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大染坊》堪稱魯劇經典,它在清末民初的背景下,詳細講述了主人公陳六子從一個要飯少年一路成為民族企業家的傳奇故事。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剛重溫這部劇,覺得六子“愛罵人”、“過於耿直”的習慣在商場上很難生存下去,明明每次都“山窮水盡”、他的暴脾氣撅了多少事情。

可到了最後,他偏偏能夠把事情都化解,將自己的工藝印染事業越做越強。

說他正直,他對盧家駒養小的事從來都是調侃;一言不合就開罵、夥計做錯了事兒就開打;說他不正,他卻與采芹多年如一日地恩愛,與沈遠宜保持距離;他為了不讓民族企業落入日本人手裡,乾脆一把火燒了它。

“亦正亦邪”遠不足以概括對他的評價。

從這個小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人生逆襲”的陳六子所有成就有賴於這四件事。


不忘本:走到哪,我都曾經是個要飯的

“我只是個要飯的”,這句話在整部劇中出現過多次。

初接受周家的幫助,六子一門心思想要報恩。他趕走了心術不正的劉師傅,接手了通和染坊的生意,並且運用送貨、低價等手段把染坊經營的紅紅火火。

大昌染坊王掌櫃想要收買六子,六子說:“我只是一個要飯的,多虧一口飯吃,我才有今天,這不是我的,都是東家的。”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一句話,回絕了對方的誘惑,也擺正了自己的身份:我現在所擁有的,都是機遇的恩賜。

後來,他把生意做到了青島,開辦了大華印染廠,成為了大廠的掌櫃。在這裡,他每天都光著膀子跟夥計們一塊工作、一塊吃飯,就連廚房多給他一塊肉,他都要罵娘。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他最不吝嗇的時候,是給夥計們加餐、加年末“喜面兒”的時候。他調侃自己:“不論什麼時候,我身上的土渣子也掉不了”。

這時候,他依然只有一個態度:我是個要飯出身,我擁有了什麼,都不是膨脹的理由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有趣的是,他自己再三強調自己是“要飯的”,他卻絕對不允許別人這樣形容自己——盧家駒與他第一次見面,就挑釁般地給了他個下馬威:“你知道機器染布是怎麼回事兒嗎?”暗示“你一個要飯的,你懂什麼”

六子不慌不忙地說起染布、晾乾等種種工藝,指出機器與手工的差別不過是出品的快慢,三言兩語駁斥了對方的偏見。到最後,他拿下了“四成出資、六成分紅”的合作成果,驕傲地對周掌櫃說:“他離開咱們,他就轉不了。”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陳壽亭的不忘本,其實有兩重含義:

  • 不忘出身、保持初心

不論自己身處高位還是低谷,時刻要記得自己曾經一無所有。因此,不論擁有了經驗還是擁有了錢,只要擁有就是“賺”。人靠努力,也順應命運,唯有保持初心,才能遇事篤定、寵辱不驚。

  • 不忘本事,不褒不貶

陳壽亭曾經放言如果不是在那個時代,他能開一座轟動整個青島城的染廠。

事實也是如此,六子之所以沒有被時代淘汰,是因為他始終跟隨著整個行業在琢磨、轉型。他為了讓自己的布能脫穎而出,嘗試在老方子裡增加著色劑,選取中間色;他為了提高效率,引進德國專業印染機。一步步在行業裡深紮下去,他知道自己能成什麼事。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不忘初心,是為了控制自己的貪慾;不忘本事,是不否定自己的價值。讀透了“不忘本”三個字,陳六子一步步走得很穩。


不忘恩:機遇不是緣分,都是恩賜

  • 不忘接濟之恩


憑藉發展通和染坊在周村站穩腳跟的陳壽亭,從來沒忘記過往的恩情,他給鎖子叔置辦了一個院子,按月送來銀錢託人照顧他們,二十多年照顧只因他兒時曾受過鎖子叔一飯之恩。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十多年後,他做成買賣回到家鄉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去鎖子叔家拜年,他動情地說:“即便我現在還要飯,要來的飯也會先給您和嬸子吃。”

