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溫嶠征戰地,虞公北拒時

要說南宋名將,岳飛當然是首屈一指的,不僅在南宋,怕在整個中國都是第一名將,但在南宋抗擊金人的戰爭中,有所謂南宋抗金八大戰役之說,都是以少勝多,重創或全殲數倍、數十倍於我之敵,在南宋抗金史上寫下了輝煌篇章。這八大戰役總計敗敵160餘萬,而岳飛指揮的郾城之戰位列最後。

在此我並無貶低嶽王爺的意思,他是武神,況人品高潔令人敬仰,我只是覺得在南宋一朝,在關鍵時候砥柱中流,挽狂瀾於既倒之戰將多多,但幾乎都被我們所遺忘,比如這虞允文。

虞允文,字彬父,四川省眉山市人,南宋名臣。進士出身,以參謀軍事犒師採石,指揮三軍大破金帝完顏亮,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陝西數處州郡。累遷為相,任用胡銓等能人志士,後遭變故,再任四川宣撫使。年六十五歲去世,追贈太傅,諡號忠肅。

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有人因他的戰功就稱他為名將其實是不準確的,他是踏踏實實的文人一枚,他在名氣上同岳飛那差得可以說是十萬八千里,從歲數上來說,他只比岳飛小七歲,屬同時代人。但他出道太晚,43歲才參加科舉中進士,等到他出來做官時,南宋和金已經達成和議,一直維持著南北對峙的局面。直到1161年的金國的南侵使虞的才華得到展現,所以,他在整個南宋一朝所歷之事並不算太多。

史稱虞允文:“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作為文人,他文采出眾,並在軍事上理論上頗有建樹,對時局的薦策亦很有眼光,他寫了大量針對時局的對策,如《論用吳璘以圖恢復疏》、《論鞏州未下可憂疏》、《論營田之利弊》等奏疏。從中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人,而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國士。

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虞允文的詩文也是極好的,他不僅詩文出色,書法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世人稱為“法帖”,那是書法愛好者都要臨摹的,明代書法家吳寬評論說:“虞忠肅手帖,詞語詳雅,氣象雍容。”"明代文藝評論家王世貞也說:“《停雲館帖》第六卷 ,為南宋名臣書,如虞雍公之儼雅,皆有可採”。

他所處的南宋之時,在高宗殺岳飛後,馬上同金人簽訂了“紹興和議”, 宋向金進貢稱臣,主戰派受到打壓,但也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局面。及到完顏亮興兵南侵,才將這對峙態勢打破。當然,有人說這完顏亮是看了柳永的《望海潮》而起南下之心,這當然是戲說了。

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完顏亮督兵32萬由採石,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馬鞍山渡長江,也有人說是60萬人,反正是數十萬人的大軍吧,準備一掃江南,虞允文領導宋軍,在採石重創金軍。這是有名的采石之戰,也是拯救南宋的關鍵一戰。

在軍事上,大家都知道一個常識,即守江必守淮,但守淮將領聞金來攻,早已嚇得暈了過去,致使完顏亮順利渡過了淮河,並準備渡江攻南京。這時的虞允文並不是主帥,他只是一個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之人,是到採石來犒師的,說白了,就是帶著一幫唱著“豬啊羊啊送到哪裡去”的人,去慰問前線將士的,而此時偏偏朝廷任命的主帥還未到任,虞允文見形勢危急,於是,他集兵一萬八千,主動迎戰來勢洶洶的金軍。

過程就不用細述了,虞允文兵力部署得當,指揮果斷,充分發揮宋軍的水上優勢,數敗金兵,使金人不敢渡江。恰好此時金後方內亂,完顏雍在遼陽稱帝,在長江邊上的完顏亮急於終結攻宋之戰,乃強令部將三日內渡江。眾將知渡江必敗,於是部分兵將闖入御營將完顏亮殺死,金軍北撤。南宋在虞允文的組織與指揮下,扭轉了戰局,轉敗為勝,國勢為之一振。

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虞允文不過是一介書生,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緊急的、完全沒有預見性的時刻,真正的是挺身而出,於敗軍潰散之際,使命於危難之間,可以說采石之戰拯救了行將朽木的南宋王朝,讓南宋朝轉危為安。

南宋詞人張孝祥在聽說采石之戰後,奮筆寫下了千古名篇《水調歌頭·聞採石磯戰勝》:“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窗。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此戰後,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旋被朝廷任命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及四川名將吳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撫使兼知樞密院事,積極整頓正規軍和民兵,為官廉潔,忠貞體國,後病死任上。

按一般對南宋思想意識的判斷,後世總是分為主和主戰兩派,從各種跡象來看,虞允文當屬主戰派無疑,但雖然他出將入相二十年,在宋孝宗曾多次命令他北伐的情況下,虞允文總是找理由推遲。這也是令一些人很是不理解的。

其實我認為,虞允文對當時局勢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以南宋的軍力是絕無戰勝金人之把握,本身的實力根本是無法支撐北伐,只能先依險守禦,消耗對方,努力備戰,充分準備,如果冒然北伐,那將是南宋之不幸。後來韓侂冑的“開禧北伐”的結果,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即使北伐能夠成功也會和金人進入拉鋸戰,自身消耗過大,而當時南方經濟落後,遠不如中原是普遍情況,對本來就孱弱的南宋朝廷是十分不利的。後來宋孝宗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虞允文去世後,他便也失去了收復中原的決心,從此不再打算收復中原。

虞允文以一介書生臨時上陣,以少勝多,創造了歷史奇蹟,此戰後金人不再對南宋構成威脅,南宋又延續了百多年,如果沒有虞允文,讓金人打過長江,這歷史將如何演義,人民如何遭受荼炭,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虞允文雖是書生,但他是一個歷史上少有的一個偉大書生,難怪毛主席在讀《宋史·虞允文傳》時評價說:"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虞允文:他是慰問團長,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取得南宋最大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