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0年代時,一斤豬肉4毛錢,但是一斤魚肉卻要3元,魚價比豬肉價高出很多,“吃魚難”一直是老百姓存在的一大問題。

與此同時,在中國大西南的一個小鄉村裡綻放著點點星火,還沒有人感受到中國水產養殖業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八十年代初,隨著劉漢元在四川眉山一條小河溝中試驗“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開始,通威以實幹為基底的靈魂和基因便已被鑄就。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改革開放繼續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中國的廣大鄉村中萌芽。

使用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幾十平米的水體產量超過當時其它一兩畝水面的產量,該項目也被列入國家科委“星火計劃”和農業部“豐收計劃”並向全國推廣。

不滿足於網箱養魚模式已有巨大成功的劉漢元,乘此浪潮毅然投身實業。飼料養殖相比天然養殖可以降低養殖成本,因此網箱養殖迅速增多,養殖產量的擴大,配合飼料需求量逐步變大。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1986年3月,通威的前身眉山縣科力飼料廠建成投產,通威正式邁開了作為民營經濟一分子向前發展的腳步。在穩穩掌握市場的同時,劉漢元主席更加註重以科研創新推動飼料配方不斷優化,隨著餌料係數的不斷降低,“科力牌”飼料愈發口碑遠揚、門庭若市,通威基因中“科技創新”這一內涵得到了繼續拓展。

1991年初,“科力”正式更名“通威”,取“通力合作,威力無窮”之意。隨後,全新推出的“通威牌”飼料迅速被四川省評定為“四川省飼料行業優秀產品”,通威飼料的市場佔有量和知名度進一步擴大,通威產品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產品。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此後,2004年通威上市,2006年通威進軍新能源產業,2019年,通威集團發展成為以農業、新能源為雙主業,並在化工、食品、傳媒等行業快速發展的大型跨國集團公司,成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二、青年時期的劉漢元

宋剛傑和劉漢元1978年相識於四川合川水產學校,當時劉漢元還不滿14歲。1984年,劉漢元20歲,發明了“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該技術就被列入國家科委“星火計劃”和農業部“豐收計劃”並向全國推廣。1986年,劉漢元22歲,創辦了西南地區第一個漁用配合飼料加工廠,也就是通威集團的前身時。1992年,劉漢元28歲,四川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1981年至1986年,劉漢元在眉山縣水電局工作,先後任技術員、助工、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通威股份副總裁宋剛傑也坦言道,劉漢元若是在體制內工作,未來也會有一番作為,比如成為眉山市政協主席,四川省政協主席,甚至是市長、書記都有可能。但是他果斷地從安穩、體面的體制內,走到風起雲湧的創業潮中,敢於創新,付諸實踐。

劉主席的父親,劉老太爺給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和教導。劉主席是一個很有創新意識的人,走過廠房,看到門的形狀是四方形,就在思考能不能將流水和網箱結合起來呢,這可能也是後來“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的雛形。

劉主席是一個很有有魄力的人,宋總講到投資建廠時,當時一套設備4萬多,建一個廠要花二三十萬,缺少資金,就殺豬湊資。1986年,岷江建設了第一座大橋,這讓劉漢元騎摩托車回家更近一些,有了摩托車後,劉主席經常晚上去檢修機器,這也說明劉漢元對公司的負責和用心。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公司最初的時候是幫別人加工,順帶銷售一部分。因為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成功的概率很大。自己養殖能力有限,劉漢元就想到現在需要帶動群眾養殖,帶動大家致富了。1986年的飼料銷售已經不限於眉山,西南各地均有分佈,1990年時已經賣到了雲南、海南等地。1991年,飼料嚴重供不應求,有時客戶要排隊幾天,這更加促使了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公司從養殖為主,轉移到水產飼料的加工為主。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就是現在四川本地生產的魚也只能滿足老百姓60%的需求,還有40%的需市場要從湖北、江蘇等地供應,這也正體現了通威在西南地區的重要性。因為青年時期的劉漢元敢於創新,敢於拼搏,敢於捨得。這為後來通威的上市,成為跨國集團公司,乃至為了生活更美好的願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每週一通威都要升旗,唱響《通威之歌》,此刻的通威人正在祖國大地書寫著輝煌。

