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原型?水下又一凶猛昆蟲出現,原來是蜻蜓稚蟲——水蠆

水下的世界是複雜的,是可怕的。每當光腳踏入水域,我總擔心有什麼奇怪的蟲子會咬我一口,畢竟水是眾多昆蟲的發源地,這裡培育了無數的節肢怪獸,它們樣子奇怪行為奇怪,它們中還有許多是可怕的獵食者。之前我們就認識了一種名為

田鱉"水中霸主",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雖無田鱉之兇狠但它是一種與自身成蟲後的美麗形成巨大反差的兇猛昆蟲——水蠆(chài)

其實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種昆蟲不是一般的角色,在漢字的解釋中"蠆"一字是蛇、蠍類的毒蟲的古稱,而水蠆顧名思義就是水中的毒蟲。不過事實上水蠆並沒有毒,它之所以那麼出名一方面是因為它是蜻蜓、豆娘的稚蟲;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在水中的卓越表現。在水中它是兇狠掠食者的存在,它擁有超強的獨特的捕食技巧,而正是它的捕食技巧和行為讓我覺得和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異形》中的怪物十分相似。

"異形"原型?意想不到的獵食武器

《異形》是美國一部集太空、科幻、恐怖與一體的怪物入侵飛船的電影,電影中有一怪物襲擊人類的方式像極了我們今天所要說的水蠆捕獵,它們都是從頭部突然伸出攻擊武器用於擊敗對手,但不同的是《異形》怪物是嘴巴里吐出來的,而水蠆吐出的是它的"下唇"。

"下唇"捕獵恐怕是聞所未聞,為什麼水蠆會有如此奇特的狩獵方式呢,這一切還要從水蠆的整體說起。縱觀水蠆全身,它就是一隻沒有翅膀的蜻蜓甚至有些像蜘蛛,這種形態下的它全身上下似乎都找不到能夠捕獵的武器,既沒有螳螂的"大斧頭";又沒有田鱉的"大鐮刀";論口器又沒有胡蜂那樣強有力的大顎。在這樣看似先天不足的情況下,水蠆擁有了自己最獨特的狩獵方式,它的"下唇"成為了它的武器。

(圖片來自知乎:中國科普博覽)

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水蠆還隱藏了這個獨特的構造,水蠆的口器構造極其特殊,這部分其實不屬於上下顎的任一部位,這其實是它下唇特化形成的一種可自由伸屈的"面罩"也稱為"臉蓋"。臉蓋平時摺疊藏匿於頭部底下,只有當獵物靠近它才快速伸出摺疊的"下唇"並用唇前的鉤子夾緊獵物而後拉回頭部用自己的口器開始撕咬進食。水蠆的這一技能就像是人類的彈簧槍但不一樣的是它還能拉回來,

整個過程僅需百分之一秒,時速之快使得很少有獵物能躲過這一擊

狩獵開始,其貌不揚的水中殺手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是孔子的故事,後來孔子也感慨不能以貌取人。


人類世界不能以貌取人,在昆蟲的世界我們同樣不能以貌取"蟲"。水蠆的外表普普通通,個子在水中也屬於較小的類型,它沒有像眾多獵食者那樣把武器展示出來,但是就前文我們也瞭解到它藏匿武器於頭部捕獵時速快之又快,所以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

低調且其貌不揚的殺手

水蠆的身體體色可根據棲息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通常體色為暗褐、暗綠或黑色,若身處黃色泥土的水域,它們的體色還會呈黃色,這種適應環境的體色變化很好的為水蠆提供了掩護與幫助。通常情況下水蠆都是非常慵懶的,它們不喜歡移動,因為它們移動的速度也相當緩慢,所以它們常常潛伏在泥底或枯爛的樹葉下以

"守株待兔"的方式將進行捕獵。

當獵物靠近,水蠆會發動它的"臉蓋"襲擊拉回獵物,這種突如其來的攻擊對於一般的獵物都相當管用,它們或許就出來散個步突然就成為了別人的口食。並且在這捕獵的過程中水蠆並不是靠視力查看獵物是否靠近,它靠的是它的觸角和長腿感受水波壓力的變化而判斷獵物的大小和所處方位。水蠆可以捕食比自己小的所有昆蟲的幼蟲,蚊子的幼蟲就是它的主要食物來源,水蠆還可以捕食一些小魚,總之只要它能夠捕獲,它都能吃。

擁有特殊的捕獵工具和不需要視力的捕食手段後,水蠆在水中的威名逐漸提升,但是水蠆可不僅僅只有這些手段。作為一個優秀的捕獵者,除了擁有潛藏偷襲的本領外自然也需要有主動出擊的本事,水蠆雖行動緩慢但是有時候為了能夠更快的接近獵物它也會採取獨特的前進方式。

水蠆在水中呼吸靠的是腹部內直腸鰓呼吸水中容氧,是通過腹部收縮,肛門交替吸入和排出水來完成氧氣交換

。所以當水蠆吸入水而不排出的時候它的體內就會處於高壓狀態,高壓被水蠆引向頭部使水蠆擁有了快速彈射自己臉蓋的本事,當高壓被引向身後又可以成為水蠆在水中突然行進的動力,腹部猛烈收縮把水擠向身後從而形成的反推力會讓水蠆向前猛衝,其原理就像是我們的火箭噴射

在這種快速前進的情況下,水蠆可以迅速的接近獵物捕獲獵物,同樣道理當水蠆遇到危險它也可以應用這種方法逃脫。

結語:

萬萬沒想到美麗蜻蜓的稚蟲在水中竟是如此厲害的存在,擁有電影中如"異形"配置的武器又擅長隱匿和埋伏,還善於追逐和逃跑。這樣的水蠆真令人感到佩服,它真不愧是昆蟲界不折不扣的高手與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