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秋後問斬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殺人非得等到秋後?
酷刑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面,它對人性的摧殘、對人格的侮辱都令所有人為之膽寒。古代中國與外國雖然處於各自獨立發展之下,但不約而同地都發展出了酷刑,成了一個超越文化的世界性現象。不過雖然同為酷刑,但兩者之間卻有著很大的差別。
目的側重點不同
中國古代酷刑的目的主要是“懲前毖後,以戒來者”,起到一個殺雞儆猴的作用,因此注重對民眾展示刑罰的殘忍度;而西方的酷刑則是
“代表上帝懲罰罪行”,對受刑者來說十分殘忍。在中國古代致死的酷刑中,凌遲毫無疑問是最惡毒的。經驗豐富的劊子手能把人割幾百甚至上千刀人卻不死,而每次下刀時,受刑者痛苦的慘叫聲,對圍觀的吃瓜群眾來說絕對是一場效果極佳的普法教育課。
同是“慢刀子”殺人,西方的十字架刑,對受刑者造成的痛苦,則是剮幾千刀也比不了的。受刑者被用釘子釘死在十字架上,釘子牽動手腳的受傷神經而引發劇痛,重力又不斷利用人體的弱點,造成
漫長而又痛苦的死亡過程。對受刑者來說這種刑罰,不僅伴隨著疼痛,還有一些呼吸困難,更別說承受風吹日曬,脫水、飢餓、野獸等各種可能的情況,肉體與精神上的雙重打擊,顯然不如來幾刀痛快。
形式不同
中國古代刑罰多是夾棍、烙、鞭、杖、吊等手段,可謂簡單粗暴,雖然偶爾也有過呂后的“人彘”,唐朝來俊臣“請君入甕”式的怪招,但畢竟不是主流。
而且隨著封建制度的完善,許多慘無人道的酷刑形式也紛紛被廢除,比如隋文帝時期修訂《開皇律》,廢除了除絞刑,斬刑之外的所有死刑方式。把寬刑的理念進一步融入到當時的刑法中,死刑之下有流刑,徒刑,杖刑,笞刑。這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算是很先進的理念了。
雖然到了元明清之際,刑罰要較前代嚴酷許多,但基本還算有章可循,並且在判刑時相當謹慎,比如凌遲主要是針對謀大逆, 逆倫等十惡之罪,對普通罪犯死刑主要是斬和絞,而且還發展出了立決和監侯制度。
相比古代中國,在進入現代化之前的西方人在形式上更富有邪惡的創意。在歷史上,無論是古羅馬時期,還是後來的封建時代,對人體施行酷刑的殘酷程度恐怕是中國專制王朝所不能比擬的。
比如古羅馬時期,有放野獸撕咬活人的獸決。
中世紀有把良家婦女當成女巫活活燒死的火刑。
還有把人體綁在輪子上碾碎的輪刑。
將削尖的木樁從受刑人的肛門、陰道或者口腔整體刺入的穿刺刑。
甚至到了近代工業文明開展的時期,西方人還創造性的發明了將受刑人堵在榴彈炮的炮口處,點火直接轟碎的炮決。讓人佩服他們腦洞大開的同時,背後不禁冒出一陣陣冷汗。
在我國古裝劇中,那些臨刑前,裝好漢般喊著“腦袋掉了,不過碗口大的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死刑犯,要是知道了西方處決犯人的方式,不知道會不會當場就嚇得昏死過去。
其實無論哪一種殘酷,對於被行刑人來說都是一樣的。這些酷刑單是看一看都能讓人後背發涼,難以想象古代那些被施以酷刑的人,是一種怎樣的絕望與痛苦?
好在近現代以來,隨著世界各國一致的譴責與禁止,反人類的酷刑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對比著想一想,還是活在文明社會好啊。
秦朝是不是亡於酷刑?
閱讀更多 愛畫畫的鏟屎官G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