑色星期一。

一天之內,道•瓊斯指數跌了508 點,跌幅高達22.6%。

股市暴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也未能倖免。

巴菲特個人99%的財富都是他控股的上市公司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

暴跌這一天之內巴菲特就損失了數億美元的個人財富,而在短短一週之內伯克希爾公司的股價更是暴跌25%。

那麼,身處風暴當中的巴菲特都做了什麼呢?

在暴跌那一天,可能巴菲特是整個美國唯一一個沒有時時關注正在崩潰的股市的人。

他的辦公室裡根本沒有電腦,也沒有股市行情機,他根本不看股市行情。

整整一天,他和往常一樣安安靜靜呆在辦公室裡,打電話,看報紙,看上市公司的年報。

過了兩天,有位記者問巴菲特:這次股災崩盤,意味著什麼?

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話:也許意味著股市過去漲的太高了。

巴菲特沒有恐慌地四處打聽消息,也沒有恐慌地拋售股票,暴風中心的他,平靜地等待風暴過去。

而風暴終究會過去。

▌彼得·林奇

如果你還是鬱悶,我可以告訴你100個比今天股票跌停還要可怕的經歷。

1987年股市暴跌之後,道瓊斯指數曾經一天之內下跌了508點,那些投資專家們異口同聲地預測股市要崩潰了,但是事後證明,儘管道瓊斯指數暴跌1000點之多(從8月份指數最高點計算跌幅高達33%),也沒有像人們預料的那樣股市末日來臨。

這只不過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調整而已,儘管調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過是20世紀13次跌幅超過33%的股市調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從此之後,雖然又發生過一次跌幅超過10%的股市大跌,也不過是歷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這樣說,即使這次是一次跌幅超過33%的股市大跌,也不過是歷史上第14次而已,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在麥哲倫基金年報中,我經常提醒投資者,這種股市回調不可避免,總會發生的,千萬不要恐慌

也許未來還會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無法預測何時會發生股市暴跌,而且據我所知,和我一起參加巴倫投資圓桌會議的其他投資專家們也無法預測,那麼何以幻想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提前做好準備免受暴跌之災呢?

在過去70多年曆史上發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預測到,而且在暴跌前賣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後也會後悔萬分的。

因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災,股價最終也漲回來了,而且漲得更高。

股市下跌沒什麼好驚訝的,這種事情總是一次又一次發生,就像明尼蘇達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來臨一樣,只不過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如果你生活在氣候寒冷的地帶,你早就習以為常,事先早就預計到會有氣溫下降到能結冰的時候,那麼當室外溫度降到低於零度時,你肯定不會恐慌地認為下一個冰河時代就要來了。

而你會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鹽,防止結冰,就一切搞定了,你會這樣安慰自己—冬天來了,夏季還會遠嗎?

到那時天氣又會暖和起來的!

成功的選股者和股市下跌的關係,就像明尼蘇達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氣的關係一樣。

你知道股市大跌總會發生,也為安然度過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準備。

如果你看好的隨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會迅速抓住機會趁低更多地買入。

每當股市大跌,我對未來憂慮之時,我就會回憶過去歷史上發生過40次股市大跌這一事實,來安撫自己那顆有些恐懼的心,我告訴自己,股市大跌其實是好事,讓我們又有一次好機會,以很低的價格買入那些很優秀的公司股票

▌陳光明

身處資本市場,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整個市場的風險溢價,長期圍繞均值在波動。千萬不要以為樹可以長到天上,不要認為18層地獄下還有18層,雖然有這樣的概率,但是是小概率。

市場的週期是可以感受的。

市場四季的更替週而復始,背後是亙古不變的人性,如果你在市場待得夠久,對四季的更替會有感覺,比如在冬天要穿暖一點,夏天不能穿太多,春天你帶把傘。

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應對策略,而不是要想著去預測市場。

預測到市場所謂的點位是運氣,但可以感受什麼時候這個市場已經過熱了,或者在什麼時候有比較確定的投資價值。

“2008年四季度,上證指數跌到2000點以下,我開始堅定看多。當時在中歐讀EMBA,四萬億刺激政策出臺時,我在中歐BBS上留了一個強烈看多市場的貼,引起了很多人的圍觀。”

2016年2月恆生指數跌到7000多點,已接近2008年次貸危機時的低位,陳光明回憶當時:“我們開始重倉港股。我們是最早通過滬港通買入港股的機構之一,也是港股最大的國內投資者之一。”

2018年下半年,A股市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陳光明當時的看法時,“很多個股都跌出了價值,未來一段時間,無論成長價值投資還是深度價值投資,應該都有投資機會。”

▌蔣錦志

長期保持股票高倉位一直是景林的特色。

蔣錦志曾說,市場上有很多這樣的投資流派,但我們不認同這個分法。

我們只判斷一隻股票是便宜還是貴了,但是不能判斷這個股票在短期內是漲還是跌,因為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因素。

但是從長期來說,價格還是圍繞著價值走,因此只要把股票的價值看清楚了,長期看股價走勢會有很大的確定性。

以前有個流行的說法是證券交易大廳空若無人的時候就去買股票,如果滿世界的人都在討論股票、買賣股票的時候就要賣掉。

這個規則很對,但是一般人都難以做到,因為一般人總想抓住最高點和最低點。

散戶為什麼經常會虧錢,一個方面是不能堅持,另一個方面是不考慮概率。

▌達里奧

作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公司之一的創始人,達里奧和巴菲特一樣,也認為,投資者在面對股市下跌時不必驚慌,應該保持冷靜。

在《原則》一書中,達里奧分享了他在市場崩盤中學到的三件事情:

第一,不應該離譜地過度自信,並放縱自己被情緒左右。

無論我知道多少東西,無論我多麼勤奮,我都不應該自信地做出絕對的斷言。

第二,我再次領會到研究歷史的價值;

第三,把握市場的時機相當困難。

成為一個成功投資者的要決之一,是隻對你有高度信心的投資對象進行冒險押注,並對這些對象進行充分的分散投資。

明智的人在經歷各種沉浮時都始終盯穩健的基本面;而輕浮的人跟著感覺走,做出情緒化的反應,對於熱門的東西一擁而上,不熱的時候又馬上放棄。

想要擁有很多優勢,而又不暴露於不可接受的劣勢之下,最穩妥的方式是做出一系列良好的、互不相關的押注,彼此平衡,相互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