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人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赫拉克利特又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我就是那個不怕死的,先入狼窩後進虎穴。

這封來信只是一段記錄,記錄我重組家庭的生活。其實短短几千字是根本寫不完的,我也是越活越迷茫。之前堅持的相信的很多東西都慢慢土崩瓦解,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認清自己的無能與卑劣。

我不知道中國有多少重組家庭,是否經歷著跟我一樣的水深火熱。

或許我的故事,只能對相似狀況的人們起到一個反面教材的作用,避免淪落至同樣的局面;或許還會有很多人指責我和我們的自私,但我還是想把它寫出來。

世界上很多問題沒有答案,甚至沒有固定的衡量標準。

有些事情不經歷,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面對時會作何反應。

大家都不是聖人,我只是真實地訴說著,求輕噴、求建議。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四年前,因為前夫出軌,我果斷地提出離婚。最受傷的並不是被背叛還要成全他和第三者的故作驕傲,而是女兒豆豆時不時找我要爸爸。我並不想在她面前詆譭親生父親的形象,也不想讓她小小年紀就在心裡種下仇恨的種子。

當時,豆豆已經五歲,錯過了記憶尚淺的年紀,只能慢慢告訴她爸爸很忙,每個星期才能來看她一眼。

前夫對女兒的感情還是挺深的,基本每週都會來接她出去玩一個下午。

後來因為工作調動,我需要帶豆豆離開家鄉,去到上海。這樣一來,豆豆和她爸爸見面的機會陡然少了很多。但對我而言,跟那個人的聯繫相應減少,其實是種解脫。我爸爸去世得早,所以我媽也跟過來照顧,基本就是祖孫三代相依為命。

我做的是人力事務,經常和外部資源對接,一來二去的,就跟一個辦公文具的供應商有了感情。他叫齊正,比我大幾歲,也是離異,有個十二歲的女兒。

據他所說,是前妻跟婆婆實在處不來而離的婚。他坦誠地告訴我,自己以前是媽寶男,不懂得也沒意識去保護妻子,結果被甩得乾脆利落。

他的前妻思想獨立、性格強勢,但對家庭非常照顧。離婚時也有理有據地只拿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財產,齊正極力挽留,前妻表明感情已在婆媳大戰的雞飛狗跳中消耗殆盡,而且對於他的不作為很是失望,堅持分道揚鑣。

所以,他信誓旦旦地告訴我,經過上一段失敗的婚姻,他一定會好好保護我和我們的小家,絕不讓老人摻和。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在我告訴他,因為諸多原因,我媽媽可能要和我們同住時,他表現出一絲為難。最後折中的方法就是在對面的單身公寓給我媽媽買一套房,五分鐘就能走到我家。我同意了,認識不到一年,我們選擇結婚。

捫心自問,我當時的再婚抱有部分報復心態,因此剛領了證就急不可耐地發在朋友圈裡,然後預料之中的等來前夫那句評論:你結婚啦?

我沒有回覆。

而齊正面對的情況就複雜很多。昔日那個理性冷漠的女人,在知道他跟我結婚後崩潰了。第二天就打電話來質問,齊正把自己關在陽臺上一邊接電話一邊抽菸,到最後窗戶開了二十多分鐘味道才徹底散掉。

我沒辦法不讓他跟前妻聯絡,一方面是怕自己顯得很小氣;另一方面是深知婚姻的不易,好不容易擁有第二段,能包容的地方就不要苛求。

既然他們選擇離婚,一定是有走不下去的理由,沒必要揪著舊人不放,給自己找不痛快的同時還反襯出前任的溫良恭儉讓。

不因為原則問題的分開,其實很容易對對方抱有幻想。

齊正前妻就是典型地想用離婚來逼他長大,逼他在自己的媽媽和媳婦之間拿出一個態度。可在齊正知錯的時候偏偏又得理不饒人,把事態越推越嚴重而不自知,等著齊正來哄她求她。沒想到齊正早就在一次次的拒絕中死了心準備向前看,前妻還得意洋洋地認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婚姻確實是一場博弈,人們總覺得需要相當的智慧和技巧,甚至花很多錢和精力去學習御夫之術,覺得男人都是賤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吊著他忽冷忽熱才能顯出自己的高貴。

