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區塊鏈在支付方便方面,有哪些公鏈可以做到?

小狄話電影


作為一項技術,它已被證明是具有革命性的,尤其是在金融應用方面。

儘管大多數開創性的加密令牌都存在交易堵塞的問題,但較新的項目一直致力於解決這樣的侷限性,銀行和信用卡公司也在開發自己的區塊鏈支付項目。

隨著消費者轉向電商,數字支付已成為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領域。預計到2020年,數字交易將達到7260億筆。正因為如此,銀行、信用卡公司、科技巨頭和區塊鏈風險投資公司都在搶佔區塊鏈。

另一方面,區塊鏈和加密技術不斷髮展、逐漸成熟。然而想要讓加密支付成為日常支付方式,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企業對加密令牌的波動性不是特別滿意。支持加密令牌的商家必須警惕其瘋狂的價格波動。加密產品的定價必須有足夠的動態性來應對波動。許多規模較小的公司也發現,將資金與加密令牌綁定是不現實的,因為商業開支需要法定貨幣來執行。

這也是穩定加密令牌的用武之地。這些加密令牌與法定貨幣的價格相匹配。例如,Tether(USDT)和TrueUSD這類價格穩定的加密令牌都與美元掛鉤。使用這些加密令牌進行交易可以使企業避免BTC和ETH等加密令牌的波動。

雖然這些與美元掛鉤的加密令牌提供了更大程度的穩定性,但對於非美元地區的企業來說,仍然受到外匯匯率波動的影響。更好的解決辦法是讓更多的加密令牌與使用它們的國家的法定貨幣掛鉤。



此外,交易速度也已成為客戶體驗的核心。信用卡公司致力改進支付技術,以便進一步加快付款過程。

然而,開創性的加密令牌並不以速度著稱。例如,BTC就因其速度緩慢而飽受批評。網絡需要幾分鐘才能確認一個交易,網絡擁堵時,這甚至可能需要幾個小時。這種緩慢的速度使得BTC不適用於實體零售等支付場景。

現在,很多區塊鏈致力於提高速度和可伸縮性。基於區塊鏈的金融平臺Ripple和Stellar都試圖與VISA這樣的支付網絡匹敵,甚至想要超過後者。VISA每秒處理2.4萬筆交易。Ripple誇下海口說它的網絡能夠處理2倍於VISA的交易。


基於區塊鏈的支付還必須提供便於用戶採用的客戶體驗。幸運的是,大多數加密支付網關都有便捷的接口。他們提供移動和網絡應用程序。用戶必須下載客戶端才能接收和轉移資金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加密支付似乎已經取得了足夠的進展,克服了許多困擾早期令牌(如BTC)的問題。這些改進似乎讓加密支付與其他支付服務提供的技術相當。加密支付利用區塊鏈固有的安全特性,甚至更有優勢。此外,通過加密支付的交易審計難度大大降低,企業減少了欺詐和退款的成本。

對於加密支付而言,廣泛採用是關鍵。然而與加密支付相比,傳統支付的一個關鍵優勢就是其普遍性。他們已經建立了全球網絡和基礎設施,消費者已經熟悉如何使用它們。相比之下,加密支付仍處在發展其生態系統的階段。

加密技術的好處在於消費者和企業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這項技術似乎已準備好克服在支付方面的障礙。然而,儘管區塊鏈的未來前景不言而喻,但我們不禁想問,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去削減銀行和政府等中間商。事實上,這些合法的、有組織的實體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他們至今仍然有效。


獨木難舟


分享我的觀點,雖然“比特幣區塊鏈”作為區塊鏈1.0是個實驗局,一直都沒有應用場景,但“比特幣區塊鏈”從09年開始出現,運行了將近九年多的時間,它的整套系統沒有一秒鐘中斷過,這是因為它的分佈式的底層技術架構,保證了系統的正常運行。舉個例子,阿里的雲服務器在2015年9月,2016年10月及2018年7月都出現過大規模的宕機事件,這也同時證明分佈式的存儲及計算系統比中心化的雲計算系統更為穩定,更有生命力。

      “比特幣區塊鏈” 它是沒有專業人員在維護的,全部都是社區的志願者在維護,相比較阿里6萬員工,維護一個系統,這個差別是非常巨大的。未來分佈式的存儲及計算體系發展會非常快,也就是說去中心化,分佈式的算力市場規模會越來越大,會瓜分掉一部分中心化的雲計算市場,這是創業者可以選擇的一個方向。

      第二,Token經濟:DApp

      原來的比特幣它只是一個支付工具,發展到以太坊再到EOS,它們既是支付工具,又是一個Token。這個通行證代表了很多權利。擁有這個通證,就可以把數據記錄到鏈,同時也可以去獲取數據。Token也自帶一些權益,類如資產的所有權和獲取權,以及你對社區的貢獻和可以獲得的獎勵等等,這個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目前區塊鏈也在不斷的演變,也是更多的科研人員在不斷探索。

