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昭昭天命”,這個聽起來頗有漢文古風的詞其實和中國歷史並沒有什麼關係,它是一個英文意譯詞彙,英文原詞為:Manifest Destiny。這是一個慣用措詞,它指的是美國在19世紀所持的一種信念——

美國被賦予了向西擴張至橫跨北美洲大陸的天命!秉持著這一價值觀的美國人堅信:美國在領土和影響力上的擴張不僅是明顯(Manifest)的,而且本就是不可違逆之天數。

在這個思潮背景下,19世紀,美國的擴張進一步開始。自1812年戰爭結束起,至美國內戰爆發(1861年)為止,美國不斷開疆拓土,這一時期也被稱為“昭昭天命之世”(Age of Manifest Destiny),美國版圖在這段期間由大西洋擴展至太平洋,即“自海至光輝之海”(from sea to shining sea),美國本土的邊界基本在此時確定。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19世紀,美國在北美的主要對手有三個:英國、墨西哥和土著印第安人,那,美國又是如何擴張的呢?

先說說英國吧,18世紀,北美殖民地逐漸繁盛,在經濟上也開始尋求獨立,減少對英國的依賴,這自然引發了英國不滿,英國希望可以利用北美殖民地,作為它廉價的原材料的供應地,以及商品的傾銷市場,這導致英國和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最終導致的就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成功獨立。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從英國獨立和緬甸、韓國等國爭取獨立性質可不一樣,後者是被壓迫民族反殖民鬥爭,前者只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內部的權力分歧——北美地區想另起爐灶!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注:歷史學家們的共識為,十三個殖民地中,40%到45%的白人群體支持愛國者事業(獨立),15%到20%支持保皇主義(忠於英國),餘下的人中立或低調。 “保皇黨”很多都在美國獨立後跑到了還屬於英國屬地的加拿大

剛剛獨立的美國領土限於十三個殖民地(俗稱“北美十三州”)以及被劃給美國的一些地區,19世紀初,美國以每英畝三美分向法國購買超過529,911,680英畝(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史稱“路易斯安那購地”,美國國土面積直接擴大一倍。法國幹嘛吃這麼大虧?那是因為法國人當時意識到自己的實力是無法支撐在美洲的存在的,還不如最後要點好處,還能和美國結個善緣,並且噁心一下英國。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白色為“路易斯安納”地區

再說說英美關係,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並未停止。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人口稀少,防禦鬆懈。美國欲向北擴張,並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將美國軍隊視為解放者(不過加拿大居民似乎不這麼看)。而英國呢?英國不可能對美國這個“逆子”友善,一直在貿易方面壓制美國。

當時美國國內民族情緒很高漲,在狂熱情緒下,著名的“1812年戰爭”爆發,雖然戰前雙方之間已經有長期的外交紛爭,但是戰事爆發時,均未充分備戰。英國被拿破崙戰爭拖住,不得不將大部分精銳海陸武裝力量部署在歐洲;而美國的軍力還很弱,結果這一仗打了3年,你來我往,1815年雙方停戰,邊界恢復原狀。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從英國方面沒佔到便宜,但是美國從西班牙手裡攫取了西屬佛羅里達。而且雖然沒大獲全勝,但此戰為美國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望(那個時候國力還很弱的美國,敢和全球霸主英國打仗,還沒吃虧),已經算是相當難得,而且此戰使得美國民眾愛國熱情高漲,幾乎人人都有擴張之心。

美國人當時可是相當熱衷於擴張的,當時有個詞叫“大陸主義”(continentalism),這指的就是美國終將吞併北美洲全境的信念,1811年,美國政治家約翰·昆西·亞當斯(時任駐俄大使,後任美國第六任總統)在給父親約翰·亞當斯的信中寫道:天意註定,北美全境所生養的子民應為同一“民族”,口說相同語言,信奉相同宗教與政治信仰下的全面體系,襲用相同的社會風俗習慣下的全般宗旨。為其全體共同之幸福愉悅,為其和平安寧與繁榮昌盛,我相信,將他們結合於一個聯邦共同體之下勢不可免。

