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不得皇太極寵愛因一致命缺點,為何康熙掃墓不祭宸妃?

雲霄情歌-smile


大清初期。

。。大清朝皇太極入關後沒多少時即逝世了,當時順治還在幼年,按理接位登基的該是兄弟多爾袞,當時皇太極後宮有姐姐兩待從,叫作大玉兒,小玉兒。順治是小玉兒所生,是皇太極的王子,小玉兒意識到皇位可能被小叔子多爾袞先登,她借用自身的一身豔俏撫眉,籠絡小叔多爾袞,從而多爾兗不想搶侄兒的皇位。順治順利地登位,多爾袞當了攝政皇。太后墜簾聽政,順治沒有大後的美人計,就不可能當皇帝。所以順治掃墓只掃太后,不掃太妃。


老龔166916589


為什麼康熙不祭拜宸妃呢?先來看看宸妃是誰?她和孝莊之間的糾葛

宸妃原名海蘭珠,非常的大名鼎鼎,被無數電視劇演繹過和皇太極之間刻骨銘心的動人愛情故事。但是孝莊首先跟海蘭珠是同胞姐妹,海蘭珠是姐姐,然後還共享一個丈夫皇太極,這就有點尷尬了,並且皇太極對海蘭珠的寵愛那可是相當了不得的,一入宮就冊封為宸妃,住關雎宮,地位僅次於姑母哲哲,位列四妃之首。

等於說孝莊在自己的職位上辛苦工作混資歷,結果空降了一個自己的親姐姐,起點都高出自己一截子,都是一個父母生的,難道心裡就沒有一點嫉妒嗎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宸妃生下皇太極第八子,皇太極高興的為這個孩子大赦,這可是太子才有的待遇。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孩子未滿歲就逝世了,那就沒孝莊的孩子福臨什麼事了。你說福臨的孩子康熙能去祭拜宸妃嗎?

再加上皇太極得知海蘭珠死訊之後種種失態的反應,孝莊這一派系上位之後,沒有掘地三尺都算給面子了,怎麼可能會去祭拜



歷史小記者


孝莊太后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為大清江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人。


就貢獻來說,皇太極的妃子,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孝莊太后,但男人愛女人並不是從能力方面考慮,除了美貌,影響更多的是性格。

比孝莊得寵的妃子有兩位: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另一位就是孝莊的親姐姐,名海蘭珠,關睢宮宸妃。能做滿清君主的妃子容貌自然不差,所以是性格因素決定了誰更受皇太極寵愛。


在大清人死後的諡號是對一個人一生的品質和性格的總評,諡號越長越尊貴。

娜木鐘在皇太極心中寵愛程度排第二,死後諡號:懿靖大貴妃。“懿”字是誇獎女人品德美好的意思,“靖”字是恭敬、和善、安靜的意思,從這可以看出娜木鐘是一個溫柔賢惠、心地善良的一個女人。

海蘭珠諡號是:敏惠恭和元妃。她的諡號比其他妃子都多一個字,還有“元妃”二字,足以體現它在皇太極心中無可替代的的位置。



我們再看看諡號裡其他的字,“敏”是聰明伶俐的意思,“惠”是指為人賢惠不苛刻,“恭”是恭敬、謙遜有禮的意思,“和”和睦相處的意思,從這我們可以看出,海蘭珠是個為人聰明、溫柔善良、很會做人的女人,她在後宮應該是人緣最好的。

孝莊文太后,“孝”當然是孝順的意思,“莊”是端嚴肅敬的意思,“文”是指有文化,有才華的意思,從這可以看出,孝莊是一個賢惠、有能力,但不懂溫柔的女人。從她後來的經歷來看,她除了是皇太極的老婆的身份之外,更多的是皇太極工作上的好搭檔。



從上面分析來看,娜木鐘、海蘭珠是屬於花容月貌、溫柔體貼、為人和善的女人,所以他們比孝莊更受皇太極寵愛,是情理之中的事。

至於康熙不給海蘭珠掃墓的說法是不對的,墓肯定會掃,但不會跪拜。古代皇帝只會跪拜天地,跪拜父母,跪拜古代的偉人,其他的人肯定不會行跪拜之禮!

