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為什麼降低油價?

一汪濁


以己之優,挫殺敵弱,爭取話語權,掌控制導權,從而達到“己勝敵敗、遊刃有餘”的局面。



靠譜使者


沙特主動降低油價的目的是報復俄羅斯和美國。

在美國頁岩石油開採技術成熟之前,全球只有兩大石油生產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那是市場份額相對穩定,油價持續走高,以石油出口作為最主要財政收入的歐佩克各中東成員國賺的盆滿缽滿。

美國的頁岩石油技術成熟之後,一躍從石油進口國成為淨出口國,在近幾年國際經濟持續走低的情勢下,歐佩克各國的利益遭受損失,美國也在慢慢侵蝕之前的原本屬於他們的市場份額。

特別是今年以來油價持續走低,加之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原油消耗驟降,於是歐佩克和俄羅斯前幾天談判打算通過減產穩定油價,結果談崩了,歐佩克的帶頭大哥沙特調低了銷往歐洲的石油價格,並排出了日產1200萬桶的極限產量,試圖以低價和擴產把高成本的石油生產商擠出市場。所以這就是一場以低價換市場的傾銷戰。



庖丁養牛


沙特降低油價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是為了以最快的方式向俄羅斯施加壓力,最終迫使幾大產油國聯合限產,抬升油價。

當前原油供給,美國、俄羅斯和沙特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原油的價格,很大程度上也由這三家的產量份額所決定。上週,新歐佩克相邀俄羅斯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召開會議,商量原油進一步減產事宜,這凸顯了沙特及歐佩克其他國家,希望與俄羅斯達成新的限產聯盟以維持油價的意願。可沒想到俄羅斯表示:原則上同意歐佩克減產,但俄羅斯原油產量不能減產更多,上一輪的減產協議中,俄羅斯已經做出了重大犧牲,所以這一次決定不再減產。

其實為了達成新歐佩克的聯盟,沙特帶頭做出減產承諾,也付出了巨大犧牲。至於俄羅斯,加入新歐佩克,俄羅斯的原油產量一直穩步上升,原油市場的份額也越做越大,而俄羅斯獲得的這些份額,基本上是以沙特為首的原歐佩克產油國讓出來的。然而在這次維也納歐佩克會議上,聯盟提出進一步減產意見時,佔盡便宜的俄羅斯卻表示他的限產力度已經很大了,不打算簽署新的限產協議,而是希望沙特等國繼續限產以推高油價。這一態度點燃了沙特人的怒火,於是就有了沙特阿美將4月賣往美國的原油銷售價格下調7美元/桶。將亞洲原油銷售價格下調4-6美元/桶,同時還下調了歐洲原油的銷售價格的行為。這基本上是沙特有史以來最大的銷售折扣,接下來沙特不僅不減產,反而要全面增產搶佔市場。但這種行為對沙特也有一定的傷害,歐佩克秘書長隨便即表明:相信俄羅斯將重回談判。



萌達深度思考


沙特只有石油可以賺錢,而且開採價全球最低,平均一桶油只需9美元,但是其他國的石油開採成本都很高,美國的大概23美元左右,主要沙特是為了佔領市場,打壓其他國家市場份額。這樣做,也會使自己賺的利潤大大減少。隨著新能源的不斷開發,沙特也擔心日後石油賣不出去,就只能現在賤賣了。


大波波80後


沙特降低油價表面上看是針對莫斯科拒絕支持進一步減產的一種回應,但背後的原因卻是石油大國之間博弈的結果。如果要透過表象看到背後的實質須得從OPEC與俄羅斯的分歧入手,搞清雙方行為的動機。

上週五,OPEC與俄羅斯之間一項為期三年的減產協議以磋商破裂告終。其間OPEC提出爭取在現有減產基礎上在2020年底前每日再減產150萬桶,預計非OPEC成員國承擔全部減產額50萬桶/日,新協議意味著OPEC+共計減產約360萬桶/日。這一協議對在新冠病毒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面臨衰退風險的情況下,對全球油價穩定有著積極的意義,於各產油國都十分有利。但這一協議卻遭到俄羅斯的拒絕,作為回應,沙特立即摔出兩枚炸彈,將4月以後原油產量提高至1000萬桶/日以上,並將對亞洲買家的官方售價降低6美元。那麼俄羅斯和沙特此舉的動機是什麼呢?

俄羅斯之所以拒絕OPEC減產抬價提議,真實的目的是想要通過此舉壓低油價以打擊美國頁岩油,衝擊美國經濟。因為,年初以來高負債的美國頁岩油生產商迫於成本支出壓力巳經開始壓縮產能,在疫情全球蔓延,美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已經搖搖欲墜。壓低油價不僅可以擊跨美國巖油,順便可以打擊支持致力推動頁岩油開採的特朗普,使其在競選中敗給主張限制美國石油的桑德斯,這樣俄羅斯就可以從中漁利。

殺敵三千,自損八百。俄羅斯明知此舉會帶來油價下跌,這對靠出賣資源發展經濟的俄羅斯來說無異於自殺,那它這樣做底氣何來呢?它的底氣就來自中國,2013年中俄雙方達成協議,俄羅斯將在25年內向中國增加3.6億噸原油供應,中國要支付預付款金額700億美元,最近俄羅斯石油公司財報顯示,收到中國第三季度石油預付款972億人民幣。同時56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是俄羅斯作長期價格戰的彈藥,而且,昨天還宣佈了停止換匯一個月的外匯管控措施。但是令俄羅斯沒有想到的是沙特突然扔出兩顆炸彈,並引發國際油價大跌,原油期貨跌至每桶至30美元,儘管北溪2工程完工,俄羅斯也不可能將原油像礦泉水一樣輸到歐洲。

