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夜遊過北京天壇?晚上游天壇是什麼感覺?

今抖雲西西


你好我是開房車的攝影師,一名旅遊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夜遊天壇。

我之前看過一部紀錄片以一個北京人的視角,通過主角的一天,從早到晚映射主角居住地附近:北京天壇周邊的人文,飲食,生態,經濟等,從古到今的變化。以小見大體現北京城20年發展與變化,從而喜歡上了天壇。

隨著《遇見天壇》的綜藝真人秀的熱播,從很多小夥伴對於天壇卻沒什麼概念,到現在工作閒暇之餘晚上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天壇,夜天壇遊公園成了年輕人潮流趨勢,更多的人在晚上在這裡休閒娛樂,少數人還當了群演登上電視。

說到天壇公園一定要說祈年殿,拍照真好看,不過因為是景區中心遊客太多影響了拍照效果,需要找角度,用長焦鏡頭可以避開遊客拍風景,到了夜晚並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可以繞過遊人輕鬆拍夜景天壇,太美了!



開著房車的攝影師


聽到呼喚我就來了
回答是天壇公園晚上是開放的,天壇內的景點晚上是不開放的。

沒看明白吧,大概說一下吧,天壇的內的主要景點晚上是關閉的,是不能參觀的。

但是天壇也是一個公園呀,我們樓下那些大爺大媽們晚上的娛樂場所就是天壇公園,所以晚上的時候天壇公園裡面還是可以進去的,但是看不到那些古蹟了。

具體的時間什麼的,好像晚上能到10點吧,可以官網搜一下。


一般天壇晚上去,就是夏天嘛,納涼,大爺大媽們跳舞,其實很熱鬧的。

感覺大爺大媽們永遠有用不完的體力,我知道的網絡流行曲,都是跟他們學的。

估計今年又要野狼disco


三日為晶


天壇是21時閉園。家離天壇很近,我有次吃過晚飯,大約晚8點多想去遛遛。入口的檢票員告訴我說,晚8:30時基本是許出不許進了。我是大約8:20進的園。由於是冬天,而且是陰天,剛一進園就感覺到一股陰冷的氣息,我特意選擇了走西北部(那裡有廣電部的一個通訊站,裡面還有解放軍駐守)。四周一片靜謐,黑得只能依稀看得見石磚路,一個人走夜路,想著那些發生在園子裡鬼魅的故事,心裡還是有些瘮得慌。終於從北門走到了西門,於是趕緊著逃也似地出了園子。給我的印象是:膽小的,晚上還是免了吧。


吉米乖娃子


朋友來京,我做陪同。時間的關係,我們竟創意地連夜遊了天壇。確切地說我們遊的只是天壇公園,公園裡面的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早已經關閉了。不過說實話晚上的感覺還是不錯的,沒有人群熙攘,沒有導遊催促,在這裡可以盡情地看盡情地拍,遊園的興致更是大增。路燈把園裡照的通明,遠遠地就看到祈年殿的寶頂,帶著嚮往一路走來,雖不能靠近,隔牆合個影已是滿足。圍牆很高,為了找個好角度可著實費了一番力。這裡是祈年殿左側入口,站在高高的臺階邊緣按下了快門,還不錯!拍照的時候心裡真是惴惴的,這裡離地有兩米多高呢!繞到祈年殿前南向走去一條長長的道路就是丹陛橋了。丹陛橋長360米,是連通圜丘和祈谷壇的一條高出地面四米的大道。大道中部下有東西向券洞通道,故名橋,是古都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橋。橋面寬30米,中間石板大路為“神路”,供天帝專用;東側磚砌路面稱“御路”,供皇帝專用;而陪祀王公大臣只能在西側的“王路”上行走了,封建社會等級之森嚴可見一斑。丹陛橋北高南低,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和友人興奮地在神路上走了又走,豈不是比皇帝還威風!