道啊術的碰多了,就特別容易忘記,對方是人、是親人、是愛人,不是公式一端的數字,如此這般就可得出滿分答案的棋子。

人與人的相處,技巧不可少,但真情永遠是第一位的。有些東西,拖著拖著不會更加香醇,反而會加速它的變質。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齊正是個好男人,值得好好珍惜。嫁給他的最初一段時間,雖然各方錯綜複雜的關係磕磕絆絆,我們兩人之間是十分甜蜜的。

他本身也非常吸引我,高大帥氣、沉穩睿智。再加上離過一次婚的教訓,對婆媳關係的處理也更加清爽,這些都是我很喜歡的地方。

可面對對方容易,面對對方的家庭就很難。

我跟齊正商量好,慢慢來,一個一個來,先從小的開始。所以是我先帶豆豆見了齊正,醞釀多時艱難開口:“寶寶,以後我們會跟這個叔叔一起生活。”

“那爸爸呢?”豆豆立刻反問。

“爸爸,爸爸工作太忙了,所以先讓叔叔來陪你啊。”

“我不要,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小小的人兒在肯德基裡哭得撕心裂肺,齊正笨拙地哄了幾句,發現豆豆越哭越大聲,不得已尷尬地對我比了比唇形,說自己先走。我無奈地點頭表示同意,然後在眾人怪異的目光中慢慢安撫豆豆。

你很難對一個七歲的孩子說清楚什麼是出軌,什麼是忠誠,什麼是選擇。只能告訴她,媽媽和爸爸不在一起生活了,不管你願不願意,我們都要跟齊正叔叔在一起。

齊正後來陸陸續續又和豆豆見過幾次面,買她最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盡力討好。豆豆一開始牴觸心理很強,看到他就拼命哭著讓他滾蛋;漸漸地愛答不理,直到後來已經能和齊正和睦相處,但她不願意喊叔叔、更不願意喊爸爸,一直直呼他大名,這也是讓我比較頭疼的地方。

相比於我家豆豆把敵意擺在明面上不同,希希已經上初中,與其說懂事,不如說會把情緒藏得更深。她對我沒有試探也沒有親熱或牴觸,從頭到尾都是冷冷淡淡的,見面第一次就客氣地喊了一聲“阿姨”,應該是齊正早就打過招呼,然後就這樣禮貌地叫到今天。

兩個孩子的關係也是彆彆扭扭的。雖然有時候希希會帶著豆豆一起玩,豆豆也喊她“姐姐”,但總覺得少了孩子之間天然的那種童趣,有層若有若無的屏障隔在中間。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有時候覺得自己蠻殘忍的。

沒結婚的時候、甚至下定決心離婚的時候,都沒真正理解那句“離婚最可憐的是孩子”。只覺得自己才是受害者,而且孩子跟一個人品不端的父親一起生活明明更不好。

現在才感受到,孩子是沒有選擇權的。

小小的她只能跟著你,唯一能夠信任的只有你,你去哪裡她就要去哪裡,你跟誰在一起她也得跟著和他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你跟那個男人之間有心動有愛情,可他們之間什麼都沒有,打個照面就知會孩子咱們以後是一家人了。

她有說“不”的能力,卻沒有對事情的決定權。

所以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真正體會到那些為了孩子單身終生的爸媽的偉大,確實是愛孩子勝過自己。但我不是,我愛孩子,可同時我也愛自己,沒有先後和主次,我以為這二者並不矛盾,後來我才知道,我錯了。

