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是英國著名作家、“故事聖手”毛姆最重要和經典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出版於1919年4月,問世近一百年來,贏得了不計其數讀者的喜愛。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0分,可見此書在大家心目中的喜愛程度。

在這部小說裡,講述了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本過著普通人羨慕的生活,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在中年時為了藝術追求,決然捨棄一切,前往巴黎而後又到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的故事 。

對於這本書,毛姆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 ·高更為原型,通過主人公的一生,毛姆探討了人生和藝術的關係,讀者引用書名“月亮”與“六便士”對應理想與現實的討論也很多,還有很多從敘事角度、象徵意義等來討論。

但在多次閱讀這本書籍後,作為現代女性,對於其中三位重點女性的刻畫印象深刻,她們出現在男主人公不同人生階段,均具有“附庸”性的女性形象特點,讓人唏噓不已。可以說,小說中的三位女性在形象塑造上明顯受到了男性中心主義思想的影響,今天就來以書中三位女性的刻畫,來解讀一下毛姆內心消極的女性觀,也來談談自己的思考。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01

毛姆筆下三位女性形象塑造

毛姆在書中書寫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的人生經歷時,重點刻畫了三個女性形象——思特里克蘭德太太、情婦勃朗什和愛塔,她們都參與到思特里蘭德某個階段生活。可以說,思特里克蘭德的一生從未缺少過 女人的陪伴 ,沒有這三位女性,也成就不了他的盛名。

我們依次來看一下書中三位女性的刻畫,她們的性格上也具有雙重性,看完後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思考:

  • “賢妻良母”思特里克蘭德太太,背後也有虛偽的一面。

思特里克蘭德曾是一位證券經紀人,跟妻子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過著體面和幸福的生活。他的妻子舉止行為端莊典雅 ,完全符合上流社會所要求的女性風範。她喜歡看書,愛好文學,願意結交文學名士,兩個孩子也被她撫養得健康活潑可愛。

在書中也提到,思特里克蘭德太太是一位賢妻良母,她勤勞能幹、將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餐廳也佈置得淡雅、舒適和別緻。同時,她的性格也讓人喜歡,她會專注地聆聽別人的煩憂與苦楚,同時給出合理的建議。

丈夫決然出走後,她最初是百思不解、驚慌失措,她認定丈夫是與其他女人私奔了,後來瞭解真相後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會再回到她的身邊,馬上寫信責難丈夫的舉措 ,對進行自由選擇的丈夫沒有絲毫理解和同情,並希望他在悲慘和飢餓中死去。

思特里克蘭德死後,他的畫作逐漸有名,曾經懷著對丈夫強烈報復心的思特里克蘭德太太,突然像變了一個人般,她真摯地展現著對丈夫的愛,對丈夫作品的尊重,向來訪者展示著她與丈夫和睦的關係。

從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太太是一個看似賢惠溫柔實則虛偽的人。她一方面一直眾人面前展現一個美好得體的形象,另一方面,當丈夫死後成名了,她拋棄了怨恨,開始表演夫妻的恩愛,享受作為天才藝術家妻子的盛譽。

她的遭遇誠然讓我們感到同情,但她在人生中,到底多少是悲痛,多少是怨恨,多少是演戲,沒有人能真的看清楚。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善良與惡毒、懷恨與熱愛,她生活在自己塑造的完美人設中,有些自欺欺人。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 “賭上性命去愛”的勃朗什,背後也有冷酷一面。

勃朗什原本是一個貴族家裡的家庭教師,被家裡的少爺勾引而懷孕,之後被趕走,當她走投無路 ,準備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遇到了好心的荷蘭畫家戴爾克·施特略夫,兩人最終是結婚了,婚後小兩口的日子,平淡裡透露著溫馨和幸福。

然而思特里克蘭德的出現,瞬間打破了這種和諧的家庭氛圍。聖誕節前夕,施特略夫邀請思特里克蘭德參加聚會時,得知對方生病了。 面對晦暗、簡陋的房間,他不忍心,跟妻子商量將思特里克蘭德接到家中療養。