念一時恩容易,念一輩子不易,尤其在歷盡滄桑、遍看繁華之後,還能放下身段回憶、感恩人生最低處。

  • 不忘夫妻之恩


在六子有錢之後,采芹一直想為丈夫找個小,讓老陳家開枝散葉。

當陳壽亭得知妻子的想法後,果斷拒絕:“你和我這些年,到底是什麼樣的感情?孩子如果好,一個就夠了。”

夫妻多年,有感情,也有恩情。這樣的恩情是我在事業上衝鋒陷陣,你在身後為我周全老人孩子;這樣的恩情是我於“萬花叢中”你相信我,我決定發展事業你支持我。

他們情感已經到了互相欣賞的地步,采芹看六子哪哪都好,所以想為他娶小;六子看采芹哪哪都好,所以不想娶小。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誰都不是聖人,在婚姻裡都會偶爾有走神的時候,六子也非常坦誠。如果我們忘記彼此的恩情,只圖激情,婚姻沒了,做人底線也沒了。

多少糟糠之妻在丈夫萬丈高樓起的時候被“下堂”,多少人你只能與他共苦但見不了輝煌。

感念夫妻之恩,是在困難的時候不分彼此,在擁有一切的時候,同樣不分彼此。

  • 不忘機遇之恩

陳壽亭把廠開到濟南後,盧家駒決定不與其合夥,想要開德意志買辦行。

雖然不再是合作伙伴,兩個人的兄弟情義卻沒變。

陳壽亭把家駒的股份折了一部分現金給他,之所以想一直保留他的股份,是因為他永遠記得最開始那一桶價值六千元的“活水”。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六子不忘恩,也忘恩,他對別人給自己的恩惠一一記得,對潑出去的恩惠——比如收納難民、給小夥子一毛錢鼓勵他對人生有信心、救了在海邊輕生的沈遠宜忘得一乾二淨。

他不忘恩,是為了讓自己銘記,單打獨鬥不能長久,事業需要合謀才能成就。

他忘恩,是不以“施捨”為榮,無所謂利益,不期待回報,形成內心的自恰,比虛名重要。


不忘學:滿大街都是我老師

六子出身不高,大字不識,懂得的道理全憑母親一句話:“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

要飯的時候,他就跟說書的學習“三國演義”、“三十六計”。被周家收養,就開始學印染;開了染廠後,他跟家駒學、跟洋人學、跟對手學。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不用深想我們也明白永遠在“學”是多重要的一件事。

劇中有一個細節,六子染布需要控制水溫,在嘗試溫度計不成之後,他又自學了一招——用魷魚來測試水溫。

通過觀察魷魚的捲曲程度控制加熱溫度,既避免了溫度計汙染染槽,也防止被工人燙傷。

不論走到哪裡,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布料莊子轉轉,看看別廠的布匹好在哪;做的第二件事是找老行家聊一聊,絕不讓自己的牌子砸手上。

六子說,自己永遠遷就的是本事,而不是人。

只有抱有這樣的心態,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不忘向前看三步

生意正旺時,六子對老三說:“我們該警惕了,如今的模式要過時了。”

“大染坊”陳六子,從吃百家飯到商界巨賈,離不開這四點

這不是他第一次“提前走”了。

在通和染坊生意興旺之時,他想到如果走到更大的環境可能有更大發展,於是他與張店的盧家共同合作;在東三省時局動亂之際,他察覺到青島的經營環境也在惡化,提前將廠房遷到濟南。如果說這是立足於個人發展的“提前走”。

那麼到了濟南之後,他學習新技術、開辦新式工廠,就是立足於整個行業的“提前走”。

善於把自己的優勢劣勢與時局糅合起來看問題,懂得審時度勢,是他成功的最後一個關鍵。

現實生活中於我們也是一樣。

站在自己的角度向前走三步,是給自己留底。

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向前走三步,是給自己找出路。



影視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

,但其並不能掩蓋那些閃光且具有現實意義的本質:

人生際遇參不透,唯有守住初心,莫問前程。

當在低谷時,懂得蟄伏和蓄力;當機會來臨時,懂得把握和珍惜。

不忘本,把驕傲收住;不忘恩,把底線守住;不忘學,拓展見識寬度,不忘看,掌握人生把舵緯度。

即便無法逆天改命,一樣樂得坦蕩自在

來自半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