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人讀過"二十四史"?韓寒的牛皮,成為經典笑話梗


到底有多少人讀過

年少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張潮

《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的人物也較多,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是過去人們對所以皇室的欽定的"正史"的簡稱,從漢記錄到清。

從一開始的《史記》到《明史》一共有24部。二十四史涵蓋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是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重要文獻。字數比字典還有多,是古代考生必讀書籍。

韓寒,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他曾表示他讀過《二十四史》,可他也只是粗粗的略過了一遍,並沒有仔仔細細的讀,仔仔細細的去理解。左進右出,這種只有在那些外行面前吹噓一番,並沒有讀文章的那種實際意義。可他的這一番吹噓,卻成了經典的笑話梗。

到底有多少人讀過

經典的史末

《二十四史》起源於漢武帝時期的史記,中指於清朝乾隆時期的明史,一共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二十四史》是逐步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二十四史》被尊為正史,都屬於記傳體史書,都以人物為中心,著重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蹟。記傳體注意分為四種,分別是"記"、"表"、"志"、"轉",四種相輔相成,互為長短,展現出了一幅宏觀的歷史長卷。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總稱。總共有4700萬字,可以說要想了解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只要把《二十四史》理解通順就好了。因為《二十四史》概括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人世間能有幾部這樣的書?《二十四史》是研究古代歷史的必經之路。在中國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到底有多少人讀過

《二十四史記》載了中國古代各朝各代的繁華與衰落;又以各朝各代的政權更迭為框架,反應了中國古代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縱橫交錯,脈絡貫通,讓古代文明在今天能夠呈現出來。同時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完整歷史記載的國家和民族。《二十四史》是中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二十四史》記載的範圍廣闊,歷史悠久,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史書,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完善不足 再次修訂

傳統的《二十四史》沒有標點符號,沒有斷句,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國家領導人建議,對《二十四史》進行校訂。這次校訂向全國各地組織了上百位文史專家,全國學術界和出版單位通力合作。

到底有多少人讀過

在歷經20多年才完成了這次修訂,這次的校訂是新中國時期最宏觀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最高成就的標誌性成果,為傳統文獻的整理打下了基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正因為有他們,才能為整理傳統打下基礎。也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來之不易。

這校訂的成功,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更是無數專家學者畢生的心血。經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為後人留下深刻的印記,因為有他們,才會有現在的《二十四史》。經過了無數專家的努力,才會有現在通俗易懂的《二十四史》,他們的付出為以後整理古籍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到底有多少人讀過

認清自己 不妄自託大

《二十四史》經過20多年才校訂好,可見它的規模之大,沒有十多年是根本讀不完的。在我國古代,雖說古人博學多聞,似乎無書不讀,可是要想對於二十四史達到一個常見的地步,而且是有條件能讀到正史的,這是很難的。

要想讀完《二十四史》,實非常人之事。在當下,自稱讀完《二十四史》的人比比皆是啊!人數都可以去建造一個房子了。現代社會,不亂傳播謠言,不做對不起國家的事,過過嘴癮是公民的權利。真假虛實,不加評價。這是為人處世之道,身處於現在的時代,我們必須認清自己,不妄自託大。找準自己的地位,保持初心。這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到底有多少人讀過

韓寒說,他讀完過《二十四史》。可是這位大師整天忙碌於賽車、拍電影之人又怎會有那麼多時間呢?只能說粗粗的略過了一遍,並沒有仔仔細細的讀,仔仔細細的去理解。有時候張嘴就來的不經牛皮,打臉速度也很快,連帶著那些年少輕狂的狂言,都成為學習文史青年們搬來調笑的話。

這就像是一種重要的警戒:對於一般人來說只是粗粗的讀完一遍就能放大話,這能有什麼意義。本身有多大水平,別人不知道可自己知道呀!不能因為一時興起就放大話。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傳承,是文明的標誌,我們要去了解。而不是放大話,學習本就沒有捷徑,苦學才是根本。

恪守本心 保護傳統文化

靜下心來,慢慢地、仔細地聆聽,那些來自遠古的深層迴音,我們應當永遠記得,在那書架上那一排排屹立著的倔強靈魂,還在如此這般無聊至死的時代,肅然無言,護衛著我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又猶如廢淵篝火,在空谷中,始終閃動盈盈欲溢出的火光,

默默等待來人,燎原於大地,燃燒在人心。

到底有多少人讀過

當你的才華還支撐不了你的野心時,那你就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身的不足,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那就應該冷靜下來好好學習。當你對未來還處於迷茫期時,請停下來找準自己目標!機會是留給準備好了人!保護傳統文化是當代年輕人的責任。不忘自我,不忘本心;恪守本心,無愧於心;閒言碎語,那又如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要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兩個字。別走馬觀花的去看這世間繁華,靜下心來好好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應,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會成為滅絕的文化。這就提醒了我們,一定要恪守本心,保護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