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最不需要的就是隱忍


婚姻最不需要的就是隱忍

有人說,婚姻是一件瓷器,做成精美的成品不容易,打破它很簡單,而收拾碎片又很不容易。

婚姻確實需要用心經營,而經營好一段幸福的婚姻,需要用對方法。

有人說,結婚不就是彼此忍讓和包容嗎?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實際上,婚姻中最不需要的就是:忍。尤其是長期單方面的隱忍。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妻子出差一個星期回到家,發現廚房泡了一週的碗筷都發臭了。一時就提出了離婚。

這事至於離婚嗎?這實在是一件小事,肯定不至於。

但它卻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長期的隱忍,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總有爆發的一天。

就算是再相愛的兩個人,也並不一定時時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所以,有效的溝通對於婚姻非常重要。

有的夫妻為什麼越吵越恩愛?就是通過爭吵,把自己不滿的情緒和看法表達了出來,然後再改正,這也是許多夫妻“溝通”的方式。

婚姻裡最害怕的就是一個已經隱忍了很久,而另一個還全然不知。

蔡康永對此也曾表態:裝一次沒事,會過去。但你讓一件事情過去三次,你就再也沒有興趣去追究它了。

夫妻為什麼變得冷淡,因為互相不想再追究了,活著無非如此而已。

一方一直在“忍”,看起來是對婚姻做出的最大“犧牲”,但對於一段感情的良性發展,有時是費力不討好。

最高人民法院的數據:

2016-2017這兩年,全國離婚案中,91%的案件,是一方堅持要離,另一方則一臉懵逼。

為什麼會這樣?無非是很多人對於雙方共同生活中的某些事,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然而被忍耐的那一方,卻還完全被矇在鼓裡,還以為對方的性格本來就是這樣。

所以,就算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兩個人,如果不主動表達和溝通,一味的忍讓,並不能解決問題。

究竟怎樣調節隱忍度,才能維持美好的親密關係呢?

1、適當的時候要表明態度,不能長期保持緘默。

比如這件事對方的處理方式讓你不開心了,可以明確的提出來。而不是放在心裡。

因為如果不表明自己的態度,對方會以為這樣做你也是可以接納的。婚姻裡,最怕的就是猜心,猜來猜去很累,還可能猜錯。

有話直接說,好好說,當時就解決,好過日積月累,到時一次性爆發。

2、表達不同意見時,少些指責,多講感受。

許多夫妻不想溝通的最大原因是:每次一溝通就爭吵。慢慢的彼此就沉默了。溝通也要講方法,多講感受好過多指責。

比如:你這樣認為我很難過;你這樣做,我有點傷心。而不是,你怎麼是這樣的人?我看透你了。

長期隱忍不是維繫婚姻的方法,事實上,你不可能忍出一段真正健康的婚姻。

不忍不是作,而是給婚姻一次和解的機會。

《奇葩說》裡趙帥說:“不容忍是給我自己的情緒找一個出口,也給對方一次和解的機會。”

有時候,婚姻裡選擇不忍並非是心胸狹窄或小氣,而是給生活中的矛盾找一個理解和溝通的機會。

即使只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細節,不同的生活習慣、觀念,不需要一方總是容忍和遷就,有時適當的發洩也是一種交流的方式。

只有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才能對矛盾進行正確地歸因,找到夫妻關係的平衡點。

婚姻裡需要遷就和包容,但容忍需要有底線,越是默默地忍耐,所累積的崩潰與怨氣越多,婚姻關係越是容易走向破碎。

一段婚姻的和諧與幸福,並不在於你在其中忍耐了多少,而在於你表達了多少,對方又聽懂了多少。

在《愛的博弈》一書中作者也提到:

當伴侶之間因為一件有分歧的事,不向對方坦白和自我表露時,那麼伴侶之間本該打開互信之窗的地方,就會樹立起一道牆。

結果就是,兩個有秘密的人會在情感上會產生距離,並且變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孤獨。

過度容忍不是婚姻該有的正常狀態,而是慢性病。

比忍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就像許多身體的疾病一樣,拖著拖著就成了大病,最後無藥可醫。

婚姻不是供你無限宣洩心中的憤恨和埋怨的場所,而是兩個人齊心協力共同經營的作品。

就像兩個婚姻合夥人,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各自妥協。

如此,恰當的婚姻的“容忍度”,才能帶來最大的婚姻的“幸福度”。

願婚姻裡的每一個男人都聽得懂那些小抱怨,不要讓愛你的人越來越沉默,也願每一個女人,能學會適時的表達委屈,收穫真正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