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鈾礦產量居世界首位,70%以上出口中俄兩國

中國與中亞地區合作開發鈾礦作為一項互利、共贏的戰略合作,既是提高中國核電發展的資源保障程度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哈烏兩國是中亞地區目前主要的鈾礦開採國,目前中亞地區鈾礦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有以下

5個特點

中亞鈾礦產量居世界首位,70%以上出口中俄兩國

鈾礦開採規模大,產量居世界首位

中亞地區鈾礦資源大規模開採始於20世紀70年代。在蘇聯時期,烏茲別克斯坦鈾礦年產量最高曾達3800噸鈾。20世紀90年代,隨著哈薩克斯坦一批新鈾礦山的相繼建設與投產,鈾礦產量從2000年以前不到3000噸鈾激增至2005年的6837噸,2009年更達到16449噸鈾,佔世界鈾產量的32.4%,此後產量一直穩居世界首位。2016年,中亞地區鈾礦開採量為26979噸鈾,佔世界總產量的43.5%;其中哈薩克斯坦年產24575噸鈾,佔世界總產量的39.6%和中亞地區總產的91.1%。

鈾礦以地浸法開採為主,生產成本較低

中亞地區鈾礦資源儲量中,砂岩型鈾礦佔比超過70%。由於這類鈾礦採用開採成本較低的原地浸出工藝開採,較通常的井下或露天開採法具有生產成本低、建設週期短、環境友好(不破壞地表覆被和土層結構)等特點。2014年,哈薩克斯坦開採的鈾礦中,約有50%開採成本低於78美元/千克鈾,28%開採成本為78—104美元/千克鈾,只有22%開採成本高於104美元/千克鈾,而同期國際市場鈾的現貨平均價格為94美元/千克鈾,因而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中亞鈾礦產量居世界首位,70%以上出口中俄兩國

鈾礦山分佈較集中,規模較大

哈薩克斯坦現開採的鈾礦山有18個,其中年開採量大於1000噸鈾的大型鈾礦山有9個,主要分佈於哈薩克斯坦中南部的楚河—薩雷蘇河地區。該地區分東、北兩個礦區,包括11座鈾礦山,2015年鈾礦開採量為18313噸鈾,佔該國鈾礦總產量的76.9%。其次為哈薩克斯坦南部的錫爾河礦區,共有5座大型鈾礦山,2015年鈾礦開採量5034噸鈾,佔全國產量的21.2%。此外,哈薩克斯坦北部的阿克莫拉鈾礦區因開發較晚,目前僅有舍米茲拜和扎爾帕克(“東部之星”)兩座鈾礦投產。

烏茲別克斯坦現有鈾礦山13座。其中,北礦區的烏奇庫杜克鈾礦於1964年投產,年產能800噸;南礦區的努拉巴德鈾礦於1966年投產,年產能800噸;中部礦區的扎法拉巴德鈾礦於1968年投產,年產能2100噸。所開採的鈾礦全部運至納沃伊礦冶聯合公司進行加工,設計能力為年產3000噸鈾(U3O8)。

鈾礦開採全部出口,中、俄兩國合佔其出口量的70%以上

由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迄今都沒有核電站,因而中亞所開採的鈾全部用於出口。2010年以前,鈾礦出口國家相對分散,包括俄羅斯、歐盟(主要為法國)、美國、中國、日本及韓國等。自2010年以來,隨著中國與哈、烏兩國鈾礦合作開發步伐的加快,中國成為中亞地區天然鈾的最大進口國。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UNComtrade)統計,2015年哈薩克斯坦出口的2.87萬噸天然鈾中,中國佔49.5%,俄羅斯佔21.8%,法國佔11.3%,加拿大佔8.2%,美國佔4.8%,吉爾吉斯斯坦佔3%,其中中、俄兩國合佔71.3%。烏茲別克斯坦開採的天然鈾主要出口中國、法國、美國及俄羅斯,其中中國佔比約60%。

中亞鈾礦產量居世界首位,70%以上出口中俄兩國

鈾礦開採由國家控股,外國公司佔40%

獨立以後,哈薩克斯坦鈾礦開採由哈薩克斯坦原子能工業公司(以下稱“哈原工”)控制。2014年,哈原工佔全國鈾礦開採量的60%(13601噸鈾),而外國合資企業佔40%(9180噸鈾)。主要外國公司有:加拿大一號鈾業公司、加拿大卡梅科公司、法國阿海琺公司、俄羅斯國家鈾礦控股公司、日本能源公司、日本住友集團、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以下稱“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東核工業集團(以下稱“中廣核”集團)。烏茲別克斯坦鈾礦開採的主管部門為國家地質礦產資源委員會,由國有公司壟斷鈾礦的勘探、開發與出口,參與合作開發的外國公司有:韓國電力技術公司、韓國水電與核電有限公司及中廣核集團等。

文章節選自:“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與中亞鈾礦合作開發的前景與對策,毛漢英 曲建升 李耀明 包少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