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以前不瞭解它


就知道這裡有一片連著一片的叫趟房的

煤礦職工家屬宿舍

它是一個因煤而興的

礦區小鎮

一到週六週日

公交車站就會人滿為患

我就出生在這個小鎮裡

童年快樂的時光裡都留在這裡

這就是

陶莊鎮


現在才瞭解陶莊

它雖然是個小鎮卻是一本大書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陶莊鎮有一座非常大的醫院,棗莊礦務局中心醫院,小編就是在這所醫院出生的,這所成立於1956年的醫院從建院之初發展成為一所大型綜合性醫療結構,從簡單的醫療設備到高科技輔助醫療設備,陶莊見證了這一切變化。只是讓人意外的是,當它可以發展的更加強大的時候,搬離了陶莊,現在只剩下一片空蕩蕩的病房樓和長者青草的院子。


這所醫院留給陶莊的不單單是一個遺憾,還有很多非常敬業的醫生留下來的敬業事蹟,無論條件多麼艱苦,他們都能以其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默默地為煤礦工人的健康守護著。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小編多年前到棗莊礦務局中心醫院探望病人,應該是外七科,那天滕南煤田有一透析病人需要在胳膊上做漏,聽說這裡做的最好,所以一早來到醫院,結果那天能做漏的主任到煤礦去巡診了到了中午才回來,在聽說有病人等候了一上午,就趕忙到病區的門口找到病人,直接安排手術,手術一直持續到下午快2點才結束,出來以後才知道本來做漏是一種很小的手術,但是病人由於體內有積水,無法躺在床上手術,沒辦法病人坐在凳子上,他跪在那裡給做的手術,當時病人的家屬感動的直哭,因為他們去了好幾家醫院都因為病人的特殊情況不願意收治,沒想到在這裡順順當當的就做完了。從此一件事上就可以感受到這所醫院醫生高尚的職業道德。


與陶莊有關的開國將軍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韋國清(1913—1989)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滕海清(1909——1997)


在抗日戰爭接近尾聲的時候,新四軍在套裝進行了一次艱苦卓絕的戰鬥,指揮此次戰鬥新四軍四師副師長韋國清和九旅旅長滕海清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成為解放軍上將和中將。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在陶莊仍留有巖上中隊二百餘名日軍武裝、煤礦、郵電局的日籍職員以及偽軍共六百餘人駐守小窯,他們不甘心失敗的命運仍負隅頑抗,打算著肆意壓迫中國礦工。十一月國民黨三十六師從臨城進駐陶莊,令其三十五支隊九百餘人駐守小窯,其餘大部及司令部駐紮西陶莊。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日寇宣佈投降後八路軍、新四軍“向一切敵偽據點發起進攻”的作戰命令,新四軍津浦前線指揮部陳毅司令員命令出身壯族新四軍四師副師長的韋國清指揮九旅收復陶莊煤礦。


十二月十一日夜,新四軍四師副師長韋國清指揮九旅打響收復陶莊的戰鬥,陶莊礦西南門的炮樓是日軍控制的制高點,居高臨下,控制著圍牆內的所有建築物和外面的大片開闊地,對我軍攻克陶莊礦的戰鬥極為不利。為了減少進攻戰士的傷亡,九旅旅長滕海清決定集中槍榴彈專打炮樓的射擊孔,一枚枚槍榴彈頭飛進射擊孔在樓體內爆炸,炸得鬼子鬼哭狼嚎。


經過三個晝夜的強大攻勢,日軍在炮樓上掛出白旗,而國民黨軍隊三十五支隊除隊長馮先英極少數官兵化妝逃跑外,其餘近九百人全部被殲。


1945年12月14日黎明,新四軍九旅在小圩子門口空地上舉行了莊嚴的受降儀式,日軍中隊和小窯煤礦、郵電局的日籍職員,共191人向中國軍隊代表27團政委王靜敏受降,圍攻西陶莊激戰三天三夜後,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長何志斌被迫率部三千餘人陣前起義,陶莊獲得首次解放。


有一座煤礦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早在元、明時期就有人在陶莊採煤,東邊的千年古瓷窯中陳郝就用過這裡出產的煤炭燒製瓷器。到了清康熙年間,先後有四川、山西等外省商人在陶莊興辦小煤窯。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嶧縣齊村崔氏四輩人在此經營煤業。


中國地質學的開山大師丁文江1915年應邀到中興公司工作,此時正是丁文江任地質調查所長期間(1913-1926)。他詳細研究了棗莊煤田的地形、地層和構造,測制了棗莊煤田及其外圍的詳細地質圖(1:5萬),估算了煤田儲量,並佈置了三個鑽孔,告知打鑽注意事項,其目的顯然是想在經過鑽探之後,確定新大井的位置。丁文江此舉成為我國第一位實施煤田地質鑽探計劃的學者。


