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袁世凱墓地:仿照明清皇陵修建,士兵們持槍警戒,至今完整


【年輕時的袁世凱】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在北京病死,終年57歲。臨死前,袁世凱留下遺言,“扶柩回籍,葬我洹上。”也就是說,袁世凱不願意回到老家項城下葬,而是葬在安陽。袁世凱墓地最終選擇在河南安陽洹水北岸之太平莊,這裡與老家項城相距800多里。

【袁世凱出殯】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為他舉行了盛大葬禮,時間長達21天。出殯那天,北京地區學校停課,鳴炮108響。袁世凱靈柩行進路線是這樣的:從中南海新華門出,沿西長安街經長安右門往東,至天安門前折向南上御路,穿過中華門、正陽門城樓進入甕城,再向南穿過正陽門箭樓,轉向西到達前門西車站,經由火車運往安陽縣。

【墓地入口處】袁世凱墓地名叫“袁林”,又名“袁公林”。剛開始,袁世凱長子袁克定希望將墓地命名為“袁陵”,結果遭到全國民眾抗議反對。在徐世昌的建議下,最終定名“袁林”,“林”與“陵”讀音一致。用徐世昌的原話就是,“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如果採取 袁陵 之名,實為不妥。林與陵諧音,《說文解字》上所載陵與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


【遠眺袁林】袁林無比豪華,它仿照明清皇陵風格修建,又吸收了西洋建築特點,尤其是墳冢更是仿照美國總統格蘭特的“瀕河廬墓”的形制。袁林修建總耗資高達75萬銀元,其中國庫撥付50萬元,其餘部分是袁世凱舊部捐獻的。

【壯觀的牌樓】袁林的整體風格是中西合璧,從南往北依次佈局:土照壁、糙石橋、青白石橋、牌樓、望柱、石像生、碑亭、值房、大門、配殿、景仁堂、鐵門、石五供和墓冢。如果大家對明清皇陵有所瞭解,就知道袁林的主要建築跟明清皇陵基本一致。

【大碑亭】碑亭是明清墓地墓主身份象徵,袁林中也有一座巨大的碑亭,亭內伏臥著一座巨大的贔屓石雕,贔屓馱著一塊巨大墓碑,上面鐫刻著徐世昌題寫的“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袁世凱的墓碑非常奢華,上面還雕刻著數條蟠龍,這也是為了體現袁世凱曾經的稱帝行為。


【景仁堂裡袁世凱靈位】景仁堂發揮著享殿的作用,裡面供奉著袁世凱的靈位。據當年參與祭祀袁世凱的外國人回憶,“這是皇帝才有資格享受的祭祀活動。”其實,袁世凱的葬禮要比光緒皇帝死後的規模還要盛大,前後有80人給他抬棺扶靈。

【景仁堂配殿】袁林修建後,墓區種植了大量樹木。日軍佔領安陽時,曾在袁林西邊修建了一座飛機場,期間將墓區樹木大量砍伐。有一定是需要說明,日軍沒有大肆破壞袁林。另外,袁克有曾在袁林懸掛“袁林管理所”的牌子,靠變賣墓區的林木來維持生活。

【墳冢區】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袁林有守陵士兵。據記載,袁林從修建到袁世凱下葬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有士兵持槍警戒。後來,隨著時局動盪,這裡逐漸被土匪佔據,直到新中國成立。值得一提的是,袁林從修建至今主體建築依舊保存完整。


【遠眺墳冢區】袁世凱死後,長子袁克定主持分家。按照袁世凱生前遺囑規定:“兒子每人分現款一萬餘元,各種股票八千餘股,加上每人分房二十餘間,合計可得二十餘萬元。女兒們每人分現款七千餘元,其它財產無份。母親們各隨自己的子女度日,不給錢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