這就是“昭昭天命”的前身。

亞當斯十分努力,起草了1818年條約(Treaty of 1818),奠定西至洛磯山脈的美加國界,自西班牙手中買下佛羅里達並將與西屬墨西哥的邊界延伸至太平洋。並且後來有系統的陳述了1823年的門羅主義,該說警示歐洲,西半球不再開放歐洲成立殖民地。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注:門羅主義,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的一種思想觀點,是一項關於美洲大陸控制權的美國外交政策。表明美國政府認為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直到19世紀末,門羅的聲明被視為定義美國基本外交政策的起始點,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意識形態之一。該思潮的實質是:在實力還不足以和舊列強在海外爭奪的時期,美國決定先將美洲看成自己的基本盤,不允許外人染指。

雖然1812年戰爭美國沒有完全達到戰略目的(將英國驅逐出北美洲),向北擴張遇到挫折,但往南,那是軟柿子墨西哥,美國人可不會客氣。

當時墨西哥與美國相鄰的是德克薩斯地區,美國往此地滲透地相當厲害,墨西哥從西班牙獨立以來,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國庫亦缺乏足夠資金維護專業軍隊而且德克薩斯人跡罕至,墨西哥政府放寬移民政策,大力支持引入移民拓荒者並容許其武裝,以實際控制領土並抵禦印第安人勢力,結果美國人大舉南進,在德克薩斯二十四塊殖民地上,除了一塊為墨裔拓荒者占人口多數以外,其餘殖民地均由美裔拓荒者所控制。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這下子墨西哥政府在此地區毫無權威可言,雙方衝突頻發,在美國的煽動下, 1836年德克薩斯發生叛亂,當地獨立並建立“孤星共和國”,墨西哥拒不承認德克薩斯的獨立,宣佈要將德克薩斯重新併入其領土,並警告假如美國介入的話兩國之間將爆發戰爭。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注:1845年七─八月號刊在一篇名為《兼併》(Annexation)的文章中,美國記者歐蘇利文呼籲美國將德克薩斯共和國併入聯邦,他寫道:“吾等盡取神賜之洲以納年年倍增之萬民自由發展之昭昭天命”(英文原文:"our manifest destiny to overspread the continent allotted by Providence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our yearly multiplying millions."),這是“昭昭天命”一詞首次出現,說明當時美國之霸道蠻橫。

美國巴不得打一仗!1846年4月24日戰爭正式爆發。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付出了1.3萬美國士兵死亡的代價後,驍勇善戰的美軍擊敗了墨西哥軍隊,1847年1月13日美國與墨西哥簽署條約在加利福尼亞停戰。1848年2月2日簽署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美國獲取對加利福尼亞(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仍屬墨西哥)、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部分地區,同時美國亦向墨西哥支付1825萬美元作為補償,墨西哥直接丟了半壁河山。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墨西哥割讓地(英語:Mexican Cession),歷史術語,指的是美墨戰爭中戰敗方墨西哥於1848年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中割讓給美國的土地。

美國甚至還不滿足,當時美國甚至想吞併全墨西哥,只不過後來這個提議被否決,然而否決的原因則令人咋舌,不是啥高風義舉,而是種族主義!支持兼併德克薩斯的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約翰·考宏,因著昭昭天命之“使命”,以種族上的理由反對兼併墨西哥。他於1848年1月4日在國會中的演說中闡明其觀點:

“我們連夢都未曾夢過吸納高加索人─自由的白人─以外任何種族進入聯邦。吸納墨西哥會成為混入印地安人的先例,因為墨西哥人有一半以上是印地安人,而其他主要為混雜的部落所組成。我強烈反對如此這般的聯邦!我們的聯邦-可敬的先生們-是一個白人政府……我視其受敦促者為……這個國家的使命為廣佈文明與宗教自由遍及全世界,尤其是這塊大陸。兼併是個錯誤。”

