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却被一个苹果难倒!最终成了北大校长...

他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可是他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个苹果难倒,因而改行。他一生以文学、哲学闻名于世,怎么和苹果问题扯上了关系呢?原来他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乃尔大学的农学系。

他在康乃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他对这些还都有兴趣,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他却十分头大。三十多种苹果,对美国农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二三十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他花上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真正十分头大。

他是在宣统二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因他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学费,故学农以节省学费接济家庭,既被苹果难倒,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便转学历史、文学,后日方得成名,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同礼考证过他的学位,他共得博士学位32个,但他自称他有35个。

他就是民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他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却被一个苹果难倒!最终成了北大校长...

年轻帅气的北大教授,新文化运动领袖

1917年,年仅27岁的胡适到北大任教,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学革命提倡者。林语堂以清华教员身份迎接他。两人见面时,林“犹如触电”。胡博士引用十五世纪人文主义者伊拉斯摩斯从意大利返回祖国荷兰时的豪语说:我们回来了,一切都会不同!

1919年,北大决定取消文、理学长,改设教务长统管文、理、法三科。北大当时以文、理科的教授力量较强,双方对此职务都志在必得,文科的胡适甚至毛遂自荐,结果遭到理科的强烈反对。最后经过商量,决定由各科先推出一名候选人,然后三选一。理科推选的是俞同奎,文科推选的是陈大齐,法科推选的是马寅初。结果,蔡元培为了避免文理之争,投了马寅初一票,马寅初因此当选。

胡适不耐寂寞,他声称最重视学术,要“二十年不谈政治”,数年之间,即创办《努力》周报,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朋友或不赞成其办报,担心他要做“梁任公之续”,胡适自己说:“他们都说我应该专心著书,那是上策,教授是中策,办报是下策,……这一班朋友的意思,我都很感谢,但是我实在忍不住了。”

他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却被一个苹果难倒!最终成了北大校长...

纵容师生恋,成就沈从文美满姻缘

在中国公学的一段时间,沈从文最大的收获大概是他的婚姻问题的解决。

英语系的女生张兆和女士是一个聪明用功而且秉性端庄的小姐,她的家世很好,多才多艺的张充和女士便是她的胞姊。从文因授课的关系认识了她,而且一见钟情。凡是沉默寡言笑的人,一旦堕入情网,时常是一往情深,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文尽管倾倒,但是没有得到对方的青睐。他有一次急得想要跳楼。他本有流鼻血的毛病,几番挫折之后苍白的面孔愈发苍白了。他会写信,以纸笔代喉舌。张小姐实在被缠不过,而且师生恋爱声张开来也是令人很窘的。

于是有一天她带着一大包从文写给她的信去谒见胡校长(他),请他作主制止这一扰人举动的发展。她指出了信中这样一句话: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也要你的肉体。”她认为这是侮辱。胡先生皱着眉头,板着面孔,细心听她陈述,然后绽出一丝笑容温和地对她说:“我劝你嫁给他。”张女士吃一惊,但是禁不住胡先生诚恳的解说,居然急转直下默不做声地去了。胡先生自诩善于为人作伐,从文的婚事得谐便是他常常乐道的一例。

他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却被一个苹果难倒!最终成了北大校长...

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期间,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起(他与罗斯福是校友,与罗有私人情谊,在任大使期间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争取到了资金上的支持。

1962年2月24日上午,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会议结束后,当时担任院长胡适主持了下午的酒会。在酒会上,胡适兴奋地说:“各位朋友,今天是‘中央研究院’迁台十二年来,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院士会议。令人高兴的是海外四位院士也回国参加这次会议。‘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是在大陆上选出来的,当时被提名的150人,选出了81位;现在一部分是过去了,有的沦陷在大陆,只有廿多位在自由地区。‘中央研究院’在此恢复时,只有十九位活着在台湾。”

紧接着,他回顾了这些年来的困难情况之后又兴致勃勃地说:“我是一个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人,但我却有两个学生是物理学家。一个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饶毓泰,一个是曾与李政道、杨振宁合作证验‘对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吴健雄女士。而吴大猷却是饶毓泰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又是吴大猷的学生。排行起来,饶毓泰、吴健雄是第二代,吴大猷是第三代,杨振宁、李政道是第四代了。……这一件事,我认为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第277-278页)

他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却被一个苹果难倒!最终成了北大校长...

随后,他请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和物理学家吴大猷讲话。二人讲完以后,他好像意犹未尽,又接着说道:我去年在“亚东区科学教育会议”讲了二十五分钟的话,引起某些人的不满,对我进行文字“围剿”。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不要去管它,那是小事体,小事体。我挨了40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为这是代表了自由中国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说到这里,他的情绪有些激动。紧接着他强调说:“海外回国的各位:自由中国,的确有言论和思想自由。各位可以参观立法院、监察院、省议会。立法院新建了一座会场,在那儿,委员们发表意见,批评政府,充分的表现了自由中国的言论自由。监察院在那个破房子里,一群老先生老小姐聚在一起讨论批评,非常自由。还有省议会,还有台湾二百多种杂志,大家也可以看看。从这些杂志上表示了我们言论的自由。”(《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第281页)

说到这里,他好像感到有些不适,才把话头打住。

他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却被一个苹果难倒!最终成了北大校长...

酒会结束后,与会人士也在欢笑中陆续离去。没想到胡适突然面色大变,他的头在桌角上撞了一下之后摔倒在地上。在场的人十分惊慌,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这时有人打电话报警,向医院求救。医生赶到后虽然实施抢救,但是胡适始终没有苏醒过来。晚上7点10分前后,他的心脏停止跳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