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江南四大才子最後結局如何?

清新小豹紋


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江南四大才子,一般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斌。這在當年熱播的《金裝四大才子》中就是這樣演的,有書君當年就特別喜歡看這個電視劇。

但是歷史上其實沒有周文斌的記載,他只是後人虛構的而已。其實真正的江南四大才子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因為他們四個人都生活在蘇州,所以也稱蘇州江南四大才子。

在影視劇中,我們已經看到他們之間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但是歷史上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

一、 唐伯虎

說到唐伯虎,可能很多人心目中的他都是電影裡的樣子。

電影裡的唐伯虎是個不折不扣的高富帥,他娶了八任老婆,最後還點了秋香回家,簡直就是一個人生贏家。但真實中的唐伯虎是什麼樣的呢,簡直就是這個版本的反義詞。

真實的唐伯虎長得並不帥。郭德綱曾說過,我看過唐伯虎的畫像,不就是一個長著大鬍子的胖子,長得還不如我呢。這是真的。

唐伯虎小的時候,家裡是開酒館的。所以他家就想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光宗耀祖。在唐伯虎小的時候,他父親就把唐伯虎送去上學。

唐伯虎也是很爭氣,十六歲的時候就考取了秀才,十八歲的時候找到了人生的真愛,組建了一個小家庭。當年呢,又和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並稱為江南四大才子。可以說這個是人生志得意滿的時候,這樣看來電影裡也不完全是騙人的。

但是唐伯虎的人生並不順,轉折就發生在他24歲那年。起先他父母死了,然後他妹妹死了,緊接著他老婆難產也走了。短短一年之內唐伯虎熱熱鬧鬧的家裡,就只剩下了他一人。

後來在祝枝山的鼓勵下振作起來讀書,並在這個時候娶了一個老婆。工夫不負有心人,在他28歲那一年,他終於考取了一個解元,相當於江蘇省考試第一名。就在他進京趕考時,他的悲劇又開始了。

他在路上遇見一個人叫徐經。這個人家裡特別有錢,一到了京城裡就拉著唐伯虎到處去拜訪一些名人大官。這一拜訪不要緊,唐伯虎就莫名其妙地被捲進一個考試作弊案裡面。

在明清兩代考試作弊是非常嚴重的一個過錯。皇帝大恕,下了一道聖旨,徐經唐伯虎要終身禁考。

唐伯虎的仕途路被堵住了,就回到了蘇州老家。結果回到家,他的媳婦一看他是如此落魄,也沒有什麼前途了,就主動和他離了婚。仕途黃了,媳婦走了,唐伯虎又剩下孤家寡人一個。

他特別的絕望,於是只能天天去花街柳巷,去買酒喝。到最後錢也沒了,只能去畫點小黃圖,然後換點酒錢。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唐伯虎,簡直就是一個靠畫春宮圖為生的流浪漢。

但唐伯虎仍然沒有放棄自己,他等自己翻盤 的機會 ,就這樣等啊等,在唐伯虎45歲那一年,他等來了一個機會。

那年皇帝的叔叔寧王花重金,邀請唐伯虎去他府上當幕僚。唐伯虎的希望又點燃了,就趕緊去了。但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寧王聘了那麼多人,原來是為了一件事,他要造反。

唐伯虎害怕極了,他想自己要怎麼脫身呢,後來他實在沒有辦法了,就裝瘋賣傻,吃屎喝尿。還到大街上裸奔調戲良家婦女。寧王沒辦法就把他趕了出來,可是他這時錢花光了,名聲也沒有了。

他只能回到家靠賣畫為生,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最後唐伯虎在五十三歲時病死在家中。唐伯虎是一身的才華,但是卻坎坎坷坷地過完了他的一生,可以說唐伯虎的人生是極為悲慘的人生,是才華抱負最終化為灰燼的人生。

二、 祝枝山

祝枝山本名叫做祝允明,他是明朝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的狂草和楷書在當時寫的是相當有名的。

而且祝枝山也非常有才,他的才華在歷史上也是完全不輸於唐伯虎的。但他天生左手有六個指頭,而且長相醜陋,所以他自嘲給自己封了個雅號叫枝山。

祝枝山這個人自幼聰明,他9歲便能作詩,19歲便考中了秀才。

但是之後的仕途路卻很坎坷,他先後參加了5次鄉試,才考中了舉人。後來他又參加了七次會試都 沒有通過,而他的兒子祝續則在他的前一科考中了進士。祝枝山覺得自己是無望了,竟然連自己的兒子都比不過,所以他徹底地放棄了繼續考試的念頭。