不過娜木鐘、海藍珠還有一個有別孝莊的共同點,那就是都結過婚,不知道這跟她們更得寵有沒有關係?




花木童說史



清軍入關後,清朝是在皇太極的手中建立的,那麼他作為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穩定局面成為一生的追求,他的一生都是在為大清江山的穩固而努力。那麼再觀皇太極的後宮,他的兩位皇后哲哲皇后和孝莊皇后。


這姑侄二人先後成為大清皇后,但是他們都沒有得到皇太極的寵愛,尤其是孝莊。雖然她對大清有著很大的貢獻,但是就從夫妻感情來說,她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那麼如此精明能幹的孝莊為何會得不到皇帝的寵愛呢?她身上有一致命缺點,就是她的性格。

一生戎馬的皇太極需要的是一個溫柔而賢惠的紅顏知己,可孝莊偏偏是一個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的女子。而皇太極一生摯愛之人便是孝莊的親姐妹海蘭珠,她們二人雖然是一個母親所生,但是性格卻完全相反,孝莊太后精於算計而且手段狠毒,海蘭珠溫柔體貼與世無爭,當然更中皇帝的心意。



由於他對海蘭珠的過度寵愛,從而冷落孝莊,於是她一直懷恨在心。海蘭珠死後皇太極更是傷心至極,比當時老爹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更加悲痛。在宸妃海蘭珠死後,皇太極也並未對她們姑侄二人傾心相對,她仍然懷念已經逝去的摯愛,還經常到她的墓前陪她說話,每次都以淚洗面。


在皇太極死後,孝莊太后就停止了對宸妃的一切祭祀,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孝莊太后至少在情感方面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女人,她對海蘭珠這個親姐妹痛恨到了極點,就連死了都要擺上一道。

皇太極死後孝莊輔佐順治登基,而順治皇帝跟皇太極一樣痴情,孝莊對兒子摯愛董鄂妃也非常殘忍,在難產後還未出月子就被孝莊太后找去侍疾,這讓董鄂妃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因此一直病痛纏身,沒有三年就因病去世了,次年順治皇帝也隨他而去。


無奈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孝莊又一次輔佐8歲的康熙繼位,可以說康熙是她一手培養起來的。

康熙對於這位皇奶奶非常的倚重和尊敬,而康熙是一位非常孝順的皇帝,對父皇和皇爺爺留下的妃嬪都非常愛戴,但偏偏在掃墓的時候不祭奠宸妃,這是為何?估計這種做法也跟孝莊太后從小對孫子康熙的言傳身教有關,時隔多年,孝莊太后心中的執念仍然沒能放下。這等心胸的女人跟豁達賢惠的海蘭珠一比,確實後者能夠得到皇太極的寵愛而對她卻不冷不熱都在情理之中。


星鵼下的誓言


孝莊是不是得皇太極的寵愛要看跟誰比,如果是跟她的姐姐海蘭珠比,她確實不受寵,如果是跟皇太極的其他嬪妃比,她還是挺受寵的。



孝莊文皇后名木布木泰,出自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13歲時(1625年)嫁給皇太極為側福晉,大福晉就是她的姑姑博爾濟吉特.哲哲。孝莊於1629、1632、1633、1638年分別為皇太極生下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她也是皇太極所有後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由此可知孝莊還是挺受寵的。很多人說皇太極把孝莊放在了五大福晉之末,就說明皇太極並不寵愛她,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皇太極對後宮嬪妃的排位高低並不是由個人感情決定的,而是要綜合考慮各個妃嬪背後的勢力。皇太極要打江山,蒙古的支持尤為重要,所以早期他才會廢掉繼妃(豪格的母親),娶博爾濟吉特.哲哲為大福晉。1636年,皇太極稱帝,定國號為大清,同時也依次冊封了五大福晉。哲哲是大福晉,理應為皇后,海蘭珠是皇太極的最愛,因此僅次於皇后,被封為關雎宮宸妃。後宮的一、二號位次都出自蒙古的科爾沁部,所以三、四位是林丹汗的兩位遺孀,分別是麟趾宮的娜木鐘和衍慶宮的巴特瑪,為了平衡各勢力就只能讓孝莊居末位了。