對於離異後的人而言,無論男女,往後的日子就是在自己的幸福和孩子的幸福裡做選擇,沒有兩全,沒有,總得要一方犧牲。孩子往往是弱勢群體,基本在於大人是否“自私”了。

跟齊正結婚之前,我也信心滿滿地認為,我們會對對方的孩子視如己出。

至少相同身份會讓我們彼此更能理解和包容對方對自己孩子的感情,所以離婚後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堅定地認為我一定要找個離異帶娃的。這樣才能熱熱鬧鬧地頭碰頭地交流育兒經驗,心連心地傾訴諸多不易。靈魂惺惺相惜,生活相濡以沫,

可是,我又錯了。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有一天我出門和閨蜜約會,回家後看見齊正抱著希希,豆豆自己一個人坐在側面沙發上,三個人在看電視。心裡一下子就酸得不行,那個場景實在是很受不了,我就差一個箭步衝上去質問他為什麼要把我豆豆丟在一邊,但自己也知道如果豆豆在齊正懷裡可能會更奇怪。

血濃於水的親密有種水到渠成的自然,什麼姿態都異常和諧。重組的拼圖雖然也能補上那塊缺失,但總覺得連接處澀澀的,雙方都不舒服。

過節,公司給每人發了兩斤車釐子。我們這裡的車釐子不便宜,一斤能賣到139元。我趕緊洗出一斤用保鮮袋裝著,去接豆豆放學,然後路上就遞給她吃。她一邊愉快地嚼著這個“大櫻桃”,一邊問我:“我們不帶給齊正和姐姐嗎?”我含混地說:“帶了帶了,後面還有呢。”

晚上吃了晚飯,我把剩下來的一斤洗出來端到茶几上,在兩個大人兩個孩子面前,竟然微縮得有點寒酸。齊正看著,一顆都不吃,話裡有話地說:“你們公司挺大方,發一斤車釐子帶回來我們四個人吃。”

我沒說話,心裡不太舒服。我自認不是一個糟糕的後媽,但確實對自己的孩子存了私心。可齊正又何嘗不是呢?

有一次,希希過生日,我給她買了一個nike書包,送這類東西終歸是不會出錯的,既不會太越界也很實用,齊正則送了她一條施華洛世奇的項鍊,盒子打開的時候,豆豆兩隻眼睛都在發光。

可輪到豆豆過生日,齊正只是給她給買了hello kitty的毛絨玩具,孩子不知道價值,大人心裡可是門兒清。

我們愛對方,卻無法做到同等地愛對方的孩子——對方和別人生的孩子。

我們的愛沒有這麼遼闊,沒有這麼偉大,也沒有這麼無私。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終於,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磕磕絆絆中,我和齊正都爆發了。緣由是一件特別小的事,齊正週五出差,週六回來吃晚飯,而且他週六早上神神秘秘地說,給我們母女三人都帶了禮物。那天剛好希希媽媽要帶希希去讀書會,大概五點半結束。豆豆的游泳課也差不多那個時間放學。齊正就讓我順帶把兩個孩子一起接回來。

我先去接希希,老遠看著她走來,顯得特別單薄,旁邊站著她的生母,兩個人摟在一起,我站在這頭不自然地等著,像是要完成什麼交接儀式。終於走到跟前,我衝齊正的前妻點了個頭,然後沒話找話地對希希說:“你穿得這麼少在外面冷不冷啊,快上車吧。”

結果齊正前妻直接不客氣地頂了一句:“你什麼意思?我還能凍著我女兒?哦你的意思是我給她穿少了是吧?”我有點懵,覺得特別莫名其妙,希希早上出門的時候我在買菜,根本不知道她穿了什麼,和她媽媽就更沒什麼關係了。何況,這樣尷尬的局面下,我的話一看就是正常的寒暄啊。何必沒事找事呢。

我不知道怎麼說,希希看了我一眼,又看看她媽媽,輕描淡寫地對我說

:“要不你回去吧,我跟我媽再待會。”那個女人簡直是要哭了,眼睛紅紅卻又帶笑地走過來,一把攬住希希往前走。

我站在原地,說不上來心裡什麼滋味。我說錯了什麼要受這樣的氣?說到底你們跟我只是陌生人,如果不是因為齊正,憑什麼在這裡做你們母慈子孝的觀眾?