三、現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劉漢元可謂是英雄出少年,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有超於常人般的眼界和擔當,高於當下的遠見和魄力。20歲發明“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22歲創辦科力飼料廠,28歲成立四川通威。渠道金屬網箱養魚技術對於通威,就好比中共一大對於新中國。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創辦科力飼料廠前劉漢元是眉山縣水電局高級工程師,本可以在體制內過著安穩、體面的工作,可是在當時卻依然堅持了創業,劉漢元是通威的奠基人和引路人。宋總說,“艱難、吃苦,有些艱難是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也許這些直面艱難的精神已經深深紮根在通威人的心中。

對於現在的我們,看得到別人眼前的無限風光,更要看到背後的努力和汗水。要學習青年時期劉漢元敢於創新的精神,要學習青年時期劉漢元敢於拼搏的精神,要學習青年時期劉漢元敢於捨得的精神,要學習青年時期劉漢元敢於擔當的精神。從通威故事中,我看到了通威人的擔當與責任感,看到了劉主席在十字路口的正確判斷和符合自己的人生規劃。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現代青年要有擔當,90後更要有責任感與使命感,我們的精神和毅力會在無數次的鬥爭中得到加強。今天(3月11日)重慶將疫情防控等級由一級調整為二級,彷佛讓我們看到了重回正常生活的希望,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之大,波及範圍之廣,是建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防治難度最大的一次。

而與此同時,那些曾經被質疑“不靠譜”的90後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很多90、00後站到了抗疫第一線,成為了醫療隊伍的主力軍,賣萌並不影響我們的年輕人衝鋒,恐懼也並不影響我們勇敢,我們能崩潰完馬上又奔向了戰場,這場戰役中90後書寫著不一樣的青春,破繭成蝶。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1992年出生的東南大學附屬醫院護士,當疫情來臨時她第一時間遞交了申請,她說“我未婚,父母未老,無牽掛,我去”,出征之前她的父親,一位退伍軍人,贈給女兒一首送行詩,“風蕭蕭兮易水寒,不計安危赴國難,恨無子嗣承祖志,幸有愛女學木蘭”,這是90後的擔當。北斗團隊平均年齡35歲,嫦娥團隊、神州團隊平均年齡33歲,這是年輕一代肩扛建設祖國的重任。

3月9日,中央財經大學馮秀軍教授在全國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上講到,“大寫的青春裡,不能缺少大寫的青春夢想”、“大寫的青春裡不能缺少過硬的本領,要用硬核的專業本領來回應時代的挑戰”。90後是有青春夢想、有責任擔當的一代。隨時隨地,我們都應該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跟上公司的發展,跟上時代的腳印,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青年。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大寫的青春裡,需要有大寫的夢想,要讓青春走出孤芳自賞的小我,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通威的大我、社會的大我、祖國的大我之中。我們也應該像通威人的“搶春”、“博夏”、“戰秋冬”一樣,要如“磐石”一般,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我們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具備歷史思維能力,能夠全面、辯證、長遠地看待問題,總結經驗教訓,補齊自己的短板。一個人的成功,一個企業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成的。通威的成功包含著劉主席的執著、毅力和鑽研精神。一個人要擔當的責任有很多,對自己、對家庭、對職業、對社會、對國家、對未來等等。

通威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劉漢元的使命與擔當

所以作為現代青年,我們要有擔當,要有責任感,要有使命感,要有上進心。更要有創新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學習意識。大寫的青春裡要有過硬的本領,要用硬核的專業本領來回應時代的挑戰,願我們通威人能以自己所學所做為通威、為社會、為祖國爭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