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大媽收到一張特殊的1元紙幣,被買菜的人花100元買走...。

有位朋友在菜市場,聽到一位賣菜的大媽說,她收到了一張特殊的紙幣,走近一看,驚呆了,趕緊花費百元找賣菜大媽買下來了。

賣菜大媽收到一張特殊的1元紙幣,被買菜的人花100元買走...。

這就是那張特殊的紙幣(如上圖)。

一元雖然常見,但這張紙幣的右下角多了一個角,可就少見了。

在收藏界,它有另一個好聽的名字——“福耳幣”。

福耳幣: 福耳幣是一種由於制鈔時剪切和檢查等發生漏洞產生的錯誤,導致錢幣多出一角或摺疊殘痕。

眾所周知,錢幣的發行經過一系列嚴苛的審批流程,在市場流通之前,會將印刷錯誤的錯版幣全部回收,因而錯版幣發行的概率越來越小,而作為錯版幣中的福耳幣,出現的概率將會小之又小,幾乎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福耳的品相、象形和折印次數都影響著福耳鈔的價值。也正是因此形成了福耳幣的特殊性,並決定了它

不可被造假和每個藏品的唯一性

賣菜大媽收到一張特殊的1元紙幣,被買菜的人花100元買走...。

而福耳幣或錯版幣一旦流入市場,其根本屬性就會發生轉變,福耳幣就具有非比尋常的收藏價值。

福耳幣是錯版幣嗎?

紙幣的印製可分為多種工序,版面、製版、印刷、整理...等。

在版面、製版階段出現錯誤,印製出來的錢幣,叫“錯版幣”;在印刷、整理出現錯誤,而印製出的錢幣,叫“錯體幣”。

福耳屬於後者,即“錯體幣”。

印刷紙張可能由於輸紙帶,壓紙帶等調節不均勻,造成了紙張折角現象;也可能輸紙過程中由於機械原因造成紙張折角;也有可能在裁切過程中造成的折角。

賣菜大媽收到一張特殊的1元紙幣,被買菜的人花100元買走...。

由於市場上錯體幣的稀少,造價手段也是層出不窮。

在收藏過程中,要看折角部分是否有“十”字定位線,流水編碼也要仔細觀察。

一些造假者用真幣裁開一個角,再降相符的紙條粘貼而成。使用高倍放大鏡,便可看出粘貼口的痕跡。

賣菜大媽收到一張特殊的1元紙幣,被買菜的人花100元買走...。


賣菜大媽收到一張特殊的1元紙幣,被買菜的人花100元買走...。

可遇不可求的福耳幣

錢幣出廠要經過7道關卡嚴格檢查,出了錯誤的紙幣全部封存,後由安全、公安以及造幣廠相關負責人等同時到場,統一銷燬,整個過程都得留下錄像資料。錯版錢幣要逃過七道關口檢驗,才能流入市場,實在是可遇不可求。

真正的福耳鈔非常少,而想要尋找一枚保存完整的福耳幣更是難上加難。

就是因為福耳幣的稀缺性,有利可圖,很多不法分子會造假,你一定要仔細甄別,慎之又慎。

如果你看後覺得有用,我們一起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