夜色與燈光相交應,更添了幾分神秘,這裡承載了多少歷史多少故事,長長的丹陛橋,你要通向哪裡呢?皇穹宇那圓圓的圍牆就是我們常聽說的迴音壁,可惜這次沒機會領略她的神奇。只空在牆外喊了幾聲作罷。是七星石,實際上卻有八塊。它是明嘉靖年間的鎮石,據說是為了鞏固皇權皇壽而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塊巨石,清朝時候滿軍入關,又在東北方向加了一塊較小石頭,以示滿漢一家,華夏一統。所以說七星石其實是七大一小的八塊巨石。巨石外方正地圍了一圈矮柵欄,我們趁著夜色悄悄越過跟它們近距離地接觸了下,生怕給人發現,回想起來現在還有點激動。

由北門而入,東門而出。出園的時候不時地能看到長廊上三五一群聚在一起娛樂的人們,大都是上了年紀的,有散步的、鍛鍊的,有唱歌的、唱戲的、跳舞的,無論是唱的還是跳的都是那樣認真,彷彿身在一個大舞臺上,而臺下正是億萬的目光。這著實讓人深深體會到本土居民夜生活的豐富多彩和樂觀的精神狀態,也讓我有些想家了。






漢中康輝漢風自駕俱樂部


中秋節,媽媽帶我去天壇公園看月亮。本來想著在丹陛橋看日落和月升,但17:30就被“勸”離了。以三張照片紀念我的失落、悲傷和作為一個北京人的恥辱、憤怒~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再也見不到丹陛橋上的日出日落,我們再也沒有權利從丹陛橋環視我們的北京城!

第一張 2018年5月7日晚8點,我給一個德國孩子拍的紀念照,他說這是他10日中國遊學最喜歡的照片,他的同學都很羨慕他能見到這麼美的北京。

第二張 2018年9月24日中秋節,我們陪88歲的媽媽專程去天壇,但沒有在丹陛橋上看到月亮從東方升起。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公示,其實應該說這個告示。看看天壇的地圖,這相當於在天壇的南北中軸線上砍了一刀,把東西往來的路阻斷了。

第三張 2018年9月24日中秋節。在倉惶中,我拍下的那天北京落日。遠處傳來保安的吆喝聲。

我們還住在北京,但我真切地感覺到,屬於百姓的北京已經離我越來越遠[流淚]城牆說拆就拆,假古董說建就建,好好的景區說封就封!!!





曾方Photo-Me


本人在天壇公園長大的,我家的院子和天壇公園隔著一堵牆,但是有門出入。公園晚上九點多就閉園,不開放。記得小的時候晚上去天壇抓知了猴和蟋蟀,經常是夜裡1兩點鐘才回家(而且是爬牆回家)。夜裡的公園悽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因為公園裡面除了古建築外,還有處處長的蒼松翠柏,即使三伏天也會覺得涼嗖嗖的。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陰森森,同時感覺就是靜,靜的讓人慎的發慌,唯恐突然有個什麼東西冒出來。基本上就是這種感覺。


用戶980781864970


記得最後一次晚上去天壇是二十幾年前了。那時候還沒有園中園這個概念,祈年殿、迴音壁、圜丘都能隨便上去。當年最美好的回憶是站在圜丘中心的那塊石頭上喊出她的名字,面南背北居高臨下,四周傳來的迴音在耳邊迴盪。這些都不是現在新北京人能感受到的,歷史終將定格成記憶。


其實言過


我家16年以前就住邊上,夏天晚上裡邊都是人還不如河邊走走!告訴你多好的地方人一多啥感覺也都沒有了!想知道這種古老地方晚上什麼感覺?80年代勞動人民文化宮夏天有圖書夜市,閉市晚上有人留下看攤兒哥們兒讓我陪著溜達到後邊大殿座下乘涼,當時還兩哥們兒後邊沒燈,閒的沒事非講鬼故事那時候年輕以為膽兒大,我操!您猜怎麼著?到最後背後發涼屁股發沉腿肚子直轉筋誰都不出聲兒了,靜默中不知道那孫子噢一聲!我操!見過連滾帶爬嗎?忽悠一下撒丫子就跑腳都不帶沾地的估計。我操出來見到燈光跟見了親媽剛給完錢那麼激動,差點給嚇死那兒。打那兒之後打死晚上不進去了!太他媽嚇人了老感覺這大殿裡有人血了花啦往外爬著往裡邊拉人!