所以說孝莊並不是不得皇太極寵愛,只是沒有姐姐海蘭珠受寵。那麼更年輕,更早嫁給皇太極的孝莊為什麼沒有姐姐受寵呢?我想這跟皇太極的喜好有關。皇太極的後宮中都是女真和蒙古兩個民族的女子,馬背上的民族出來的姑娘大都活潑開朗、大大咧咧的,海蘭珠入宮時雖已經26歲,但容貌出眾,溫柔恬靜,性格跟皇太極的一眾后妃截然不同,而皇太極恰好就喜歡這種性格的,所以她就寵冠後宮了。


至於康熙掃墓為何不祭宸妃,這個就更復雜了。

我們知道康熙住在北京的紫禁城,而皇太極在清軍沒入關之前就已經逝世了,陵墓是清昭陵在現在瀋陽的皇姑區,康熙也曾經幾次到清昭陵來祭祖。但關鍵是宸妃的陵墓在哪裡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大概有三種說法:

第一,宸妃墓在清昭陵的妃園寢。

第二,《清史稿》中記載宸妃墓在瀋陽城北的蒲河附近。

第三,《清關雎宮墓地考》中說宸妃墓在瀋陽城北的老鸛堡子。


宸妃海蘭珠是在1641年逝世的,皇太極是1643年逝世的,而清昭陵是在皇太極死後才開始建的,所以剛開始宸妃一定是葬在第二個、第三兩個地方之一。關鍵是後來她的墓有沒有被遷到清昭陵,按理宸妃做為皇太極的妃子應該會被遷到清昭陵裡去的,早期昭陵的貴妃園寢也被稱為宸妃、懿靖大貴妃園寢,可見宸妃是葬在昭陵的妃園寢的。如果是這樣,康熙帝曾經在康熙十年祭拜過昭陵妃園寢,並沒有不祭拜她呀!

到了嘉慶年間,《清史稿》對昭陵妃園寢的稱呼發生改變,叫做懿靖大貴妃、康淑妃園寢,也因此讓人們懷疑宸妃墓到底在不在昭陵妃園寢,有可能宸妃的墓沒有被遷進去,還在原來地方。如果是這樣,那麼康熙不去祭拜她也就很好理解了,她沒有與皇太極葬一塊,又只是無後代(兒子早夭)的嬪妃,康熙不會專門去祭拜她的。

如果宸妃沒有被遷進清昭陵,事情就很奈人尋味了!按理宸妃肯定會被遷進清昭陵的,沒有遷說明是有人有意為之,是誰呢?最有可能的就是孝莊。科爾沁部為維持和大清的關係先後把哲哲和木布木泰(孝莊)姑侄倆嫁給皇太極,但無奈兩人嫁過去多年,每人生了三個女兒,就是沒有兒子,這讓科爾沁的首領寨桑(孝莊的父親)非常著急,在孝莊和姑姑在1633年分別生下皇七女和皇八女之後,寨桑終於沉不住氣了,他在次年(1634年)把女兒海蘭珠也嫁給了皇太極。此時的孝莊就像一個被父親丟棄的棋子,而海蘭珠卻被父親寄以厚望,她的心裡肯定很不是滋味。進宮的海蘭珠很得皇太極喜愛,寵冠後宮,名份、待遇都是在孝莊之上,並且於1637年先於孝莊生下了兒子,這怎能不讓孝莊羨慕嫉妒恨呢!在海蘭珠死後,皇太極傷心欲絕,對她是頻繁地進行祭奠,週年要祭,冬至要祭,每月還要一祭,估計這也讓孝莊很是吃味。所以她極有可能因此故意不把宸妃的墓遷進昭陵,讓宸妃不能受後輩祭拜。


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想,事實是什麼,估計只有回到那個年代才知道!


