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教育研究員
這個我們認為主要還是在於個人。我們知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深刻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學習的事情那就是個人的事情,誰都幫不了你,學習只能靠你自己。
有人說如果有名師指點,我也能考好。說實話,那樣未必,因為我們知道好的學校也有學習差的孩子,相反地差的學校也有那學習拔尖的孩子。因此,這個現象告訴我們,決定孩子成績的雖然有老師的因素,但是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孩子自己。
現在的孩子應該說不報一兩個補課班都不好意思,報補習班成為了現在孩子的必修課。有些補課結構也在宣傳我們的機構培養出來了多少好的、出色的學生。作為家長我們要明確,補習機構補得再好,他畢竟是屬於社會的辦學機構,無論他的師資能力有多強,孩子接受能力的一定是學校,一定是上課的那45分鐘。因此我們說補課機構只是輔助的作用。
學習是孩子自主獨立完成的一項工作。名校孩子考得好,那是因為他們下的功夫夠深,學習方法得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課堂的聽講效率是最高的。作為孩子,我們只有在課上下功夫,認真聽講、思考,我們才能去提高自己的成績,而不是指望培訓機構,更不能去指望家長。因此,只要孩子能夠認真,紮實學習,相信自己,就能成功。
說文寫作
首先要排除的是補課機構,我調查,從我們老三屆學生,到兒子侄女們,他們名牌大學碩士,從小學到大學從來沒有補過一次課。現在身邊上清華北大復旦南大浙大的高材生也很少聽說有人參加補習班,是通過補課補出來的。就好象一個茁壯成長的孩子,絕大多數不是狂轟濫炸式高級營養品補出來的。這是因為人的消化系統功能強大,即使吃米粥一樣健壯,消化不良即使燕窩魚翅也消瘦不堪!所以社會人將補習班視為上名校的靈丹妙藥,對此我不敢苟同。事實上大量上補習班結果名落孫山者比比皆是。因此排除補課機構。
其次,我認為孩子考得好,孩子學習方法,悟性與記憶能力,審題與解答技巧,謂言文字表述風格,這些綜合性要素構成孩子考得好的決定性因素。這也符合哲學上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這樣的理論。孩子學習好不好,內因太複雜,比如遺傳基因,比如身體是否健康,有無多動症,有無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其他如上述學習能力與學習方法,甚至家庭矛盾糾紛還是安逸幸福的家庭,都對學習成績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孩子是學習的決定性因素!
第三,老師與孩子學習素質相比,如同說孩子全面素質作用佔60% ,那麼老師對孩子的高分作用佔40% 作用。老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在培養記憶力,分析力上下功夫。老師外因潛移默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東楚龍野虎
首先,孩子學的好,其次老師教的好,最後補習的並且有進步的才是補習補的好。
明責權教育老師
上了名校的孩子,不用說本身的學習習慣就非常的好,習慣好,成績才能好,才有可能考上名校,這是先決條件。
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多的家長傾向於選擇名校,在孩子成績能夠競爭的情況下,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進名校。
據說2019年高考分數發榜的第二天,考的不錯的中學校區的學區房,一夜之間漲了幾千,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不可謂不瘋狂,為什麼如此呢?答案只有一個 ,名校裡有名師。
家長選擇名校的初衷其實是選擇名師,一位好的教師可以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如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師,魯迅的藤野先生,每個成功者的後面都有一位名師。
那些優秀的教師無論是對教材的把握上,重難點的分解上,孩子的思想教育上,對孩子品格的影響上,都是普通教師不可比擬的。如教學名師王金戰,他就能把一個班級40幾個孩子,全部送進清華北大哈佛這樣的世界名校。試想。如果有這樣的機會和可能 ,哪個家長不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給這樣的老師教?
名師是稀缺資源,優秀的教師教優秀的學生,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孩子,這樣良性的循環讓名校更加有名。
所以說,名校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一方面得益與自身的優秀,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得益於名師的教學,如果再有優秀輔導機構輔導,那更是如虎添翼。
玩美教育
關鍵在自己,其次在老師,最後看環境。
其實名校孩子本身已經做了一次篩選,能力差的都進不去,或者關係不夠硬的也進不去。能進名校已經說明了孩子的能力,至於考得好,更多是智力和努力的成果。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環境能夠提升他們的水平,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自制力不夠,只有極為優秀的人才有較強的自制力。大部分人都是隨波追流,愛玩是天性。但是如果周圍的環境都是好好學習的,那麼孩子只要不愛學,自然就成了異類。老師的作用其實和環境一致,更多是督促學習。真正點撥心靈的老師是極少的。
從我的學習經歷來看,智力決定了你80%的結果,剩下的20%靠努力。有些人往往看問題很片面,總覺得努力就行,可是現實是努力的方向往往比努力本身更重要。方向走對了事半功倍,走錯了則相反。至於補課機構,其實和環境同等道理,更多是在20%的努力上下功夫,人家賺的是概率的錢,因為幾百號人總有很多孩子能夠跳出來,剩下的孩子更多是花錢買個安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