起初,施特略夫太太極力反對。在丈夫再三央求下,她妥協同意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丈夫的善舉換來的,竟是妻子的背叛和家庭的破裂。即使在丈夫已經決定離開的時候 ,她還要將背叛的罪過扣在丈夫的頭上“這是你的過錯 ,是你堅持叫他來的。”

當丈夫因為愛,將自己棲身的畫室讓給她和思特里克蘭德時 ,她坦然接受。當丈夫告訴她自己如何真心愛她時,訴說他的痛苦時,而她則用盡全身力氣在丈夫臉上摑了一掌。這樣看來,勃朗什對愛情義無反顧的決裂,也有些自私冷酷。

丈夫離開之後,勃朗什用盡伎倆,將整個生命都投入對思特里克蘭德的愛情之中。到後來發現,自己不過是思特里克蘭德享樂的工具,她所謂的愛情在思特里克蘭德眼裡一文不值,最終她以終結自己生命的方式表達對愛情的執著追求。

毛姆筆下的勃朗什是個為了追求愛情受慾望的支配,放棄了道德,放棄了安穩的生活,也放棄了深愛自己的丈夫的女性,她飛蛾撲火般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愛情,卻沒尋思被傷得遍體鱗傷,她的結局讓我們看到她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愛情, 寧願選擇自殺也絕不接受來自任何人的憐憫。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 “看似完美”的愛塔,背後透露著愚昧和無知。

愛塔是塔布提島上土生土長的部落居民,她沒有文化,同時遠離文明社會的氏族生活,也使她缺乏自我存在感。印象深刻在結婚前,思特里克蘭德嚇唬她 “我可是要揍你的” ,她卻覺得那是一種幸福,回答到“你要是不打我,我怎麼知道你愛我”。

她接受思特里克蘭德的一切,不管是他暴怒的性情,還是怪異的個性,她竭盡所能為斯特里克蘭創造舒適的環境,她料理著家裡的生活,養育著兒女,像侍奉主人似的照顧思特里克蘭德 ,而思特里克蘭德無須做任何事情。

愛塔對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要求,她忠貞不渝、逆來順受,似乎又無慾無求,正如思特里克蘭德對她的評價,“她不來煩我,她替我做飯,照顧她的孩子。我說什麼她就做什麼。她滿足了我對女人的全部要求 。” 她在思特里克蘭德得麻風病之後也不離不棄,讓鐵石心腸的思特里克蘭德潸然淚下。

不得不說,在當今這個時代來讀這本書,愛塔是一個典型的受父權制社會壓迫的女性,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都完全喪失了自我,完全依附在男人而活。 在愛情方面,又說明了她對思特里克蘭德的愛是無私和純潔的,不摻雜任何的世俗雜念。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02

看毛姆筆下女性形象,觀其悲觀的女性觀

紐約的精神分析學家利奧波德·貝拉克,分析了毛姆的十篇短篇小說後,得出的結論是 “毛姆最突出的傾向就是反婦女。”

的確如此,我們讀毛姆經典的四部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面紗》、《刀鋒》、《人性的枷鎖》 ,可以發現毛姆對女性有著及其悲觀的情緒,他筆下的女性基本都是附屬在男人身上,對女性有毫不留情的批判。

但同時在他的小說裡,也偶爾具有濃烈的烏托邦色彩,他理想中女性形象都具備博愛的母性光環,比如《月亮與六便士》裡愛塔,《人性的枷鎖》裡的諾拉和薩莉,《尋歡作樂》中的羅西。她們的共同特點往往是散發著母愛、善良坦率、獨立又堅強。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我們想要了解毛姆為何對女性如何不友好,這就需要從他的生活開始說起:毛姆8歲喪母,10歲喪夫, 幼年時母愛給他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當然,喪母之痛也給他帶來了難以修復的傷痛。他一直在尋求溫暖、平和的母愛。

但現實生活中,他卻難以如願。一方面是因為他身材矮小,還有嚴重的口吃,有些自卑寡言,內心敏感孤僻,同時,他的感情經歷與婚姻生活均不幸福,他與談了8年的蘇 • 瓊 斯求婚被拒絕,被告知除了名氣和金錢,他毫無吸引力,後他與西莉的婚姻充滿了爭吵與仇恨,正是因為這些不幸的感情經歷,所以毛姆的作品裡的愛情與婚姻基本都是虛偽的、功利的。