但祝枝山並沒有放棄仕途,他還是想進入官場。所以後來他就以舉人的身份選官,被封為廣東興寧縣的知縣,後來又被提升為應天府通判。當了幾年官後,祝枝山漸漸地知道了官場裡面的黑暗和腐敗。

而他又不願意與這樣的行為同流合汙,所以他對於當官就不抱有太大的期待了。慢慢地他厭倦了官場,也不想在官場中再混下去,所以他就稱病辭去了縣令這個職位。

不當官了一身輕,他開始陪失意的唐伯虎遊山玩水,在唐伯虎落魄的時候也伸援手幫他。

後來唐伯虎病死了,而在唐伯虎死後不久,祝枝山也在家病逝了,享年67歲。雖說祝枝山的仕途並不順暢,但他好在平穩地度過了一生。

三、 文徵明

文徵明也算是個官二代,他的父親文林是溫州知府。文徵明雖然日後 極負盛名,但他和他的好友唐伯虎等人不同,他的童年不但不聰明,甚至還顯得有些傻。

直到他十歲,才展露出過人的才華,這個時候他在他父親的幾位好友的悉心指導下,琴棋書畫都 極其出色,人稱是“四絕”全才。

但是文徵明的科舉之路也真是非常坎坷,他可是有過十次應舉都落第的傷心經歷,這要說可也真是坎坷了。他一直到了54歲時,才經當時的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舉薦,以貢生的身份,經過考試被授職為翰林院待詔。

真得是好不容易啊,不管怎麼說也算是進入仕途了。

可是文徵明雖然入了翰林院,但他為人謙和,做官期間因為不事權貴,也是受到了排擠。因為飽受排擠,文徵明過得也是很不開心。沒多久,他就辭官歸鄉了。

回鄉後的文徵明潛心於詩文書畫,因為他的名聲在外,前來求購的人也是絡繹不絕。他倒也是樂此不彼,來者不拒,所以生活也算是很悠閒自在。

在嘉靖三十八年,文徵明在為他的母親書寫墓誌銘的時候,還沒有寫完,他便放下筆“端坐而逝”,享年90歲。在四大才子中,只有文徵明壽命最長,而且結局最好。

四、 徐禎卿

徐禎卿,字昌谷,漢族人。他是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他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當年是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被人稱譽的。

要說徐禎卿那絕對是天資聰明,他十六歲時就著《新倩集》。但他也跟祝枝山和文徵明一樣,早年是屢次參加考,但是總是考不上。而在明弘治十八年時他終於考中了進士。

雖說他考中了進士,但是悲催的是他還是沒有當上官,理由是因為長得太磕磣了。當時皇上覺得他長得太有辱這個國家的體面了,他站在殿上,皇上都害怕,老想上廁所。

這可不行,皇上可受不了,所以皇上最後說算了,不要你了,你別做官兒了。所以因為相貌徐禎卿最後也沒做成官。

沒有做成官的徐禎卿,他開始信仰道教,研習養生,但是他的生命很短暫,他是四才子中最早離世的,在明正德六年逝世,年僅33歲。也真是英年早逝啊!

徐禎卿雖然名滿士林,但是人生和仕途也都不太順,最終也是抱憾過世。

其實江南四大才子,他們雖然都才華橫溢,但是他們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仕途之路特別的不順。

尤其是唐伯虎和徐禎卿因為種種原因,直接斷送了仕途之路。而祝枝山和文徵明,也是因為看透了官場中的爾虞我詐,不想在官場裡面不稱心意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最後還是主動辭退,離開了官場。

他們四人肯定都有自己的遠大抱負,讀書人嘛,總想著要參政為官,做出一番事業的。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們最後都在仕途上失敗了。可以說他們四人都是可悲的,他們是個人的可悲,更是當時封建制度的不平等和黑暗帶來的可悲。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江南四大才子,其實也就是吳中四才子,分別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唐伯虎在明朝正德年間連中兩元,本應高中狀元、衣錦還鄉,卻因牽涉考場作弊而被打為階下囚。所幸皇帝是個惜才的人,饒他不死,唐伯虎才撿回一命。唐伯虎回蘇州後,不再涉及官場,而是專注詩畫創作,並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就是此時與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成立了“江南四大才子”組合,專門除惡揚善,為民除害。