有話就唱歌


你有沒有夜晚遊玩北京天壇經歷 頭條達人~今抖雲西西   天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總佔地面積約273萬平方米,約為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3.8倍,分為內壇和外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的主要建築都分佈在內壇,分為圜丘壇和祈谷壇兩部分,一南一北,分建在同一條軸線上。圜丘壇的主體建築就是那座通高5.7米的三層圜丘壇,用於舉辦每年的冬至祭天大典和明嘉靖帝之後增設的孟夏祈雩大典。祈谷壇的主體建築就是那座端莊高貴而又不失華麗的祈年殿,用於舉辦每年的孟春祈谷大典。祈年殿是中華文明建築史上的偉大傑作!如果說故宮的天安門是中國的象徵,那麼,祈年殿就是北京這座不朽名城的象徵。 1998年,天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一般來說,遊覽天壇總是在白天,而對於這種具有厚重歷史文化特色的景點來說,遊客太多會大煞風景,特別是對於祈年殿這樣的建築景點,摩肩接踵,人聲鼎沸,會讓人變得煩躁不安,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卻會因此而變得索然無味。這次,有幸遇到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讓我走進靜謐而聖潔的“天壇之夜”。 將經過昭亨門 具服臺 南側兩重欞星門 登上圜丘壇 圜丘壇 明(嘉靖帝及以後)清兩代帝王每年 在此舉行冬至祭天大典和孟夏祈雩大典   圜丘壇共三層,通高5.7米,四面有供上下的臺階並圍以漢白玉圍欄。登上圜丘壇,站在中心的“天心石”邊,仰望深邃幽暗的上天,可以想見當年祭天大典的宏大壯觀。大典的九舉儀程按部就班,莊嚴肅穆,演繹著帝王與上天神靈的溝通。也只有這靜謐的“天壇之夜”,才會讓人有這種穿越時光的夢幻感受。這樣的祭天大典年復一年的如期舉行,從無間斷,而皇家王朝並未因此而千秋萬代永久延續。現如今,千百年來的皇權威儀早已逝去,唯有人民才是推動國家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無窮動力。 圜丘壇北側內壇牆上的欞星門~圜丘壇與北側中軸線上的皇穹宇遙相呼應。 皇穹宇圍牆(迴音壁)上的三重拱券門   皇穹宇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之地,也是存放祭祀神牌之地,建成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大殿為單簷藍色琉璃瓦鎏金寶頂圓形建築,建在青白石砌築的圓形須彌座上,周邊圍以漢白玉圍欄。 祈谷壇外遙望祈年殿~祈谷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   祈谷壇是明清兩代帝王每年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以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其主體建築祈年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一座藍色琉璃瓦三重簷鎏金寶頂的圓形大殿,建在三層六米高的大理石須彌座上。 祈谷壇三重拱券式東門和東配殿 祈谷壇的東配殿 莊嚴神聖 璀璨奪目的祈年殿   如今的北京早已成為現代人美好生活的圓夢之地,祈年殿也和其他古建築一樣,湮沒在人滿為患、喧囂嘈雜的現代化超級大都市中。只有這靜謐的“天壇之夜”,祈年殿才悄然釋放出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這醉人的氣息讓人感到愉悅和安詳。這顆中華文明史中的璀璨明珠,在這聖潔的“天壇之夜”裡熠熠生輝! 祈年殿代表上天的藍色琉璃瓦三重頂 與三重拱券式西門的綠色琉璃瓦頂 交相輝映 似在寓意上天的風調雨順 才能帶來綠色大地的五穀豐登   短暫而又令人難忘的“天壇之夜”結束了,這靜謐聖潔的“天壇之夜”,讓內心深處那綿長而又清晰的兒時記憶汩汩而出,伴隨著祈年殿空間瀰漫著的歷史文化氣息,讓人如醉如痴! 現代化的超級大都市不是北京的名片 這天壇之夜所彰顯出的歷史文化底蘊 才是我心中的北京原本的模樣,還有故宮,還有很多的文物藏品與非遺建築都記錄了一段歷史,一段故事。傳承著中華大地上下5000多的的東方文化。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的閱覽,也希望大家點贊評論加轉發,謝謝。







今抖雲西西


天壇公園: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17:30,16:00停止售票;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6:30-17:00,15:30停止售票21:00靜園,22:00關大門。22:00以後只有園內道路有部分燈亮,不是工作人員無法夜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