作為美國的鐵桿沙特此次降低油價的舉措明顯是針對俄羅斯,從降價的區域就擺明了其打擊重點,對亞洲地區降價實際上就是在價格上對俄羅斯主要石油出口國形成價格優勢,斷了俄羅斯後路,同時沙特表示將1000多萬的美元儲備用於補貼價格大戰,看來這回沙特是真的和俄羅斯槓上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美國也在煽火,說自己的頁岩油與沙特石油具有成本優勢,扛得住任何價格大戰。但令沙特始料不及的是由此觸發了全球油價的爆跌,最終自己也成為輸家。


烏蒙金融號


世界三大“能源”出口國:沙特,美國,俄羅斯。OPEC在跟俄羅斯談判的時候談崩了,所以他想通過價格戰來贏得份額,但據我所知,俄羅斯和美國的原油及頁岩氣出口靠的是遠期合同,對他們的影響短期是沒有的!

但是降低油價對經濟來說可能存在一個非常重大的打擊:首先對於金融行業來講金融衍生品,部分多頭會爆倉,可能帶來蝴蝶效應;其次對企業來講短期內不會享受到油價下跌的紅利,反而因為他們的庫存,以及成本問題,使毛利率明顯下降,企業的運營產生困難;最後對個人而言不會使得短期內在消費方面上升,汽車行業目前日漸式微,需求不足!


晨德


此次油價下跌主要原因是:

1、石油是發展經濟的命脈,由於全球經濟增長的壓力越來越大,對石油的需求不斷降低,再加上此前疫情的影響,更進一步減少了對石油的需求。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減少,價格自然下降。

2、目前歐佩克和俄羅斯目前是石油的主要出口國。當石油的需求減少時,歐佩克想與俄羅斯溝通通過減少石油供給的方式提高石油價格以保證他們的利益。由於沙特的石油生產成本比較低,要求俄羅斯承擔更多的減產份額,俄羅斯擔心此舉會降低他的市場佔有率,所以拒絕了更多承擔減產幅度的要求。最終導致了沙特的氣急敗壞,宣佈提高原油產量。

石油市場在需求下降的情況下,供給又有了提高,最終導致了這次油價的暴跌。

國際原油的暴跌的影響:

利好航空航運股(燃油的成本佔到航空公司總成本的三成左右)以及部分以石油為原材料的化工企業。

利空上游的開採、油服、石油加工等行業。

此次石油生產國之間矛盾主要是在談判過程中都想多爭取點利益產生的。逐利的本質肯定不會改變,雙方現階段的強硬不過是為了逼迫對方快點回到談判桌上來。



夕陽看財經


簡單兩個字來回答就是:報復

3月7日,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在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的談判後表示,從今年的4月1日起,此前的協議失效,協議將不復存在,並且參與者將不再承擔任何義務。

而今歐佩克未能和俄羅斯達成減產協議,沙特阿拉伯則採取激進策略。

3月8日,彭博社報道,因維也納談判OPEC+與俄羅斯未能就擴大減產達成一致,沙特阿拉伯計劃開始“報復”。而且不止降價,特殊情況下沙特還準備增加日產量



lexus1319


沙特作為全球第一產油大國在昨天宣佈石油價格大幅下跌31%,主要是基於三點考慮:

第一、就是恢復產能,通過石油量的增加來彌補利潤。由於各種原因尤其是美國對中東地區伊朗的打壓,沙特的石油產量由前幾年的日產1100萬桶降到現在的700萬桶。銷量的減少給沙特的石油收入相應的減少不少。因此,希望通過減價來增加出口銷量一直是沙特的願望。在國際經濟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沙特抓住這個機會降低石油價格,能將原油產量恢復到日產量1000萬桶。

第二、就是受美元貶值的影響。由於國際上的石油交易是用美元結算的。而這幾天以來,美國受疫情和總統競選等因素的影響,股市出現了2019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下跌。因此,受美元匯率的影響,沙特降低原油價格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樣有利於增加全球石油市場銷售份額。

第三、就是通過降價來達到擠兌美國和俄羅斯的石油市場份額。當今世界,除了沙特以外,美國和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已分別擠身第二位和第三位。這兩個國家石油產量的大幅提高,使沙特石油在世界上的銷量減少不少。這次乘國際股市下跌和全球石油需求減少之際,沙特大幅降低石油價格,有利於擠兌美國和俄羅斯的石油份額。





潤友


伊朗低價售油戰略意圖比較明顯,最初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希望聯合非歐佩克減產提振油價,這種做法符合整體利益,但是非歐佩克擔心減產之後喪失市場份額,最終在相持不下,沙特最終選擇釜底抽薪,既然你們不配合,那我就吃下整個市場控制權,直接選擇低定價搶佔市場份額,其實這有點像國內滴滴商業模式,一個燒錢補貼搶佔市場,一個低價策略搶戰市場,看誰先扛不住,低價模式沙特佔據絕對優勢,採油成本極低,除了能夠打壓競爭對手搶佔市場份額還能限制頁岩油對市場的衝擊,可謂一箭三雕!沙特用自己的優勢攻擊對手短板。暫時犧牲部分利益獲取長遠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