孔六十三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又名大玉兒,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有滿蒙第一美人之稱。

1625年嫁給努力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於1629、1632、1633、1638年分別為皇太極生下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也是皇太極所有後紀中生育子女最多的,可見孝莊還是很受龐的。

很多人說皇太極把孝莊放在五大福晉之末,說明皇太極並不寵愛她,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皇太極是個精於算計的人,他對後宮嬪妃的排位高低並不是由個人感情決定的,而是要綜合考慮各個妃嬪背後的勢力。

當然孝莊跟她的姐姐海蘭珠比還是要差一些,這位絕對是皇太極的真愛。許多人都知道,皇太極對於漢文化非常的感興趣,還重用漢臣範文臣,而海蘭珠溫柔賢惠的性格就和漢女很像,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所以皇太極愛慘了海蘭珠,海蘭珠因為喪子之痛傷心離世,皇太極也追隨她而去。

康熙住在北京的紫禁城,而皇太極在清軍入關之前就死了,陵墓是在清昭陵現在的瀋陽皇姑區,海蘭珠比皇太極死得還要早,自然是葬在昭陵的妃陵,當然康熙是一位非常孝順的皇帝,曾多次去昭陵祭拜,卻從祭辰妃,可能有兩點原因:

一是對於康熙來說父皇和皇爺爺的嬪妃眾多,而辰妃又沒有後人為其張羅,所以落下這個人也是正常的。

二是辰妃在生的時候如此得寵,肯定也得罪了不少人,不是說後宮之中,集寵於一身就是集怨於一身,死後當然不受人待見,當然,這些怨恨她的人中也包括她的親姑姑哲哲和親妹妹孝莊。試問有哪個女人能忍得了奪夫之痛,而康熙是孝莊教養長大,又對孝莊極其孝順,肯定會受些影響不待見海蘭珠,這也是人之常情。

這些都只是猜測,具體怎樣,恐怕只有回到過去才能知道了!


行於人群中莫愁


孝莊不得皇太極寵愛因一致命缺點,為何康熙掃墓不祭宸妃?

建立起大清皇朝的最大功臣就是皇太極,自從他父親努爾哈赤過世之後,他便成功的坐上了汗位。而後不斷增強兵力,帶領著部隊的勇士們和明朝的軍隊英勇作戰,最後成功的滅掉了大明朝,建立起了大清朝。從此之後,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再次翻盤,變成了滿清統治的天下。皇太極這個人,不得不承認他能力出眾,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也是一位出色的帝王。但是自古以來,英雄都少有跨過美人這一關的,皇太極這樣一位英雄,當然也是不例外。



作為一名出色的帝王,他自然知道該如何建立好彼此的友好關係。那時候,皇太極可以取得天下,背地裡缺少不了蒙古這支友軍的幫助。為了維護和蒙古之間的友好關係,皇太極先後迎娶了5位蒙古姑娘。在他建立好了大清江山後,他也效仿漢人統治的王朝,以封妃制來管理後宮。這些被皇太極娶的女人,最初是以福晉側福晉來稱呼她們。等他江山穩定,這些女人又被封為了皇后,妃嬪。



皇太極後宮中的5個女人,哲哲是明媒正娶,屬於他的正妻,被他封為了國君福晉。他一生最愛的女人海蘭珠,是封為了東宮大福晉。娜木鐘封為了西宮大福晉。巴特瑪封為了東次宮福晉。木布泰封為了西次宮福晉。而後皇太極稱為了帝王后,將哲哲這位正妻封為大清皇后,他最愛的女人海蘭珠則被封為了宸妃,地位僅在她的姑姑哲哲之下,位居四妃最高位。海蘭珠除了地位高之外,她的封號,她居住的宮殿名也代表了皇太極對她的愛。海蘭珠居住在東宮,東宮又被皇太極賜名為了關雎宮。之後的鐘木娜被封為貴妃,巴特瑪被封為淑妃,木布泰被封為莊妃。



剛說了,這5個女人當中,得到了丈夫寵愛的就是海蘭珠。海蘭珠是在26歲時才下嫁給皇太極的,以我們現在人的眼光來看,26歲的女子應該正值青春年貌,風情最盛的時候。但是在古時候,26歲的女孩子屬於老女人,早已不如十幾歲的姑娘青春亮眼。但皇太極卻一眼就相中了海蘭珠,並且執意要娶她為妃。要知道,當時他的後宮當中就已經有了姑侄二人,再把海蘭珠取回去,就變成了姑侄三人,姑侄三人共侍一個男人的情況,也算是比較少見的了。



