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朝以後,史家對武則天是如何評論的?

歷史區的旅法師


從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對武則天的評價,基本可以看出古人對於武則天的評價:

古來無道之君好殺者,有石虎、符生、齊明帝、北齊文宣帝、金海陵煬王;其英主好殺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千古未有之忍人”,便是古人對武則天的評價。

這裡的忍,是殘忍的忍。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其能取得日後的榮耀和權勢,是以生命為賭注,是赤手空拳、蓄意反抗的結果。

於是,武則天無論“垂簾聽政”,還是“乾綱獨斷”,皆非正統,而是史無前例的離經叛道,遭到朝野的斥責和抵制應當說是正常的。

強敵林立,危機四伏,是武則天從太后到皇帝一直存在的處境,非一般皇帝可比。

然而,歷史記住的不是武則天的善治國、重人才,史書更多記載的是其重用酷吏,開高密之先河。民間津津樂道的是酷吏們設計的“鳳皇曬翅”“仙人獻果”“玉女登梯”“驢狗拔橛”等酷刑。

因此,武則天和之後的韋后時期被稱為“武韋之亂”。


不過到了近代,對武則天的評價逐漸趨於正面。

郭沫若評價武則天: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毛澤東則說:

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

《劍橋中國隋唐史》中如此評價武則天:

對於這位敢於推翻李唐皇室並像男人一樣潑辣地實行統治的女人,儘管儒家歷史學家都進行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態度,但是武曌顯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對政治具有天賦,並且非常善於操縱宮廷的權力結構。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權力,是由於她的傑出的才能、堅毅的決心和識別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無忌憚和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她對敵人和對手錶現出的殘忍和報復心,這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武則天是殘忍的,但無疑是能力出眾的。

拋開私德,武則天善治國、重人才,首創科舉“殿試”制度,為世家大族的崩潰和寒門子弟的崛起提供了條件。

武則天當政期間提拔和重用了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其統治時期被今日史家認為有“貞觀遺風”,同時為其孫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其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不可抹殺。