希希走了幾步後停住,她媽媽楞了一下,明顯加重了摟她肩膀的力道,幾乎是要向前推。我的心一下重新熱了起來,以為她會回頭,可她終究沒有。

我實在難掩心裡的委屈和酸澀,沒忍住就想哭,回到車裡穩了穩心神,去接豆豆的游泳班放學,然後回家吃飯。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到家後半個多小時,齊正回來了。一進屋發現豆豆在客廳看動畫片,我在廚房做飯,就急吼吼地衝進廚房問:“希希呢?”我本來就不高興,他語氣又不好,我冷冰冰地回答:“跟她媽在一起。”

“不是讓你接她回來的嗎?說好晚上一起吃螃蟹呢,你為什麼不接?!”

我把鍋鏟使勁一丟:“什麼叫我不接,你女兒自己不回來我給她綁回來?”

“你!”齊正明顯還想說什麼,但終究是拼命拼命地忍住了,只是盯住我,就這麼牢牢地盯住我。

我不甘示弱地看著他,但我知道自己堅持不了多久,酸澀已經順著鼻腔直往上湧,很快就會把我的眼圈逼紅。

齊正一邊穿外套一邊給他前妻打電話,豆豆在後面問了句“齊正你去哪裡啊”,他都沒有回答,把門一關就走了。

我的眼淚終於流了下來,離婚兩個字重新在腦海裡盤旋。

婚姻真難,重組家庭更是難上加難。

我甚至想過,如果我和齊正都沒有孩子那該多好,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對方然後好好地在一起那該多好,如果我們的孩子都是我們和彼此唯一的孩子那該多好。

這樣的情緒,會隨著我對他愛的加深而逐漸加深,是一個很矛盾的過程,像是自我折磨。但我控制不住自己,我覺得我快要瘋了。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我把做了一半的飯扔在廚房裡,帶著豆豆去了我媽家,豆豆知道我心情不好,乖巧安靜地寫作業。我在臥室裡拉著我媽的手,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可能又要離婚了。”

那一瞬間真是覺得自己特別不孝,也很無能。過不好自己的生活讓我媽那麼大歲數還跟在後頭操心。

她聽我絮絮叨叨地把事情說完,勸了半天后嘆口氣說:“要不,你跟齊正要個孩子吧。要個自己的孩子,這樣興許才能真正當一家人。”我媽認為我和他之間本身的感情沒有問題,很多矛盾都是由孩子綿延開的。

其實這是很多重組家庭的通病,因為兩人本就是受過失敗婚姻教訓的獨立個體,再加上彼此都有孩子,真正想成為一體,從思想和現實層面而言都會非常困難。

唯一的締結方式好像只有孩子,但這只是逃避深層問題的一個藉口,或許會把局勢搞得更加複雜。

可惜,那時的我們都不懂。

說離婚只是一時腦熱,真正冷靜下來,我還是猶豫了。於我而言無疑是二次傷害,好歹結婚一年多了,穩定的生活狀態又要發生鉅變。對豆豆來講也是,一個飄忽不定的家庭和因為我不得不去適應的新關係,真是很辛苦。

晚飯吃到一半,齊正發來微信,問我們在哪裡。我沒有回覆,他很快又打來電話,我掛掉了,然後他沒有再打。

吃完飯以後,我把豆豆丟給我媽,自己回了家,想跟齊正好好談談。巧的是,開門以後,家裡也只有齊正一個人,希希在她生母那裡。

看來,我們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我還沒開口,齊正先說話了:“對不起,今天對你態度不好。有些事怕你生氣,我沒有跟你說。其實希希媽媽對你一直有點敵意,所以有時候會給希希吹耳旁風。希希回來會跟我說一部分,所以我比較緊張她跟她媽媽長時間單獨在一起,因為不知道她媽媽又會說什麼。這次出差要你去接,真是委屈你了……”