皇太極娶到了海蘭珠後,對她也是極盡寵愛,海蘭珠之後生下了皇八子,還讓他大喜,打算立為儲君。不僅為這個孩子大赦天下,還想要將其立為繼承人。但是可惜的是,這位皇八子最終沒有活到成年,他三歲時便夭折。這件事對宸妃的打擊也很大,以至於後來她鬱鬱寡歡,沒多久就去世了。她的死讓皇太極也非常傷心,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也追隨著愛人而去。皇太極一死,皇位落在了順治的身上,但順治帝也是一位痴情人。他像他父親一般愛上了一個女子,也像他父親一般為所愛之人傷身傷心,故而早早病逝。接連失去了兩個愛人的孝莊,又只能輔佐8歲的康熙繼承王位。

康熙也算是位孝順的孩子,對於他爺爺和他父親留下的妃嬪,他都非常的敬重。但唯獨對於海蘭珠,他從來不去祭奠,算起來,海蘭珠跟他的關係比起其他妃嬪來說應該更為親近才對。這其實可能和孝莊的心態也有關係,孝莊對於這位姐姐,心中一直有個疙瘩。畢竟是這個女人搶走了她丈夫的心,皇太極在世的時候,孝莊還做下樣子去祭奠她。但皇太極一死,孝莊再也沒有祭奠過海蘭珠,而她的孫子康熙可能就是受了孝莊的影響,故而才從來不祭奠宸妃。


紫禁公子


清軍入關後,皇太極的後宮,他的兩位皇后哲哲皇后和孝莊皇后。

這姑侄二人先後成為大清皇后,但是他們都沒有得到皇太極的寵愛,尤其是孝莊。雖然她對大清有著很大的貢獻,但是就從夫妻感情來說,她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那麼如此精明能幹的孝莊為何會得不到皇帝的寵愛呢?她身上有一致命缺點,就是她的性格。

一生戎馬的皇太極需要的是一個溫柔而賢惠的紅顏知己,可孝莊偏偏是一個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的女子。而皇太極一生摯愛之人便是孝莊的親姐妹海蘭珠,她們二人雖然是一個母親所生,但是性格卻完全相反,孝莊太后精於算計而且手段狠毒,海蘭珠溫柔體貼與世無爭,當然更中皇帝的心意。


悲傷的死過去


孝莊文皇后(1613—1688),清太宗皇太極的老婆,順治帝生母,皇太極孝端文皇后(哲哲)的親侄女,皇太極的敏惠恭和元妃(宸妃)的親妹妹!


古時豪門貴族的婚姻常常帶著很強的政治性,具有卓越政治眼光的皇太極自然如此,他一生中先後迎娶了15位妃子,她們幾乎都來自蒙古貴族,他用聯姻的方式鞏固了滿清和蒙古的聯盟。



孝莊到底受不受皇太極寵愛?


孝莊是不是得皇太極的寵愛要看跟誰比

如果是跟她的姐姐海蘭珠比,她確實不受寵,

如果是跟皇太極的其他嬪妃比,她還是挺受寵的。


孝莊太后,原名布木布泰,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次女,科爾沁部實力即可幫助滿清守衛西部防線,還可助其攻打大明,顯然這是政治婚姻。此時姑姑已嫁給皇太極11年,尚未能生下皇子,為了穩固雙方的政治聯盟,

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帶著生下皇子的使命嫁給了比她大21歲的皇太極。

孝莊於1629、1632、1633、1638年分別為皇太極生下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她也是皇太極所有後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由此可知孝莊還是挺受寵的。


很多人說皇太極把孝莊放在了五大福晉之末,就說明皇太極並不寵愛她,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孝莊的致命缺點—性格


其實原因很簡單孝莊性格倔強,有主見,自主性強,不願依附人,見了皇太極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不會主動到皇太極那兒獻媚,與皇太極兩個人是例行夫妻公事。


