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為何放棄了第三次總統任期呢

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美軍總司令,他為美國的獨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不過他並沒有把自己一手打下來的美國看做是自己私有的國家,他沒有選擇成為美利堅皇帝,他只當了兩任美國總統,然後就過上了退休生活,繼續回家當了莊園主。

華盛頓為何放棄了第三次總統任期呢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的一種認知誤區,華盛頓並不是一直在當美國總統,雖然他是美國國父之首,事實上,他在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期間,他正式的身份是“大陸軍總司令”,或者說更貼切的稱呼是“大陸軍總指揮”。

在1783年,英國最終認了慫,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地位,從此放棄北美13州的統治權,美國獨立戰爭自此圓滿結束,但華盛頓並沒有繼續把持軍政,而是向當時的“美利堅邦聯”議會交出了自己的兵權,準備過退休生活。因此在1783-1787年間,華盛頓是處於“退休狀態”,而且債務纏身,雖然有一大片莊園,但是因為戰爭期間經濟困難,自己為了支持獨立戰爭也是毀家紓難,出了大筆的錢,因此日子並不好過。

在1783-1787年間,北美雖然成立了“美利堅邦聯議會”,但是沒有一個全國意義上的政府,邦聯的權威非常弱,13個州各自為政,非常不團結,而且經常鬧矛盾,因此這4年是非常混亂的,北美地區陷入了一系列的大麻煩。比如說1786年,謝司在北美鬧事,差點把整個美利堅合眾國給掀翻,此舉嚴重危害了美國大資產階級和大農奴主以及大莊園主的利益,總的來看,就是股東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了,而且還面臨複雜的外部威脅,英國人和法國人都盯著美國人,都覺得美國人好欺負,於是在1787年,北美13州決定製憲。

1787年的制憲會議,是由華盛頓主持的,因此在1787年,華盛頓的身份是“制憲會議主席”。最終美國確立了1787年憲法,即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同時還確立了“聯邦制”和“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合眾國各州讓渡出部分權力賦予聯邦政府,同時還設立了總統職位,既作為美國的國家元首,也領導聯邦政府工作,同時還統率美國軍隊。

華盛頓為何放棄了第三次總統任期呢


但是在1787年制憲會議結束後,華盛頓又再次宣佈“退休”,回到了自己的莊園中。1789年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也就是說從1789年開始,華盛頓的身份才是“美國總統”。1793年,華盛頓取得連任,開始了第二個總統任期,但是已經感覺力不從心,尤其是在第二個任期中,遭到了政敵的抨擊,而且謠言眾多,這讓華盛頓心力憔悴。

比如說當時有人造謠說華盛頓要當終身總統,甚至還有傳言說華盛頓要當皇帝,總之一大堆未經證實的謠言在折磨著華盛頓,這對華盛頓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打擊。華盛頓反對政黨政治,在早期不偏袒任何一方,這也讓他在政界受到很大的爭議,尤其是很多政敵藉此發揮,質疑華盛頓的領導才難,也質疑華盛頓個人的品行。

1797年,華盛頓第二屆總統任期結束後,拒絕競選第三任總統,從此確立了美國總統不能連任兩屆以上的“

潛規則”,直到1940年被羅斯福總統打破。

華盛頓為何放棄了第三次總統任期呢

其實在華盛頓看來,自己的使命在1783年就應該結束了,那一年他辭去了大陸軍總司令的職務,回家國退休生活,原本這就應該是他職業生涯的終點了。但是在關鍵時刻,歷史還是選擇了華盛頓,成為了美國的總統,領導美國度過了建國初期的難關,但在此之後,華盛頓沒有任何其他的打算,同時華盛頓也很愛惜自己的名聲,不想留下政治上的汙點,因此拒絕第三任總統也是理所當然的,當總統原本就不在華盛頓的計劃之內,甚至可以說華盛頓是將自己的總統生涯當成了“意外事件”。

1797年之後,華盛頓再次退隱,但是美國人依然沒讓他閒著,1798年,又被任命為美國陸軍中將,雖然只是形式上的,但這又給了華盛頓一個身份,那就是美國將軍。1799年,華盛頓去世,在此之後被人稱為“美國國父”。

綜上所述,華盛頓曾擔任過“大陸軍總司令”、“費城制憲會議主席”、“美國總統”這三個職務,同時擁有“陸軍中將”的身份,後人也將其稱為“美國國父”。在1976年,美國迎來了建國200週年的時刻,時任美國總統福特追授華盛頓為“美利堅合眾國特級上將”。因此可以說華盛頓是以軍人的身份登上了歷史舞臺,同時又帶著軍人的身份離開了人世,他拒絕出任第三任總統,拒絕“美利堅國王”和“美利堅皇帝”的稱號,的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