唐伯虎:唐伯虎出獄後,灰心仕途,終日飲酒享樂,遊歷名山大川,自詡“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靠賣畫維持生計。正德九年,被捲入寧王的政治陰謀中,於是佯裝瘋癲,才得以脫身回到故鄉,嘉靖三年逝世。

祝枝山:書法家,因左手比常人多出一指,所以自稱枝指生,也稱枝山。明弘治五年,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到嘉靖元年,任應天府通判;嘉靖二年,因病結束仕途,回到故鄉;嘉靖五年去世,享年67歲。

文徵明:為人謙遜有禮,擅長書畫,詩文造詣高,但不事權貴,嘉靖五年上疏乞歸,辭官歸鄉。人稱“衡山居士”,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

徐禎卿:曾任大理寺左副,後來被貶為國子監博士。曾與何景明、李夢陽並稱“前七子”。在有些電視劇裡面,江南四大才子說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但周文賓其實是後人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可能是因為周文賓與四才子中的其他三人性格不同、不同書畫,而且外貌較醜陋,所以世人虛構出這麼一個周文賓以彌補徐禎卿的不足。


老照片


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對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的合稱。然而這四位才華橫溢的名人的最終結局卻是各有不同。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先後逝世,妻子在他24歲時病逝、妹妹相繼也離開人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名“解元”,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卻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再娶的妻子也因之離去。突發的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遊蕩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唐寅失意之餘遠遊閩、浙、贛、湘等地,靠賣文畫為生,縱情於酒色當中來自娛。

唐寅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等繪畫作品傳世。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年五十四歲。唐伯虎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最後還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祝枝山,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江蘇吳縣人。祝枝山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後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後升任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1523年)因病致仕歸裡。他家學淵源,專攻書法,亦善詩文。其書,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為最特別,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其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瀟灑自如。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嘉靖五年十二月(1527年1月)卒,享年六十七歲。

文徵(徵)明,字徵明,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江蘇蘇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父文林曾任溫州永嘉知縣。自幼習經籍詩文,喜愛書畫,文師吳寬,書法學李應禎,繪畫宗沈周。少時即享才名,然在科舉道路上卻很坎坷,從26歲到53歲,十次科舉均落第,直至54歲才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以貢生進京,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此時其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心中悒悒不樂。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57歲時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潛心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書畫的人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文徵明傳世畫作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等,1559年3月,九十歲的文徵明卒於家中。

徐禎卿,字昌谷,一字昌國,江蘇蘇州人,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他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但早年屢試不第,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同年中進士,因貌醜,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小緒娛樂


江南四大才子,因為都是居住在蘇州,確切地說,應該是“吳門四才子”,一般史書上認同的這四位蘇州才子為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很多影視劇以及傳說故事中出現的周文賓並沒有能入列,因為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周文賓的補入,大概是因為與徐禎卿的“格格不入”有關,這位徐才子是“前七子”之一,擅長詩詞,但書畫不精,與其他三位有著較大的不同。

四大才子中,唐伯虎是最有名的,也是經歷最為坎坷的。

唐伯虎出生在蘇州的商人家庭,文才非常出眾,十六歲時就以當地第一名考中秀才。之後,他的家中接連遭遇不幸,先是父母先後去世,緊接著妻子以及疼愛的妹妹也病逝了,接連的打擊對唐伯虎傷害很大,後在祝枝山的勸告下,他才重新拾起信心,再次科考。

二十九歲時,唐伯虎參加了應天府公試,考中了第一名“解元”。三十歲那年,唐伯虎滿懷信心進京趕考,沒想到又牽連到一場說不清道不明的科場舞弊案之中,被貶斥為吏,續娶的妻子也就此離他而去。至此後,唐伯虎再也無心功名,以賣畫為生。期間,唐伯虎曾在想要造反的寧王手下混過,因為察覺了寧王的意圖,通過裝瘋賣傻逃脫。唐伯虎後來又續娶了沈氏,但他的生活一直沒有得到改善,日子過得比較窮困,於嘉靖二年(1523年)在落寞中病逝。

祝枝山,出生於官宦家庭,因左手生有六指,而自號枝山,他的為人較為灑脫,不拘小節,雖具有著極高的藝術才華,很早就考取了舉人,他還曾經任職過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以及應天府的通判,仕途上也並非春風得意,但也算是曾經在官場中歷練過。嘉靖二年(1523年),即唐伯虎去世的那年,祝枝山因病去職回到故里。嘉靖五年(1526年)祝枝山去世,享年為六十七歲。