皇太極這個皇帝大家應該都知道,畢竟皇太極作為清朝入主中原的功臣,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厲害的一個人物了。





但對於海蘭珠和孝莊比較而言,皇太極的天平顯然是偏向海蘭珠的,海蘭珠在嫁皇太極之前已為人婦,那時的她已經褪去豆蔻年華的羞澀,有著自己獨特的一番韻味,因為嫁過人,海蘭珠更知道如何討皇太極的歡心,所以才寵冠後宮。



歷史上的孝莊皇后在政治上的成功也沒有辦法挽救她在自己情感上面的失意,在後宮的很久一段時間裡面自己竟然沒有真正的被皇太極寵愛過。後來人們仔細的分析過為什麼更加美貌更加聰明的孝莊卻沒有得到皇太極更多的愛呢?





大概就是因為孝莊的性格比較剛強大方,但是皇太極更喜歡小鳥依人的那種溫溫柔柔的性格,所以對孝莊就沒有那麼的寵愛喜歡了,可是孝莊皇后所做到了也是一般女性沒有辦法做到的

至於康熙掃墓為何不祭宸妃,這點就是女人之間的嫉妒。


海蘭珠是葬在昭陵妃園寢的。


從康熙朝開始,清朝帝王一共東巡祭祖了十次,每一次都會祭拜昭陵妃園寢。海蘭珠也在其中,而且身份還頗為尊貴,那麼她是不是也受到了祭拜呢?


但是在嘉慶朝有一份奏摺卻透露了一點消息。裡面的內容大概就是說如果皇帝要去妃園寢祭拜的話,應該去祭拜宸妃海蘭珠,但是看康熙乾隆的時候都是沒有祭拜的,所以我們認為也不應該擅自添加。也就是說,在這之前,海蘭珠從來沒有享受過祭拜。

他們都是孝莊的後代,海蘭珠作為她的姐姐,本身又沒有留下後代,不會受到後代的牽連,而且康熙素來是非常孝順的人,為什麼海蘭珠會被厭棄至此呢,又有誰可以讓康熙這麼做。


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是孝莊如此授意的。


總結:孝莊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路之意


人都有缺點,孝莊也不例外,但是有缺點不耽誤被人喜歡。皇太極不喜歡孝莊是因為價值取向問題,和孝莊無關。孝莊只是被喜歡,主動權在皇太極不在孝莊。同樣是孝莊多爾袞就喜歡得很。

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大多是性格原因,孝莊性格倔強,有主見,自主性強,不願依附人,見了皇太極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不會主動到皇太極那兒獻媚。皇太極對她也沒啥感覺,兩個人除了例行夫妻公事,沒有多少情感可言。



皇關雎宮宸妃雖然二十六歲才嫁給皇太極,而且還是二婚,但是她小鳥依人,在皇太極眼裡她才是窈窕淑女,所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宮宸妃海蘭珠才是他心中的女神。

康熙是孝莊的孫子,孝莊從小把他養大,又把他扶上皇帝寶座,幫他坐穩皇位,祖孫倆感情深厚。康熙當皇帝后對孝莊非常敬重。有人覺得康熙不給宸妃掃墓是受孝莊影響,未免太小看孝莊和康熙了。



宸妃海蘭珠是孝莊的姐姐,為人和善,不可能去坑孝莊。孝莊也不是那愛爭寵的人,兩人沒有恩怨,她不可能憑空捏造出恩怨糾葛教育康熙,讓康熙記恨宸妃。

再者,康熙也是一代雄主,敬重孝莊,並不盲從孝莊。他要削藩,孝莊不同意,他照做不誤。何況康熙是做大事的人,他會計較先輩後宮爭寵這樣毫無價值的恩怨情仇?



皇家人口眾多,支系龐雜,康熙祭祖除了給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掃墓,另外就是他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他的祖母孝莊皇后,至於其他人康熙顧不過來,也沒必要。宸妃只是一個妃子,不管皇太極怎喜歡她,也和康熙無關,康熙只會把他和其他普通妃子一樣對待,這和孝莊毫無關係。

喜歡就加個關注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