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記》:物慾橫流的環境下,懷念那個體面的女人

“同是落魄之人,同是姓莫的,這個莫姜怎就拿捏得這般沉穩,這般矜持? ”

《豆汁記》原本是一部經典的京劇,講的是一個叫莫稽的窮書生,在飢腸轆轆,窮困潦倒時被叫花子頭的女兒金玉奴用一碗豆汁相救。後因為妻子的鼓勵赴京趕考,得中狀元,也分配了官職。赴任途中,卻嫌棄玉奴出身低微,竟將妻子推入河中殺死。

葉廣岑在2009年寫了同名的小說,在她的小說中,主要人物角色是一個女性,也姓莫,叫莫姜。同樣出身潦倒,卻有完全不一樣的人物性格。

《豆汁記》:物慾橫流的環境下,懷念那個體面的女人

葉廣岑原姓葉赫那拉,是滿族人。她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成年後,遠赴他鄉,依然在寫北京的生活。

這本書類似於回憶錄,以第一視角來寫,講述的便是出了宮的宮女的故事。儘管不長,卻在時間節點,細節描寫方面與歷史結合的嚴絲合縫,值得一品在品。

初次閱讀,驚訝於能在當代小說中見到這樣一個有手藝,有教養,有尊嚴,懂體面的人。在這個物慾橫流,自私自利的社會環境下,她的存在告訴我們世間還有美好的東西,有尊嚴和體面這回事。

01 外貌醜陋,廚藝高超

1940年左右,父親領回家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人,她就是莫姜。父親把她領回來的時候,她已經快要餓死了。

縱使如此,給她一碗別人喝剩的豆汁,她也喝的不急不躁,不聲不響。 然而在這個看臉的世道,誰去關注她得體的行為舉止呢?小說一開始便介紹了莫姜的長相,細細的單眼皮,薄嘴唇,最嚇人的是,臉上有一道巨大的傷疤。

《豆汁記》:物慾橫流的環境下,懷念那個體面的女人

不管人們怎樣吹捧“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碰到現實生活中,誰不是對貌美的人親近,對醜陋的人遠離呢?在那個年代,婦女的權益很少,臉更是關係到一個女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東西,葉廣岑也是這樣認為的。

書中僅有的兩個具體的女人形象都是醜陋的,一個是莫姜,另一個是唱《豆汁記》中金玉奴的一個演員。

醜陋的外表給她們的人生帶來了悲劇的色彩。無論走到哪兒,手藝多麼好,人品多麼純正,總有人說三道四,指指點點。

就連她家填房的母親,對莫姜也拿捏起來。明著懼怕父親,不敢對莫姜怎麼樣,暗地裡言語中透露著不屑。

若不是莫姜做飯好吃,怕是在這個家裡待不了多久。父親便是因為莫姜炒得一手花生仁兒,才把她領家裡來了的。

誰承想,莫姜做的好的不只是花生仁,各種菜式樣品小而精緻,好吃又好看。很多太太都來請教,莫姜也因此小有名氣。


《豆汁記》:物慾橫流的環境下,懷念那個體面的女人

外表美與內在美哪個更值得人們追去?這本書告訴我們答案。莫姜是一個極端的案例,手藝極好,面貌駭人。作者用這樣一個形象,告訴我們內在美的涵義。

古往今來,人們追求美好的心理從未變過。但只有長時間接觸才能明白一個人內在的美好。容顏會隨著時間而衰老,但內在的美好使人更具有長時間的魅力。

莫姜的內在不止廚藝高超,她還有更吸引人的品格。

02 優雅得體,問心無愧

莫姜睡覺一動不動,吃飯一聲不響,從不大聲說話,跟人講完話都是後退兩步在退出去。這些看上去有點格格不入的行為證明莫姜來歷不簡單。

一個人的行為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也藏著過去的經歷。莫姜臨死前才交代了她的一生,短短的篇幅,都是歷史上的大事件。

莫姜11歲進宮,在宮裡伺候敬懿太妃。常年在宮中,行事做派以謹慎,得體為主,懂禮數,有教養。出宮後,也仍然保持著這樣的習慣。

這時節,宮廷電視劇中的女主大都不懂規矩,頑皮任性,更顧不上體面優雅。使觀眾差點忘了,謹言慎行,認真做事,規規矩矩才是舊時代女性的典型形象。

《豆汁記》:物慾橫流的環境下,懷念那個體面的女人

莫姜時時不忘內心的體面和尊嚴。哪怕生活窘迫,仍然儘自己所能,給別人帶來美好的一面。

古語常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臉不是臉蛋的臉,而是別人心中你的形象。善待他人,知禮有節自然會留下好的印象。莫姜就在別人心中留下了漂亮的臉。

我從看著莫姜就害怕到跟莫姜親近,天天圍著她打轉。也便是看中了莫姜內心的純淨和得體的行為。儘管學不來,內心仍然嚮往之。

達爾文定律告訴我們,競爭才能更好的活著,而莫姜的成長經歷告訴她爭搶非君子所為。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缺吃少糧。在飢餓面前,每個人都無法保全。城裡人也需要拉下臉面去田地裡搶吃的了。

莫姜跟母親一起去田地裡搶食物,可想而知,她跟田地裡罵孃的婦人們格格不入。她的得體優雅,在生存競爭面前無能為力。

搶不到食物,我們卻也不忍心苛責莫姜,她就是這樣的人啊,我們怎麼忍心苛責一個追求美好的人呢?