齊正還沒有說完,我就哭出了聲,今天積攢的所有情緒全盤爆發。原來我誤會他了,原來希希也不是天然地不接受我,謝謝齊正願意跟我說這些,這證明他是真的把我當自己人。

那天晚上我們也說開了很多事情,包括他對希希媽媽和希希都有愧疚,豆豆一直喊他名字他心裡也不舒服卻覺得自己沒有立場指責,以及豆豆明裡暗裡對他提的無理要求。

孩子很多時候看著雖然小,其實已經有了相當的城府。她能感覺到我們這個重組家庭的尷尬與微妙,有的事情豆豆知道在我這裡行不通就會去找齊正,這些我都是現在才知道。

我們也反思了各自對孩子的偏心。其實,人性真的禁不起拷問,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陰暗,可我覺得那不能算作惡,只是本能地對自身利益的維護,只不過這一特性,會在婚姻這個修羅場被無限地放大。

那一次談話雖然解開了彼此的諸多心結,但同時也種下不少新的隱患。夫妻關係可能就是這樣的,在一起時間越長,反而會發現對方越陌生,自己不瞭解的地方越多。

但不得不說,沒有孩子的二人世界真的非常美妙,也非常適合踐行我媽媽的提議。我和齊正擁有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孩子,琪琪。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琪琪是個男孩,出生後我的婆婆自然高興得不得了,之前見不了幾次面,現在卻動不動往我家跑,見面就說我好啊,給她生孫子,比之前那位強多了。希希聽了不高興,一扭頭就往外走,去找她媽媽。我和希希的感情還沒有升溫,就已經隨著婆婆的出現開始有了更大的嫌隙。

但我已無暇去顧及那麼多,因為連自己的豆豆我都考慮不上了。

我和齊正的年紀都偏大,要孩子之前也沒有專門地去調養身體,導致琪琪的身體素質很不好。我也不爭氣,很多湯喝下去奶也不多,琪琪還要搭配著喝奶粉,小小年紀三天兩頭就要去醫院。

婆婆鞍前馬後地跟著,一時之間沒人照顧豆豆。我也不敢要求太多,畢竟自己是個“二手媳婦”,沒道理讓老人家去照顧跟她沒有半毛錢關係的繼孫女,只好託付給我媽。

我媽其實是心疼豆豆的,看她被冷落,對她比對琪琪還好。齊正兩頭顧也實在艱難,覺得希希剛好到年紀了,要不就讓她住校吧,這樣對家庭對她學業可能都好。但我肯定不敢,畢竟是後媽,生了小三子本來就遭人議論,再給送到寄宿學校,指不定別人在背後怎麼說我。

何況,希希媽媽之前就覺得我虧待她女兒,這樣一來還不得衝到家來罵人?就這樣,我們一家進入到了一種非常混亂的場面,我媽照顧豆豆,我、婆婆、齊正照顧琪琪,我和齊正再照顧希希。

終於有一天,希希自己提出了她想住校,說快要中考了學習緊張,住校的話路上能節省不少時間。齊正順水推舟地也就同意了。不久,希希班主任打來電話,叫我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希希在作文裡寫“感覺自己是多餘的”。

我嚇得趕緊要把希希接回來,但希希無論如何就是不肯,齊正只好時不時地到學校去看她,送點營養品。我還是偏心,但徹底倒過來了,會給希希買很多東西,心裡覺得對這孩子有愧。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後來漸漸地,我突然發現豆豆對我也有些疏遠了,她更多的時間都是和我媽媽住在小公寓裡,週末也不願意回來。

