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场会一直跌!投资大师们都如何应对暴跌?

在全球市场经历了“黑色星期一”,尤其是美股经历熔断并且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后,寻找 “避风港”成为了资金的重要方向。

短期来看,美股暴跌对A股也产生了一定冲击,但波动有限。长期来看,A股有望成为全球的避险资产。

大摩分析师指出,如果流动性方面的支撑消失,美股将进一步下挫;其认为美联储大概率会公布进一步的降息,延长资产负债表扩张计划亦或者是新的QE。

摩根士丹利认为,美股会继续下挫,直到美联储推出新的降息及宽松计划(QE)。

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场会一直跌!投资大师们都如何应对暴跌?

如果流动性方面的支撑消失

美股将继续下挫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Michael Wilson指出,从去年四季度开启的美股大涨在驱动面角度,更多来自流动性而非基本面。

考虑到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计划,今年4-5月份本来是一个可能的回调时间窗口。

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场会一直跌!投资大师们都如何应对暴跌?

但是,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回调提前。

在技术分析角度,标普500指数在3100点附近形成了阻力,最近股市的回调使得自去年10月以来的整个上涨看起来像是一次虚假的突破。

Wilson称,其同意市场关于新冠疫情将引发美联储救市的判断,但对于市场将在2020年下半年反弹的论断表示谨慎。

其认为,不应孤立的判断疫情对于经济和股市的影响,此次疫情是过去2年各种经济冲击的新累加:

财政刺激致使美国企业出现成本问题和利润率压力,使得美国企业收益持续衰退,尤其是中小型股。

美联储在2017-18年的激进货币紧缩周期的影响有两年的滞后期;

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税冲突现在只是暂停;

疫情将对美国消费者产生直接的打击——而后者则是经济的关键;

Wilson指出,现在市场高度关注,此次疫情是否最终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一个裁员和失业率上升的周期。

对于美联储上周的紧急降息,Wilson评论称,从历史角度,紧急降息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大牛市:

历史数据显示,在经历过初期的上涨后(1-3个月),美联储紧急降息通常无法在随后较长时间(6-12个月)里给市场带来结构性上涨动力;

在历史上8次美联储紧急降息中,7次是在衰退前几个月或是衰退中完成的。

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场会一直跌!投资大师们都如何应对暴跌?

其认为,上周美联储的紧急降息与其说是给紧缩的金融市场上保险,倒不如说是全面宽松的开始

其认为考虑到市场集中度与经济周期,现在的市场状况与2001年最为接近。

一旦市场的流动性驱动因素消失,美股将重回2018年——进一步下挫,而这暗示着一场可能的经济衰退。

Wilson认为美联储大概率会公布进一步的降息,延长资产负债表扩张计划亦或者是公布新的QE。

在此之前,美股将经历更多的动荡

其认为美股在现在的点位基础上依然还有10%的下跌空间,纳斯达克指数的下跌幅度可能更大。

摩根士丹利放言:市场会一直跌!投资大师们都如何应对暴跌?

应对暴跌

投资大师们都做了这些事

暴风雨之下,应变之道究竟是什么?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投资大师们面对暴跌时曾经做出的选择,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宝贵的参考

▌巴菲特

巴菲特面对暴跌,可以说是十分淡定。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大崩盘,这是历史上第一个黑色星期一。

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跌了508 点,跌幅高达22.6%。

股市暴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也未能幸免。

巴菲特个人99%的财富都是他控股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

暴跌这一天之内巴菲特就损失了数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而在短短一周之内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更是暴跌25%。

那么,身处风暴当中的巴菲特都做了什么呢?

在暴跌那一天,可能巴菲特是整个美国唯一一个没有时时关注正在崩溃的股市的人。

他的办公室里根本没有电脑,也没有股市行情机,他根本不看股市行情。

整整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呆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

过了两天,有位记者问巴菲特:这次股灾崩盘,意味着什么?

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也许意味着股市过去涨的太高了。

巴菲特没有恐慌地四处打听消息,也没有恐慌地抛售股票,暴风中心的他,平静地等待风暴过去。

而风暴终究会过去。

▌彼得·林奇

如果你还是郁闷,我可以告诉你100个比今天股票跌停还要可怕的经历。

1987年股市暴跌之后,道琼斯指数曾经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那些投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预测股市要崩溃了,但是事后证明,尽管道琼斯指数暴跌1000点之多(从8月份指数最高点计算跌幅高达33%),也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股市末日来临。

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调整而已,尽管调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过是20世纪13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调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从此之后,虽然又发生过一次跌幅超过10%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这样说,即使这次是一次跌幅超过33%的股市大跌,也不过是历史上第14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在麦哲伦基金年报中,我经常提醒投资者,这种股市回调不可避免,总会发生的,千万不要恐慌

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和我一起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

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

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温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温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

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

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

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度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

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陈光明

身处资本市场,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长期围绕均值在波动。千万不要以为树可以长到天上,不要认为18层地狱下还有18层,虽然有这样的概率,但是是小概率。

市场的周期是可以感受的。

市场四季的更替周而复始,背后是亘古不变的人性,如果你在市场待得够久,对四季的更替会有感觉,比如在冬天要穿暖一点,夏天不能穿太多,春天你带把伞。

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应对策略,而不是要想着去预测市场。

预测到市场所谓的点位是运气,但可以感受什么时候这个市场已经过热了,或者在什么时候有比较确定的投资价值。

“2008年四季度,上证指数跌到2000点以下,我开始坚定看多。当时在中欧读EMBA,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时,我在中欧BBS上留了一个强烈看多市场的贴,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

2016年2月恒生指数跌到7000多点,已接近2008年次贷危机时的低位,陈光明回忆当时:“我们开始重仓港股。我们是最早通过沪港通买入港股的机构之一,也是港股最大的国内投资者之一。”

2018年下半年,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陈光明当时的看法时,“很多个股都跌出了价值,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成长价值投资还是深度价值投资,应该都有投资机会。”

▌蒋锦志

长期保持股票高仓位一直是景林的特色。

蒋锦志曾说,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投资流派,但我们不认同这个分法。

我们只判断一只股票是便宜还是贵了,但是不能判断这个股票在短期内是涨还是跌,因为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

但是从长期来说,价格还是围绕着价值走,因此只要把股票的价值看清楚了,长期看股价走势会有很大的确定性。

以前有个流行的说法是证券交易大厅空若无人的时候就去买股票,如果满世界的人都在讨论股票、买卖股票的时候就要卖掉。

这个规则很对,但是一般人都难以做到,因为一般人总想抓住最高点和最低点。

散户为什么经常会亏钱,一个方面是不能坚持,另一个方面是不考虑概率。

▌达里奥

作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之一的创始人,达里奥和巴菲特一样,也认为,投资者在面对股市下跌时不必惊慌,应该保持冷静。

在《原则》一书中,达里奥分享了他在市场崩盘中学到的三件事情:

第一,不应该离谱地过度自信,并放纵自己被情绪左右。

无论我知道多少东西,无论我多么勤奋,我都不应该自信地做出绝对的断言。

第二,我再次领会到研究历史的价值;

第三,把握市场的时机相当困难。

成为一个成功投资者的要决之一,是只对你有高度信心的投资对象进行冒险押注,并对这些对象进行充分的分散投资。

明智的人在经历各种沉浮时都始终盯稳健的基本面;而轻浮的人跟着感觉走,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对于热门的东西一拥而上,不热的时候又马上放弃。

想要拥有很多优势,而又不暴露于不可接受的劣势之下,最稳妥的方式是做出一系列良好的、互不相关的押注,彼此平衡,相互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