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教師資格筆試 科目二:中學易混淆知識點速記(第二波)

「乾貨」教師資格筆試 科目二:中學易混淆知識點速記(第二波)

1. 教學認識過程的教育性VS教學認識過程的引導性

教育性:實現學生知情意行的協調發展與完全人格的養成。

引導性:學生主體、教材與課程是客體、教師主導。

2. 教學規律—發展性規律VS教育性規律

發展性規律: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教育性規律: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

3. 教學原則—直觀性原則VS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直觀性原則: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

理論聯繫實際原則: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學以致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4. 教學原則—因材施教原則VS循序漸進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符合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循序漸進原則:持續、連貫、系統(符合個體身心發展順序性)。“不陵節而施”

5. 教學原則—啟發性原則VS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啟發性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結合知識、技能傳授內在德育因素。

6. 教學方法—非指導教學法VS發現法

非指導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態度—羅傑斯。

發現法:以學生獨立探索和研究為主—布魯納。

7. 談話法VS討論法

談話法:教師問,學生答。(一問一答)

討論法:學生圍繞問題各抒己見(爭論、磋商)

8. 欣賞教學法VS情景教學法

欣賞教學法:體驗客觀事物真善美。聽音樂、欣賞畫作等。

情景教學法: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場景。英語課堂角色對話等。

9. 教學組織形式—個別教學VS個別指導

個別教學:針對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個性教學。一對一。

個別指導: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個別答疑等方式進行的個別輔導。

10. 道爾頓制VS特朗普制

道爾頓制:帕克赫斯特1920年提出。由教師確定學什麼(指定書目),學生進行自學和獨立作業。

特朗普制: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個別教學結合。

11. 診斷性評價VS形成性評價VS總結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教學前進行,比如摸底測驗。

形成性評價:教學中進行,比如期中考試(總結上段,開啟下段)。

總結性評價:一段教學結束時進行,比如期末考試。

12. 相對性評價VS絕對性評價

相對性評價:是一種內部評價,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以整體學生的學習水平去看待某個個體的學習水平,甄選性強,可以作為選拔人才、分類排隊的依據,比如教師招聘的分數排名。

絕對性評價:是一種外部評價,是找一個客觀的、固定的標準來作為比照依據,從而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合格評定,注重的是目標達成與否,不考慮個體的相對位置,只考慮你是否達成了目標,適用於畢業考試和合格考試等方面的選拔,比如常常說的成語:成王敗寇,魚躍龍門。

13. 無意注意VS有意注意VS有意後注意

無意注意:無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預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後注意: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14. 注意的範圍VS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範圍:客體數目的多少,廣度。

注意的穩定性:注意集中的持續時間,持久性。

15. 注意的轉移VS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轉移: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

注意的分配:同一時間內注意力集中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上。

16. 絕對感受性VS絕對感覺閾限

絕對感受性:這種對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絕對感受閾限:那種能剛剛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17. 差別感受性VS差別感覺閾限

差別感受性:感覺最小差別量的能力。

差別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新感覺的兩個刺激的最小差別量。

18. 正後像VS負後像

正後像:與刺激物性質相同。

負後像:與刺激物性質相反。

19. 同時對比VS繼時對比

同時對比:幾個刺激物作用於同一感受器。

繼時對比: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

20. 知覺整體性VS知覺理解性

整體性:窺一斑而知全豹,優先知覺整體。

理解性: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認識事物,例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乾貨」教師資格筆試 科目二:中學易混淆知識點速記(第二波)

歡迎轉走隨時複習~

小可愛們有問題或者還想看什麼乾貨,

都可以留言給派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