文徵明出身於武官家庭,他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但他的科考之路也是十分艱辛,曾有過十次應舉都落第的傷心經歷,直到54歲時他才經當時的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舉薦以貢生身份,經過考試,被授職為翰林院待詔。在任職期間,因飽受排擠,文徵明過得也是很不開心,沒過多久後,他就辭歸了。

晚年的文徵明潛心於詩文書畫,因名聲在外,前來求購書畫的人絡繹不絕,他倒也是樂此不疲,來者不拒。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為御史母親書寫墓誌銘時,還沒有寫完,文徵明便放下筆“端坐而逝”。

徐禎卿,原先是常熟梅李鎮人,後來遷居到了蘇州,他也是早年成名,但科舉之路很是不順暢。弘治十八年(1505年)徐禎卿考中進士,但是因為長得醜,進不了翰林,被改授了大理左寺副。仕途上,他也不怎麼順利,正德五年(1510年)他還被貶為了國子監博士,第二年正德六年(1511年),徐禎卿在鬱鬱不樂中病逝,四大才子中他是壽命最短也是最早去世的。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 歷史自媒體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夜狼文史工作室


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的江南四大才子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彬。

實際上週文彬這個人最早出現在明末小說和評話作品中,於史料無稽,基本上可以確認為一個虛構的人物。

唐伯虎名寅,蘇州吳縣人,明弘治十一年即公元1498年中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翌年參加會試時被有家族宿怨的無錫華昶(估計是《三笑》中華太師的原型,華氏是盪口大族,至今繁盛)彈劾“作弊”,被罰款派充吏職但拒絕就範,最終絕意功名,從此成為一個山水詩人兼畫家,和他一同被彈劾的徐經(徐霞客高祖)則被貶充吏職,此後華昶被查明舉報不實,也遭到貶官並被逐出北京。

唐伯虎後來入寧王朱宸濠幕府,發現後者意在謀反後裝瘋,迫使寧王放他回原籍,從而倖免被殃及,他嘉靖二年底即公元1524年1月4日病死家中,年僅54歲,死後僅留下一女,如今蘇州的唐伯虎後代系其弟弟過繼一子在他名下所留。他一生三娶,都是正妻,並沒有娶九個妻妾和“點秋香”之類掌故。他家境雖不算窮但也不富,養不起這麼多老婆。

唐伯虎《李端端圖》,藏南京博物院,許多自媒體渲染的“唐伯虎點秋香圖”其實就是把這幅圖中的李端端單獨挖出來偽造的。


祝枝山名允明,蘇州長洲人,9歲能屬文,17歲中秀才,是蘇州名噪一時的神童,但此後成長平平,32歲才中舉,此後屢考進士不中,只得通過“大挑”出仕,最高也僅做到一任知縣(廣東興寧)和一任府通判(應天府即南京,這個差事其實還算體面),嘉靖五年即1526年去世,終年66歲。他是文學傳說版四大才子中在史實裡最無存在感的一位,以書法著稱——在書法界他的地位比文學作品裡四大才子中“書法第一人”文徵明高得多。

祝枝山《嵇康酒會詩》,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徵明名壁,蘇州長洲人,早年因為書法不佳被列府試三等,未能參加考舉人的鄉試,從此發奮練習書法,成為號稱“四絕”(詩書畫文)的全才,但考試能力似乎欠佳,九次參加鄉試都未中舉,嘉靖二年即公元1523年被高官推薦入京為翰林院待詔,時年已53歲,卻因並非科舉正途出身屢受排擠,任職第二年就屢屢辭職,1527年終於獲准回鄉,此後以賣畫為生,直到嘉靖三十八年即1559年去世,終年88歲,是各版本四大才子中最長壽的。

文徵明《東園圖》,藏北京故宮博物館


“江南四大才子”、“吳中四大才子”或“吳門四子”現實中有多個版本,包括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沈周;唐伯虎、沈周、文徵明、仇英。各版本都有唐、文二人在內。

沈周在許多文藝版“江南四大才子”傳說中被描寫為四大才子的老師,他出生於宣德二年即公元1427年,歿於正德四年即公元1509年,蘇州府長洲人確實比唐、文、祝年長得多,作為吳門畫派創始人他在蘇州畫界有領袖地位,一生無意功名也頗受推崇,也終老於鄉里。

