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少陽證有目眩?厥陰病沒有目眩?

瞭解中醫基礎理論的人都知道,所謂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所以咽乾目眩,按照《內經》理論,屬於厥陰肝之病,但是這個症狀卻成為了《傷寒論》少陽病的主症,不得不說,這是三陰三陽學說的一個重要特點。

前面的文章介紹了,小柴胡湯主要針對的是氣血,主要的病機就是血弱氣盡腠理開,所以小柴胡湯是跟後世溫病家觀測到的衛氣營血傳變有密切關係的,為什麼氣分證可以傳變到血分證,為什麼太陽病有蓄血證,其中必有奧妙。

目眩乃血之病

在《傷寒論》之中,每一種病都有部位,比如太陽病在頭項,陽明病在胃,少陽病在胸脅,太陰病在復,少陰病、厥陰病在四肢,在腸胃。少陽病之胸脅,其實也跟血室有很大的關係,雖然血室是什麼,一直以來也有很多爭議,不過與肝血關係很大則是不可忽略的,但是為什麼現代認為眩為肝病,但是傷寒論認為是少陽病呢?

從太陽走來,到了少陽其實與血弱氣盡之柴胡湯證有類似點了,所以此時出現目眩,其實就是疾病在氣分開始影響到血分了,血弱則不能衝肝,目不能視。

蓄血證與血弱氣盡

高燒疾病會導致人體血受到影響,這是近代醫學證實了的,在《傷寒論》之中,也有專門針對血癥的方劑,比如我們熟知的桃核承氣湯,抵擋湯,抵擋丸。

在血癥中,有所謂的如狂,有發狂,還有就是少陽的“目眩”,目眩只是最開始,此時的人身只是影響到了血室,但是到了桃仁承氣湯證,則直接形成了淤血了,而抵擋湯證則更加嚴重;不過,淤血的形成在下焦,不在上焦,小柴胡湯所面對的就是邪氣從上焦往下走,所以治療時不必要犯中上二焦。

少陽病,也是從上往下走,從胸脅走到少腹時的一個過程。“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是由陽入陰的重要契機,也是從氣到血的一個過程。

治血必理氣,柴胡當後用

大家都知道活血化瘀的方法,但是在臨床上,如果活血化瘀只是活血的藥,血去了之後,很快淤血又會形成,此時就需要加入理氣之藥,比如柴胡、青皮之類的。更高級的手法,則是之間用柴胡劑活血化瘀,則可以一勞永逸,比如我們熟知的血府逐瘀湯。

所以,理氣活血,當從《傷寒論》悟入,可以走不少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