美國人是由於墨西哥人非盎格魯撒克遜民族,不具成為美國人的資格才沒有吞併墨西哥的。所以只讓墨西哥割讓領土。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圖上白色部分是墨西哥在此次戰爭中所失去的領土,而褐色則是在後來的蓋茲登購地(1853年,為了建設大陸橫斷鐵路的美國南部路線,以及清償墨西哥對美國的鉅額債務,花費1000萬美元從墨西哥購買了這片土地)中失去的領土。

憑藉著驍勇與奸詐,美國的開疆拓土大業進展神速,但是,在“消化”領土的過程中,美國碰到了第三個對手——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居民,不像英國或者墨西哥一樣具備國家這種在國際場合能說得上話的政治實體,對於這批人,美國的絞殺相當殘酷,新拓土地“美國化”是美國曆代政府所堅持的國策。

對於印第安人,美國沒有絲毫尊重與憐憫。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屠殺印第安人,美國白人絕不手軟

美國第一任總統 喬治·華盛頓說:“從臀部往下剝皮,這樣可以製作出較高的可以並腿而長的軟靴來。”

美國第三任總統 托馬斯·傑斐遜則說:“滅絕印第安人或者把他們驅逐到我們不去的地方。”

美國第四任總統 詹姆斯·麥迪遜總統1814年參考1703年殖民地會議對屠殺印地安人的獎勵,頒佈法令規定: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的頭蓋皮,政府即發給50美元或100美元(殺死12歲以下嬰幼兒、女人50美元,殺死12歲以上男人100美元)。

……

美國人的兇狠與野蠻令其先輩英國都膽顫,英國在1812年戰爭後瞭解美國關於佔領印第安人土地的立場之後,一位英國談判代表亨利·古爾本(Henry.Goulburn)曾震驚地說道:直到我來到這裡,我才知道,每個美國人心中的決定是要消滅印第安人,並使北美洲成為適合自己居住的領土。

自獨立戰爭之後,美國人往西的擴張道路從未停止過,民眾不斷西拓,政府也鼓勵這種行為,這被稱為“西進運動”。最初這是指美國人往密西西比河以東的“舊西部”移民的,後來美國人走得越來越遠,越過密西西比河,前往“新西部。”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1872年由約翰·賈斯特(John Gast)繪製,名為《美利堅向前行》 (American Progress)的一幅畫,為“昭昭天命”的一種寓言式表現手法。在圖中,一個天使般的女人(有時被視為哥倫比亞,美國19世紀時的擬人化象徵)帶著‘文明’之光與拓荒者一同西行,在路程中串起電報線。印地安人以及野生動物竄逃入前方的黑暗中。

“西進運動”確實可以稱為一部壯麗的史詩,移民闖入舊西部的茫茫林海、新西部的狂風怒號的平原和俄勒岡荒野的大地,奮力拓業,經過艱苦開發,到19世紀60年代,俄亥俄河和密蘇里河以北發展成“小麥王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逐漸形成“棉花王國”。美國國力得到極大充實。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但是,對於印第安人來說,這真是大災難,美國一名國會議員公開說:“我一生中從來沒有看見過一個好的印第安人,除了死的印第安人外”,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殺,土地被強佔,殘留的則被趕到山區的不毛之地,處境極為悲慘,印第安人當然有過反抗,但是在工業化武裝的美軍面前,幾乎每次都被擊潰。

“昭昭天命”之世,19世紀前半期美國是怎樣瘋狂擴張的?

注:傷膝河大屠殺,1890年12月29日,第七騎兵團的500美國騎兵對印第安人蘇族(Sioux)的部族拉科塔(Lakota)進行屠殺,大約300個印第安人遇害

秉承著“昭昭天命”的理念,美國擴張的速度相當驚人,幾十年就由東部一隅擴張到今天的版圖,時至今日,在學術界的標準用法中,‘昭昭天命’所描述的是美國史上的一段時期,尤其是1840年代。今天,美國好萊塢的“西部大片”仍不斷宣傳這段歷史時期白人移民驍勇樂觀的浪漫牛仔精神,但是,無辜被攫取國土的墨西哥、被殘酷清剿的印第安人、甚至一些非白人移民(比如華工)的血淚,是否也被美國人所記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