可以說,毛姆藉助於作品,將自己對於愛情婚姻的悲觀與失望,對於女性的否定與刻薄都發洩出來。 在他的小說中,大量的負面的女性形象也映證了他的女性觀,極少數令人愉快的女性形象則從側面反映了他對“真”的渴求 。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03

讀這部小說帶來的思考

《月亮與六便士》裡最後,愛塔遵照思特里克蘭德要求,點火將他偉大的傑作燒掉了。這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究其這一生,思特里克蘭德從來不會關注已經得到的東西,一旦得到,它就已成為過去,他所關注的只有“永恆的現在。”

在本文,我將結合小說中思特里克蘭德的一生及三位女性的最終結局,來談一下自己閱讀本部小說的幾點思考:

① 探求人生的意義是永恆的主題。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在這部小說裡,根據敘事者“我”所言,思特里克蘭德在年輕的時候,他想畫畫,只是父親認為畫畫不能賺錢或養家餬口,所以他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結婚生子,有兩個孩子。

只是年近四十歲的時候,突然離家出走,未留一分錢,就隻身去了巴黎,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放棄了原來所擁有的一切,從證券經紀人再到一個畫家的歷程。 最終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創造完成了其傾心而作的巨型壁畫。

從小說迴歸現實 ,我們會發現,探求人生的意義,是要六便士還是月亮這一主題,也是現代社會中大家面臨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為了生計,每天都在奮鬥和追求,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懷著一顆疲憊的心靈 也會思考:對於探求的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

對於我而言,生活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有家人和一兩個知己相伴,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也是一種幸福。人生的意義,有時候也是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它源於一個人的所看所思所想。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② 多讀書,保持終身學習的能力。

思特里克蘭德離家出走時,沒有留下一分錢,家裡只留下一位在家呆了17年家庭主婦和一對兒女,為了生計,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利用自己讀書的能力,毫不費力學起了速記和打字,她所受的教育,使她比一般打字員進步更快。

同時,她開了打印店,生意很好,因為她想方設法,總是將稿子打印得很精緻,打印好的稿件用各種淺色的粗質紙裝訂起來,活兒工整優美,細緻準確,所以她的打印店遠近聞名,當然,也很是賺錢可以來養活一家人。

從書中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思特里克蘭德太太讀過的書和受過的教育,讓她在被拋棄後,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可以很快的調整和適應,並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養活了一家人。

對於我們而言,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讀書可以讓我們保持內心的獨立與平靜,也可以讓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去思考解決方案,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從容。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③ 好的婚姻,能滿足彼此的心理需要。

心理學家默裡說過一句話:“和諧的婚姻一定是夫妻之間滿足彼此的心理需要。”在婚姻中,每個人 都希望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辦事,也希望得到另一半的理解與尊重,夫妻間的親密溝通,會使自己的表現心理得到滿足,也讓彼此的生活更加健康快樂。

縱觀書中的思特里克蘭德與太太,我們不提兩個人的性格特點,但從婚姻經營角度來看,明顯兩個人之間並沒有滿足彼此的心理需要,思特里克蘭德對畫畫的熱愛,並沒有得到太太的認可和理解,這也是為思特里克蘭德執意離家追求夢想埋下了伏筆。

我們在經營婚姻中,也需要明白,持久的愛情與幸福的婚姻都是需要用心去經營,每個人的愛好不同,應儘可能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併為對方提供方便。感情的需要以愛為中心,持久的愛會使對方得到最大的心理滿足。

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從毛姆對於女性的刻畫,所帶來的思考

結語

《月亮與六便士》,這是一部通過主人公的人生歷程,揭示了人性自由的追求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的小說當然,這其中所刻畫的女性形象,也值得我們去思考。

或許正是因為感情和婚姻經歷對他不夠溫柔,所以他也回報尖刻來嘲諷女性的虛偽和功利,瞭解他的人生經歷,才讓我們對他作品裡,女性的刻畫有了更好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