希望我的觀點能夠幫助你


老梁創業說


公鏈也稱“公有鏈”,比特幣是世界上第一個共有鏈,所謂公和私區別就在於鏈上的節點是否是自己可控,公有鏈對應的就是私有鏈;比特幣、以太坊是時下最流行的公有鏈。

公有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進入到系統中讀取數據、發送可確認交易、競爭記賬的區塊鏈。公有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因為沒有任何個人或者機構可以控制或篡改其中數據的讀寫。

公有鏈一般會通過代幣機制(Token)來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從應用上說,區塊鏈公有鏈包括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大多數山寨幣以及智能合約,其中區塊鏈公有鏈的始祖是比特幣區塊鏈。

目前,大多數以太坊項目都依靠以太坊作為公有鏈,以太坊是一個全新開放的區塊鏈平臺,它允許任何人在平臺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 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區塊鏈 ,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複雜的操作,可以作為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臺。

任何對信任、安全和持久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比如資產註冊、投票、管理和物聯網等等3.0時代應用,都會大規模地受到以太坊平臺影響。

公鏈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安全和效率的矛盾,即如何在去中心化程度和高TPS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最典型的代表如Ethereum和EOS之爭。

以太坊三大問題:

1、網絡擁堵效率低

以太坊每秒只能支持20個交易,一個熱門應用就能讓網絡卡死。

2、交易費用高

目前DAPP創建者每次對以太坊智能合約的調用花費的GAS大概在1-3美元。

3、擴展性差

Dapp在以太坊上只能發幣,不能搭鏈,以太坊上的所有Dapp應用都只能共用一條主鏈,能支持的應用場景也很少。

BM批評以太坊網絡擁堵,Vitalik批評EOS只有21個節點,節點少速度快當然容易。兩位大神攻擊的都很對。

EOS沒有以太坊安全可靠,以太坊有10000個節點,攻擊21個節點比攻擊10000個節點容易得多。

以太坊沒有EOS效率高,以前EOS的宣傳賣點主要是每秒能處理百萬級交易量,不過前段時間改口了,只剩數千TPS,但也比以太坊速度高100倍了。

目前其他知名的公鏈還包括Cardano、NEO、QTUM、BYTOM、Aeternity、Aelf、Zilliqa、Metropolis等等。目前Cobo錢包已經支持包括ETH、EOS、TRX、QTUM、AE等主鏈在內的超過 20 種區塊鏈資產,以及超過 500 種代幣。


老逗888


目前看來,沒有任何一個能做到,支付方面,牽扯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支付的是什麼?當然是貨幣。咱們看看貨幣的主要特徵吧:貨幣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一般等價物,貨幣價值必須保持相對穩定。現在區塊鏈上那些所謂的貨幣,哪一個符合這兩條特徵?雖然USDT勉強符合第二個特徵,與美元一比一掛鉤,但是他也不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哪個國家會傻比到,把自己的命脈交到連是人是鬼都分不清的東西手中?


牆那邊我想看看


區塊鏈1.0是錢包發行數字貨幣讓人家炒作

2.0是智能合約的開發完善

3.0就是實際落地應用完成支付 現在來講落地3.0的區塊鏈項目幾乎沒有 而傳統的巨頭以太坊 比特幣 萊特幣發展時間最久 但是也沒有落地到普及大眾的3.0模式 是有那個幾款dapp以這幾個數字貨幣作為支付的應用場景 但是目前還大多隻是支持遊戲項目 建議你去看看sea 這款區塊鏈產品以公鏈智能合約為基礎 預計在 2021年落地3.0優點是包容性強能開發子鏈支持企業區塊鏈產業落地


萬惡的潮汕男人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伴隨而來的區塊鏈支付方式,為移動支付變革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區塊鏈支付可以跳出傳統清結算系統,鼓勵用戶使用更為方便的數字資產購買商品,藉此降低成本;在智能合約方面,區塊鏈支付解決了買賣雙方互不信任的問題,通過智能合約,人與人之間可以建立彼此認可的共識。

區塊鏈支付的加持下,未來的支付將繼續融於無形,擺脫各國各地區間,各機構的邊界,直接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直接交易支付的最初面目。例如EDT區塊鏈跨界支付平臺,Ripple以及VEEM等區塊鏈支付項目正在做的事情,未來區塊鏈支付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六哥聊數字資產


BTC擴容至2m或以上,技術發展已超越swfit系統和西聯等,未來會超越visa等……


幣橙


目前最流行的就是比特幣和以太坊


財神貓王


人的行動軌跡是區塊鏈的最終定位的結果!


欣欣向榮792430190


ipfs肯定可以做到,他在未來5年內,將逐步取代http,這是時代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