心向青山


武則天(624-705 年), 名瞾,幷州文水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也是飽受後世詬病,極富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下面側重於講講武則天的殘暴,用人及治國和私生活三個方面,從而讓我們更好的瞭解其統治思想以及對後世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此重要成果在於,它讓我們瞭解了武周形成的歷史發展必然性和後世史家評價的利益集團侷限性。 :武則天; 武周政權; 私生活; 女皇帝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後為高宗李治皇后,與其並稱二聖。 從公元683 年作為中宗,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進而於公元 690 年建立武周政權,直至神龍元年(公元 705 年)因神龍革命退位, 武則天參政 23 年,掌權 21 年。期間發展科舉,創建武舉,平定邊患,改善民生,上繼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唐帝國的繁榮強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深刻的影響。 另一方面,也因其荒淫無道,殘暴血腥而遭受貶斥。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介紹武則天和後世史家對她的評價: 一:殘暴 武則天於貞觀十一年(637 年)入宮,時年 14 歲;永徽六年(655 年)冊封為皇后,時年 32 歲; 載初元年(690 年)正式稱帝,號“聖神皇帝”, 時年 67 歲。她的殘暴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個時期: (一): 掌控內宮,鞏固後位 這段時期武則天的主要敵人是後宮的王皇后,蕭淑妃以及支持她們的外戚元老勢力。 據《資治通鑑》記載, 永徽四年(653 年)武則天為嫁禍王皇后,親手殺死自己剛滿月的女兒。 同時武則天與高宗聯合,大大打擊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外延“挺王”勢力1。 從而使她成功地在永徽六年被立為皇后。 因此,與武則天同時期的駱賓王在《討武曌檄》中聲討她“殺姐屠兄,弒君鳩母”,“峨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而後世由於受程朱理學影響,史家也多對此嚴厲批評。 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評之“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但我認為,歷代後宮爾虞我詐,武則天所用的手段也是司空見慣。如漢初的呂后毒殺親兒子劉盈,北魏馮太后毒殺兒子顯宗。 另外,通過“廢王立武”事件,武則天和高宗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結束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現象。 不得不說,這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皇權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臨朝稱制,締造周武 麟德元年(664 年),武則天臨朝聽政,與高宗合稱“二聖”。此舉可以視為武則天公開稱帝準備的開端。此後,武則天的主要敵人是李氏宗室皇戚和反抗武周政權的叛亂勢力。她的政治手腕也可分為一下兩個方面。 1:嚴酷打壓李唐宗室復辟勢力 武則天先後於上元二年(675 年)和永隆元年(690 年)毒殺了潛在的皇位繼承人李弘和李賢。 又對越王李貞,揚州徐敬業等人的復辟, 採取了果斷堅決的剿滅。史書記載,到元授元年(688 年),武則天已“殺南安王額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賢二子,唐之宗室於是殆盡矣”。 2:設“銅匭”鼓勵告密 ,用酷吏誅殺異己 平息復辟勢力後,武則天因忌憚自己內心不正遭人非議同時為進一步鞏固皇權。 設“銅匭”盛開告密之風,一時間告密之人蜂擁而起,朝臣貴族皆人心惶惶。 同時,來俊臣,索元禮等人廣興刑獄,使得“宗姓侯王及它骨鯁臣將相駢頸就鐵,血丹狴戶,家不能自保。” 五代《舊唐書》說“李氏自武后移國三十餘年,朝廷罕有正人,附麗無非險輩;持苞苴而請謁,奔走權門;效鷹犬以飛馳•••舞文酷吏,坐致顯榮。” 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在《通鑑綱目》裡更是貶責其“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縉紳,其禍慘矣!” 可見,武則天的殘暴在正史及儒家主流觀點裡是遭受嚴厲抨擊的。 雖然,誠如史家吳晗的“殺的多是保守派,不是老百姓”“統治階級內部鬥爭”觀點有其合理性。 但是,我認為不能以“誅殺”情有可原便顛覆“被陷者坐族千餘家”的基本事實。 二::用人及治國 武則天的用人大體上是受到後代廣泛讚揚的,她最早的施政理念,早在“建言十二事”裡便已體現。建立武周後,一方面,她發展科舉,首創殿試,武舉。使貧寒子弟有機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軍事人才的素質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她推行自舉試官,鼓勵官吏百姓舉薦自己,攫用才能之人,黜免無能之輩。使得政令清明,人才濟濟。 武則天甚知太子李顯,相王李旦的民眾威望,便任其為名義元帥,使征戰突厥的唐軍戰力大增,這可以看出她的心胸寬廣。又欣賞上官婉兒的天性韶警,不計與其祖父上官儀的過隙,任她內掌草制,這可以看出她的任人唯賢。終其一朝,有婁師德,狄仁傑等賢臣位列朝班,也有“開元賢相”姚崇,宋璟初露頭角。對此,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給與了“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的客觀評價。 但考慮到武周政權初期的特殊性,用人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忠於武則天並且能夠幫助武皇打壓反對勢力。 因此出現了市井無賴來俊臣,萬國俊和胡人索元禮以汙衊大臣謀反和濫用酷刑而擢升至御史中丞的情況。 於此,熊德基先生的觀點“武則天以個人利害為用人準則”顯得相對貼切。 三 私生活武則天自貞觀十一年(637 年)到貞觀二十三年(648 年)為唐太宗才人;自永徽二年(651 年)到永淳二年(683 年)只有高宗李治一個性伴侶。 她的荒淫無道主要是指其專政後的四個男寵:自垂拱元年(685 年)到證聖元年(695 年)的薛懷義;關係短暫的御醫沈南謬;自萬歲通天二年(697 年)到神龍革命發生期間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女主擁有男寵,這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在中國傳統社會價值觀裡必然遭到抨擊。 先有駱賓王《討武曌檄》裡的“泊乎晚節,穢亂春宮”,後有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裡罵她是“嗜殺之淫嫗”。 我認為評價武則天的私生活應當側重兩個方面。一是歷史大背景,二是封建倫理及人性需求。 從第一個方面來說,從北魏南北朝到隋朝,由於多年戰亂,漢族人口大減。北方相繼建立起以匈奴,鮮卑,羯,羌和氐為主的五胡十六國。 這些民族不像漢族一樣有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因此女性通常有公開參政,甚至擁有男寵的現象。如北魏馮太后,胡太后。 而起兵於西北太原的李家,據史書記載,也深受這些習俗影響。 這便可以解釋,武則天以太宗才人身份可以被立為高宗昭儀,楊玉環可以先嫁壽王李瑁再被玄宗寵幸。 從封建倫理的角度,在男尊女卑強調人亂的社會,宋後理學盛行的華夏正統文明裡,是絕對遭受世人譴責詬病的地方。 另外,清趙翼的“人主嬪妃至於百,女主所寵不過數人”的男女平等觀念則是跳出了封建人倫的另一個極端。從人性上來說, 武則天寡居時寵幸薛懷義符合人之常情,特別是在婦人從一而終觀念並不強的唐朝。 而斥其與 76 歲蓄養的張氏兄弟荒淫,不得不說有違自然生理3。這些人只不過是方便武則天集權統治的政治工具罷了。 總論總論 我想,史家對武曌的評價都有自己的時代大背景,是以自己所代表的的利益集團去針砭一個富含爭議的歷史人物。中宗時期的《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裡的“仗義當責”、“返樸還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稟朔”既是對其施政治國的肯定也是對武則天末年歸政李唐的感恩。 名相陸贄上書裡談到“往者則天太后踐祚臨朝,欲收人心,尤多拔擢,弘委託之意,開汲引之門,進用不疑•••累朝賴多士之用。”則是借武則天勸勉當權者也能知人善任。而後世的儒學大家自不吝於用武曌作反面教材去宣傳他們的禮義廉恥,三綱五常。 這也正是學史的動機,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古人對我們有益的我們要效仿,反之,則要警醒。因此,我們讚揚武則天對中國古代女性意識興起所起到的促進作用;讚揚她作為統治者賞罰分明,任人唯賢的魄力;甚至是她的書法文字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但她毒殺親骨肉,酷刑濫罰的事實,終究逃不過後世的批判。 正如她自己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可以是石破天荒,文字難述;亦是罪深孽重,不願提起。而於我,武則天算得上是:狠毒的母親,合格的君主,一個單純勇敢的古人。