仇英生於明弘治七年即公元1494年,歿於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比唐、文、祝又略年輕(文徵明去世比他晚,但文是出名的壽星),他原籍太倉州,移居蘇州,除了以畫出名外沒有其它突出的事蹟。

徐禎卿生於成化十五年即公元1479年,歿於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死時年僅36歲,比唐、祝、文死得早很多,他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中進士,年僅26歲,功名之途比前面幾位好得多,但因為長相不佳此後仕途一直不順,與翰林院擦肩而過,被任命為負責刑事案件的大理左寺副,後又因為犯人逃跑被降職,鬱鬱而終。他是以文章著稱的,但無論事業軌跡或藝術成就,都和唐、文、祝交集不多,許多人不認可他是四大才子之一也並非沒有道理。

簡單說,“四大才子”中只有唐、文因事業、功名和藝術走勢高度重合而毫無爭議,沈周輩分似乎高了一輩,仇、祝涉及藝術領域相對單一,而徐則更“隔”。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並非如文藝作品那樣關係密切,他們中大多數人要麼性格孤僻要麼放浪形骸對誰都差不多,唯一例外似乎是文徵明,他的書、文老師李應禎是祝枝山嶽父,本人又和沈周過從甚密並向其請教畫法。


陶短房


江南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江蘇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伯虎:擅山

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

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

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

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

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唐寅文學上亦富有

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

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

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自書《詩翰冊》。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

祝枝山:他家學淵

源,專攻書法,亦善詩文,其書,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為最特

別,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其文多奇氣,瀟灑自如。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

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亦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

嘉靖五年(1526年)正月,允明作《太倉州新志序》。九月七日,作《祝文》。十月,崑山魏誠甫遠謁祝允明,求書《黃庭經》,祝允明抱病書寫。又作小章草《書述》。十一月,祝允明作章草《後赤壁賦》於文徵明《赤壁圖》後。是年,作組詩《懷知詩》,緬懷平生知己一十八人,共一十九首。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祝允明病故。

嘉靖七年閏十月十六日(1528年11月27日),祝允明葬於橫山丹霞塢其祖父祝顥墓旁。好友王寵為其寫行狀,陸粲為其撰墓誌銘。

文徵明(文徵明):他通曉各科繪畫之藝,擅長各種細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筆能力極佳,80多歲時還能十分流利地書寫蠅頭小楷竟日不倦。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作畫方面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其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文徵明早年師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頫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幹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其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二月二十日,為御史嚴傑母書寫墓誌,沒有寫完就離開了人世。其弟子私諡貞獻。

徐禎卿: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併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書法亦是一絕,王世貞稱: “待詔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軾)、黃(庭堅)、米(芾)及《集王書聖教序》晚歲取《集王書聖教序》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一家。”

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


王者歸來2


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一、唐寅(唐伯虎)

歷史上的唐伯虎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複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二、祝枝山

祝枝山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7歲中了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但生性佚蕩,不滿官場腐敗之風,後藉故辭官回蘇,廣交朋友,召客豪飲,燒酒解愁,以洩憤世之情。

三、文徵明

文徵明生員歲考一直考到嘉靖元年(1522)五十三歲 ,都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

文徵明的書畫頗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也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其心中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稱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 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四、徐禎卿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其墓葬於虎丘山西麓萬點橋的鬱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君安日跡


人活得是精神,四大才子競風流,照亮了一個時代。莫說什麼窮困潦倒的話,簡直俗不可耐,人非物質囚徒,行屍走肉徒具軀殼,人不受拘束,瀟瀟灑灑才能無虧於心,創作出高境界的作品,被萬世頂禮。


魂舞大漠


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寅(唐伯虎) 祖籍晉昌,即建國後的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裡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19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先後逝世,妻子在他24歲時病逝、妹妹相繼也離開人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其間可能又娶一妻,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妻子也因之離去。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餘,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後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祝允明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歸裡。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歲。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擅長詩文書畫,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 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併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書法亦是一絕,王世貞稱: “待詔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軾)、黃(庭堅)、米(芾)及《集王書聖教序》晚歲取《集王書聖教序》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一家。”

徐禎卿16歲著《新倩集》。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臺行》。同年中進士,因貌醜,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


蘇木的文字紀行






此刻就在江南/蘇州 一切都是過去 萬物都是塵埃 最終留下的都是傳說和滄桑歷史 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穿過古鎮小巷?後世的我們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融入其中?懷古/繁華世界需要寧靜思考 精神上的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