我們的家終於變成了我和齊正的三口之家,看起來圓滿,但我們心裡都覺得缺了什麼,是琪琪補不上的,但不敢多想也不敢深究。事已至此,漏洞百出、於事無補,卻也想不到更好的解決方式。自私點說,現在或許是最好的局面,可終究是成全了大人、委屈了孩子。

任何一段錯誤的婚姻導致重組家庭的建立,不是全部,但孩子大概率會成為犧牲品。

誠實的說,我們並不是在感情上更喜歡琪琪,也不是新生兒確實需要更多關注。而是一些很複雜的心理因素,導致我們都偏向再婚後的他。

再生子女的出生,通常意味著和曾經生活的徹底告別,真正迎接全新的人生階段。如我媽所料,琪琪的到來確實讓我和齊正變成了徹頭徹尾的一家人。他更少地去和前妻討論希希的教育問題,而與我研究怎樣處理家庭關係,共同奮戰在照顧嬰兒的第一線。

琪琪是真正的愛情的結晶,打破重組的很多壁壘。

但相較之下,和前任所生的孩子則變成了過往的實體證明,他永遠是你與過往之間的紐帶,面對他們甚至都有種心虛的逃避意味。

其實,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新生,真正被回憶放過,真正跨出來,真正和錯誤告別,但是父母這個身份是枷鎖,是石塊,它沉重地拖著你,你沒有辦法鬆快地往前走。

雖然都是自己的孩子,但到底是不一樣的,真的是不一樣的。

對現任孩子的愛是純粹的,但對前任孩子的愛裡或多或都有愧疚帶來的補償成分。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2次婚姻,3個孩子,二婚女人還配擁有愛情嗎?

其實兩個女兒都有掙扎過,回顧這段混亂的日子,希希和豆豆都不約而同地在以自己的方式博取大人的注意力,討好、胡鬧、好好學習,最終還是消泯於我們的奔忙中,到底還是讓孩子們失望了。她們先後選擇給我們“一家三口”騰地方,大概是成長路上最為慘痛和無奈的決定吧。

唯一好的是,希希和豆豆的感情反而熱絡起來。我媽告訴我,希希週末會來她這裡,跟豆豆一起玩一起寫作業一起睡覺,兩個小姐妹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她看著既高興又心酸,我和齊正也有種說不上來的滋味,只能苦笑,除了抱歉還是抱歉,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所有的問候都顯得是客套,加倍的零花錢都顯得是敷衍。說來說去,大人真是卑劣,面對孩子我們會投機取巧,用著曾經明明最不屑甚至最無恥的辦法,換取的只是自己良心上過得去。我和齊正會刻意把琪琪丟給我婆婆,然後一家四口再出去吃飯出去玩。

可是倆閨女拉著手走在一起,我們也時不時地偷偷問問婆婆,兒子現在怎麼樣了,乖不乖,有沒有鬧。玩下來大家都心不在焉的。有些東西已經徹底變了,表面波瀾不驚,背地裡是四個極度疲勞的靈魂。

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我成為三個孩子媽後最深切的想法。其實家庭真的就是一個小小的戰場,每個人都在上面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和自己與他人的心理做鬥爭。

更愛孩子還是更愛自己,為孩子活還是為自己活,是每個重組家庭在建立之前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沒有人有資格用母親的身份去捆綁一個正常女性健康的感情和生理需求,我們是媽媽,又不僅僅只是媽媽。能為孩子犧牲的自然偉大,可是想為自己而活也沒有錯。

我開始理解,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是非與黑白,總是用善惡去定義一個人其實非常淺薄,這個世界上也有太多的為難和不能兩全,但說到底,在破碎的婚姻裡,最可憐的真的是孩子。

我和齊正眼睜睜地看著兩個女兒與我們漸行漸遠,想著等琪琪長大一點,再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但不知道是否還來得及。

作者:甘北,100萬女性的孃家人,可以信賴的情感閨蜜。我寫男歡女愛,也寫世情冷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你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