之後,丁文江介紹一位鑽探技師楊樹誠(別名楊金)到中興礦,負責鑽探工程,在此期間,丁氏還委派北京地質調查所技師葉良輔到礦指導勘探工作。與此同時或稍後,丁文江委派當時已經很有名氣的採礦工程師鄺榮光來礦指導建井工程,或充當公司的採礦顧問,1921年在專家們的指導下,中興公司在陶莊一帶鑽孔勘探。1924年6月投資11.8萬元,購地1272畝,租地268畝,先後建8座煤窯,併成立中興公司陶莊分礦。陶莊是中興公司重要的一處煤礦,因此跟著棗莊煤礦比較著就叫了“小窯”。從此,陶莊有了煤礦的性格。


日軍侵佔棗莊後,大肆掠奪煤炭資源。1941年5月,日本人控制的中興炭礦營業所(原中興煤礦公司)為擴大生產規模,在陶莊設立採炭所,建斜井、豎井各一對,以掠奪方式開採四年之久,共從陶莊煤礦掠奪煤炭38萬多噸。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1948年11月8日,陶莊煤礦解放後,礦井開始恢復生產,是棗莊礦務局建礦最早、產量最大的骨幹礦井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由中央私營企業局、燃料部主持協調,對礦井進行排水,恢復生產,中興公司更名為棗莊礦務局,陶莊煤礦的煤炭事業也有了大的發展,1980年年產量達161萬噸,創出了陶莊煤礦有史以來最高生產水平。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棗莊礦務局於1956年在陶莊建設了最早的公立醫院,棗莊礦務局中心醫院。1958年在陶莊建設了山東煤炭衛生學校,為煤炭企業培養醫療護理人員。並在修復因戰爭被破壞的薛城至棗莊鐵路線的時候,修建了陶莊專用線,陶莊的煤炭直接通過鐵路運往四面八方。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因煤而興的礦區小鎮

也許因為有了煤礦的原因,陶莊鎮的工業化道路要比棗莊其他的地方要早了很多年,鎮子的最東邊是“東礦”往西一條長長的道路上,有電影院、學校、商業街、農貿市場,分佈在這條街道的兩側,有洗煤廠、醫院、汽車站,一排排被稱為“趟房”的礦工家屬宿舍,這些宿舍區,有的按照方位取名南宿舍、西宿舍,還有的用數字取名,比如504,503.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這些宿舍區,留下了太多人的童年和青春。很多的礦工子女在長大以後都去了陶莊之外就業,每逢節假日,去往陶莊的公交車人就特別多,山家林至官橋的公路在陶莊怪了一個彎,這個彎就是陶莊的公交車站,棗莊市從1970年開始運行的公交車,在排線路的時候,3路車就是專門到陶莊的,能為一個小鎮專門排一條線路在那個時候可不簡單,從這也能看得出來陶莊的客流量有多大,一到節假日,公交車站就擠滿了人,來一輛車馬上就滿。那時候的陶莊真的非常繁華, 陶莊的那條連接東礦的道路上,人頭攢動,可以看個電影,吃個小吃,也可以會個友,小鎮不大,因此有些不常見面的人,往往會在逛街的時候不經意就能碰上。尤其是春節,很多人從四面八方回到陶莊,街頭置辦年貨的人也多得擠都擠不動。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55歲的陶莊鎮大陶莊村村民王子家是陶莊礦轉運工區區長,他已經在陶莊煤礦工作了38年。10月15日陶莊礦全部7口礦井封閉後,他和其他十幾名礦工成為最後的留守職工,負責將原來井下的機械、電纜等設備整理回收。 圖片攝影:新華社記者王陽

後來,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陶莊礦的產量也逐漸下降,有300多年開採歷史的陶莊煤礦終於在2016年10份關停。有很多人家兩三代人都在煤礦上班,但是煤礦關停以後,很多人離開了陶莊,有的甚至舉家搬走,近些年,在棚戶區改造中很多“趟房”被拆掉了,以前那種其樂融融的礦區宿舍街坊鄰里的景象留在很多人的記憶之中。



在陣痛中,陶莊也開始選擇離開資源發展的道路。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趟房、童年和往昔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小時候,住在“趟房”裡的小夥伴太多了,正是因為他們讓整個宿舍區多了太多的生機,那個時候趟房的家庭不像現在都是進了門就把門關上,通常都是開著門,甚至有的連大門都沒有,好多的人家在自家院子洗衣服,做飯,從外邊路過時就能看見,打個招呼,說說話,再加上孩子一夥一夥的竄著,鄰里之間特別熟絡,我們家住在趟房的中部,有一次我和住在東頭的叫“二孩”的鬧氣,他拿個棍子攔著不讓我從他家門口過,結果我就在門口大喊,把他媽媽喊出來了,我現在也想不起來說什麼了,反正他媽媽奪了他手上的棍子追著他就要打,我跟著後邊,看他娘邊罵著,邊舉著棍子一趟房一趟房的追著打他。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我們家住的地方叫西陶莊宿舍,在陶莊西邊,宿舍區南邊就是山官公路,西邊有一條鐵路,鐵路邊有一個水坑,那裡的人都叫它西大坑,上午被他媽打完以後,下午我就和“二孩”一起去鐵道上在鐵軌上放釘子讓火車壓扁,然後去西大坑的入水口水淺的地方逮魚去了。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西大坑應該是不遠處的一個發電廠排水形成的,這個發電廠恐怕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因為它的發電設備全部都是在一列火車上,我們都叫它“列電”,那時候電力供應緊張,最起碼是西陶莊這一片與煤礦相關的單位及住宅用電都是這趟“列電”發的電供應的。好多年前,這趟列車終於被開走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在它停留過的地方建設了一座小型的火力發電廠。