在莫姜心中,即便不擇手段得到了一切,落下個欺世罵名,心也會不安

這也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當今社會,叢林法則橫行其道。莫姜的形象提醒我們,吃相不要太難看。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踏踏實實的提升手藝,才能睡踏踏實實的覺,過問心無愧的生活。

她活得坦蕩,活的有骨氣。就如同雪中的一枝梅,告訴迷路的世人,我們該怎樣為人處世。

03 千帆歷盡,不改純真

莫姜是得體的,優雅的,若不是她臉上的傷疤,人們很難相信她身世悽慘。

在過去動盪的幾十年,她趕上了每一個大事件。這些事情擱在旁人,足以摧毀所堅持的信仰,然而對莫姜,卻像沒有什麼影響似的。她像一棵樹一般,一直是不爭不搶的,有理有節的,純真善良的活著。

《豆汁記》:物慾橫流的環境下,懷念那個體面的女人

原本太妃將她許配了一個廚藝高的,本想著出宮後,憑藉丈夫的廚藝,自然不用擔心生計。偏偏這個劉長貴,廚藝高,脾氣卻暴躁。莫姜臉上的刀疤便是被丈夫砍的。此外嫖娼賭博一個不差,甚至將莫姜做為賭注,賠給了別人。

莫姜臉上的刀疤嚇跑了來領人的,劉長貴卻也不敢要了,從此莫姜又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人。

之後劉長貴北上去了長春偽滿洲國給溥儀做廚子,莫姜沒有他的消息,一度以為他凍死了。自己在北宮門賣花生仁度日,直到父親將她領回家來。

偽滿洲國滅亡後,劉長貴拖著妓女的兒子來投奔時,莫姜驚喜大哭,好言好語,安排住處,好像自己虧欠了他們一樣。

旁人看不過去,說她幾句,她回一個“過日子,誰養活誰呀”。

書中沒有完全的壞人,也沒有完全的好人。在書的前半段,劉長貴是個完完全全的反面形象,可是之後,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劉長貴所在的餐館成了國有,不僅莫姜,主家也得指望著他拿點豆汁來喝了。

莫姜的話到這時也有了更深的含義,“過日子,誰養活誰呀”。

《豆汁記》:物慾橫流的環境下,懷念那個體面的女人

莫姜的感情生活在旁人是悲劇的,可她沒有一句抱怨,反而以禮相待,也不會向祥林嫂一樣,逢人就訴說自己的苦惱,免得給別人帶去麻煩。

感情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晚年間,劉長貴癱瘓了。莫姜全心全意的照料,跟普通的老夫老妻一樣。劉長貴跟莫姜之間有愛情嗎?很難說清楚。但是至少表面上功德圓滿。

不管如今的人們是否認同莫姜所堅持的婚姻理念,她確實有一種踏踏實實的韌勁。在今天,我們見過了太多情侶分分合合,可能會對人生有些許怨念,甚至不再相信愛。

那個時代,女人沒得選。在這個時代,女人有了更多的選擇,物質上不再依靠男性,情感上也可以有很多方面的寄託。但是相信真善美的存在成了一種稀有的能力。

情侶夫妻之間因為利益而分道揚鑣的數不勝數。然而,過日子,誰養活誰呀?希望讀者能用更開闊的眼界來看待所謂不幸的感情。

文革時期,妓女的兒子帶人來葉家造反,卻被葉家父親悽慘的面容嚇跑了。儘管沒釀成什麼大錯,莫姜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給東家帶來了禍事。

最終用煤球把自己跟丈夫悶死了,以此來報答這些年的恩惠。

悲慘的結局再一次證明了莫姜的為人處世原則。她已經七十歲了,大可以跟丈夫好好的生活下去。可是她不,年齡的增長絲毫沒有侵蝕她乾淨的靈魂。她也許無法明白即便沒有她,造反的人仍會去葉家。在她看來,由她引起的,由她結束。

別人不幫是本分,別人幫你是福氣。光怪陸離的亂象中,能夠一瞥這樣純粹乾淨的靈魂,便有了再一次相信真善美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