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既是演員、也是歌手、導演、還是作家兼主持人;她的人生無所畏懼,她希望人生沒有缺憾,所以總是在彌補缺憾。她就是永遠充滿少女氣息的文藝女青年
——伊能靜
伊能靜(Annie Shizuka Inou)祖籍山東濟南,1968年出生於中國臺北,原名吳靜怡,後來父母離異,跟著母親到日本生活改名伊能靜江,藝名伊能靜。
因為生活環境的原因,伊能靜從小就有著良好的文學修養,酷愛西方遊俠探險式的文學著作。因此流浪成為了她的一個少女夢。
1985年回到臺灣的伊能靜受到著名音樂人劉文正的看中,賞識她的才學和音樂天賦。1987年正式進入娛樂圈成為“飛鷹唱片公司”旗下歌手,也是在當年她的生父因車禍去世,發行單曲《爸爸不要說》以示紀念。
1988年在劉文正的鼓勵下自己作詞,錄製了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19歲的最後一天》,一經推出就引起強烈反響。
這張專輯彷彿也預示著19歲後不一樣的開始;就在這一年正式與唱片公司簽約,成為了一名職業歌手。
1988年,頗得侯孝賢看中的伊能靜受邀參演電影《悲情城市》,然而伊能靜骨子裡的少女心作祟,放棄了這個大好機會,不管不顧的追尋自己的愛情去了。然而侯孝賢並沒有為此生氣。
1993年到英國遊學進一步學習西方文學,她完成了流浪的夢想,在回國的飛機上根據這次遊歷的感悟,完成了記錄自己心境的《流浪的小孩》。
1994年,伊能靜首度參演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好男好女》,她的出色演繹使她榮獲1995年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也完成了她從歌手到演員的華麗轉身。
當時《好男好女》的監製都笑說:“候道還敢找你來拍戲,不怕你突然之間再跑掉嗎?”可以說尹能靜是幸運的,侯孝賢就是那個帶來幸運的聖誕老人。
如果說劉文正是她人生的第一個貴人,那麼侯孝賢絕對是她事業上的第二個貴人。
此後伊能靜又有《浣花洗劍錄》《銅雀臺》《大武生》《巴黎寶貝》等一系列優秀作品,
伊能靜同樣沒有跳出“演而優則導”的定律,2008年組建了“童夢時代”電影工作室,嘗試自己做導演,做製片人,同年由伊能靜編劇電影《愛情呼叫轉移:愛情左右》上映。
她最羨慕的藝人是蔡依林;因為蔡依林對待工作很拼,她所有的事會的不會的事情都做了,非常篤定自己要做的事情,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擋她,
果說40歲之前的伊能靜是個稍顯任性,基因中散發著對外界的好奇,少女對理想愛情的憧憬和任性;總是活在過去,拼命的填補著過去的缺失,活在過去。
那麼40歲之後的尹能靜思想則更加成熟,她以最好的狀態,無所畏懼的面對每一天的挑戰,愈加活在當下。
坎坷的童年經歷給伊能靜帶來缺憾的同時,也給她帶來了一顆悲憫之心,所以她許多的公益事業都是關於孩子的。
她希望孩子都擁有圓滿的童年,她也很享受公益給她帶來快樂,帶來對生命的感悟!
《百家創客》更多影話故事,盡在
閱讀更多 百家創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