應該是初一、十五吧,隔壁的小腳老奶奶就會買些點心去燒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到了天色剛暗下來的時候,站在鐵路上往西北的上望,直到看到一溜小小的火點,慢慢的向山上移動,那些老太太們去山上的寺廟上香,第二天,我起床第一件事一定是到老奶奶家,她昨天買的點心在供奉給神仙以後,就會分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吃掉。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後來才知道那座山叫梁山,梁山半山腰上有一座觀音觀,據說非常靈驗,所以香火很旺,在觀的正上方的山頂有一處古建築遺址,有雕刻精美的盤龍柱、柱礎和大殿的基石,據說是神仙要修梁山,天神修建廟宇樓閣,一夜之間便已完成,天方還未亮時,山下的村子裡有一個老孃們發現山中火把晃動便大聲咋呼了一聲,不料被山神聽見,山神動怒,片刻間整個山中只留下了盤龍石柱和一些石頭構件,從此建山之事移至現在的泰山.....。這就是當地“不修梁山修泰山”的傳說,這個傳說寄託了人們對梁山的尊敬和嚮往。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只是這尊敬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變得一分錢不值,在過度依賴資源發展的一段時間裡,梁山變成了巨大的採石場,日夜不停的開山碎石,讓梁山上幾乎見不到樹木,山體更是被挖的到處是懸崖斷臂,那個已經成為文保單位的寺廟遺址前方大約20米左右的山體被徹底挖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懸崖,這個地方恐怕很難再被開發成旅遊景區或者進行遺址保護了。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以“范蠡廟遺址”為名梁山上這處建築遺址,至今仍孤零零的藏上梁山的山頂,也許會被人遺忘,也許會在某天消失掉,但是不管怎樣,它已經書寫在陶莊歷史上的一頁之中,會被人翻閱到,也會被評說。就像,當人們尋訪“陶莊”這個名字由來的時候,會想到范蠡一樣。


范蠡(fanli)生活在我國春秋晚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生卒年不詳,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前半生幫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發奮圖強,滅吳稱霸,官至宰相。後審時度勢,激流勇退,帶著美女西施和門客家奴,定居於陶山一帶。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有關陶莊得名的官方介紹說,這個地方就是因為陶朱公隱居的地方所以叫陶莊。


悠悠千山、青青蟠龍河水和明天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陶莊和范蠡之間的這種關係,不知道是今天牽強還是確有其事,總之,陶莊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陶莊的山是沂蒙山脈的開端,陶莊從最西邊的千山頭開始往東一直就被這些群山拱衛著,而陶莊的南部一條被稱為“母親河”的蟠龍河,滋潤了至少四千年,在千山就有四千年前的奚仲在繁榮富庶的這片土地上發明了中國的第一輛車,如今在奚仲長眠的奚仲山不遠處,京滬高鐵線路上覆興號列車不時閃過, 京臺高速公路上奔流不息的車流。不知道作為車祖的奚仲會不會驚訝於四千年後的奇蹟。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陶莊鎮位於棗陶盆地西部,北靠千山山脈,面對平原,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豐富,境內盤龍河、十字河長年流水不斷,農業生產連年豐收,有薛城糧倉的美譽;陶莊被稱為棗莊新城的後花園,幾千年來蟠龍河川流不息,把陶莊四千年的歷史文化流成富饒的泥土沉澱在歲月的長河裡。


陶莊是全山東省第一個擁有BRT首末站的鄉鎮,新的京臺高速棗莊北出入口正在陶莊後灣村建設,屆時陶莊也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入口。山官路陶莊至官橋段、長白山北路的改造,進一步暢通了陶莊的對外聯繫渠道,將陶莊融入了棗莊新城“10分鐘”經濟圈。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2019年1月11日上午,央視15套《唱響新時代》演職人員來到陶莊鎮種莊村,與村民一起載歌載舞,通過歡快熱鬧的節目,展現了陶莊鎮新時代新農村的新變化,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幸福生活。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明年,陶莊蟠龍河畔將開工建設青啤工業園,明年的一期工程投資超過10億元,佔地600多畝,建成以後一年的稅收收入就可以達到4億!未來可期,在未來的某一年,陶莊會成為遠近聞名的“啤酒小鎮”。


有一個地方叫家鄉,陶莊是一本大書


  綿綿千山腳下,清清蟠龍河畔。一座現代化的新型城鎮,正以寬廣的眼界,開放的姿態,在歷史與未來的融合中闊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