鳶都榮哥


蒐集的不全,僅供參考。1、崔融:英才遠略,鴻業大勳。雷霆其武,日月其文。灑以甘露,覆之慶雲。制禮作樂,還淳返樸。宗禮明堂,崇儒太學。四海慕化,九夷稟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嶽。巍乎成功,翕然向風。(《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

2、沈既濟: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通典》引)

3、陸贄:後收人心,擢才俊,當時稱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廿二史札記》引)

4、魯宗道:“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

5、司馬光:“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

6、洪邁:“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

7、趙翼:“女中英主。”“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8、翟藹:“武氏以一婦人君臨天下二十餘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稱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過人者。”

9、王夫之:“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10、郭沫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詠武則天》)

11、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12、毛澤東: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13、范文瀾《中國通史》:“武則天是一位剛強機智的政治家。貞觀時期取得的成就——統一和強盛,在武則天統治的半個世紀裡,得到了切實的鞏固,這是她對歷史的貢獻。武則天當政造成歷時半個世紀強有力的專制統治,對國家統一的進一步鞏固和社會安寧的長期保持,是有貢獻的。”

14、近代著名歷史學家羅元貞先生:“武則天執政時期,是中國文化空前發展、空前隆盛的時代。武則天的一生,能文能武,為國為民,知人善任,領袖群才,治國有方,威信崇高。她非常聰明,經驗豐富,知識超群。在政治、軍事、制度、經濟、文化等等方面,她都有作為一個英明的國家領袖人物的才能、見識、眼光、風度、處理問題的方法,並且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女皇武則天,真不愧為封建時代傑出的政治家,中國歷史上一位罕見的明主聖君。”


夢想做個穿越者


武則天的武周是反對唐鮮卑貴族的漢人復國運動,和試圖漢人復國的北魏馮太后一樣,武則天恢復了匿名制科舉和武舉,提拔了許多被鮮卑貴族壓制的漢族官員和武將,恢復了漢族在軍政兩界的地位,對漢族有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