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數學系最優秀的一些同學都去搞金融了?

邵世敏


分析這個問題我覺得得從兩個方面來,即“不想”和“想”。

“不想”:數計院裡專業分,數學師範,數學應用,數學理論。第一種有比較好的就業,但是工資不高。第二種,發展方向明瞭,可分為(計算機,大數據,AI,金融。)。第三種,最苦逼的那種,但也是最令人佩服的那種,舉個例子,哥德巴赫猜想,提出來幾百年了,全世界無數數學家可能窮盡一生撲在這個證明上,至今都沒有證明。

但是這個專業是給有天賦和興趣的人的。所以大部分人考研究生的時候大多都轉專業了,也就是問題中轉向金融的這類人。

“想”:第一種可能是高考志願沒填好,但是他本人對金融有興趣。第二種就是開始說的那種,而且薪水較高,行業前景好。第三種就是跟風,同學朋友都學金融了,自己不學就out了。


野風Alter


能在數學系裡學的好的人,首先這個人一定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我是一個普通一本院校數學系畢業的學生,以下僅僅是我自己的一下觀點:

數學系分師範類和非師範類,我學的就是非師範類,也就是應用數學,應用數學又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計算機專業也叫信息技術與科學,另一個就是金融方向。

我學的是金融方向,現在在銀行工作,如果真的是數學學的非常好的話,一般在保險和證券投資領域會混的非常好,比較有說服力的就是精算師,如果能考下精算師證,年薪百萬不是夢啊。

另一個方向是計算機方向,也相當不錯啊,現在計算機領域比金融要掙得更多,我好幾個同學在北京一畢業都是年薪30萬起,也不錯。

以上僅僅是我的個人觀點,。




張小胖Crazy


讀了書總要應用啊,這是個人選擇


絕頂財經


學數學的人搞金融,也許是對數字的變數有著常人不及的天份。

不過,學非所用的人多的是。

我的一個退休表叔老頭對我說:我這輩子遺憾的事是學非所用,沒有得到發揮所長,未能給家鄉父老的患者盡一份力,未能給需要我工作的人群盡職。多深刻的檢討。70年代的醫科大學生,學習成績優秀,畢業分配工作時因為跟安置辦的人說不上話,聽其自然。自想,我一個本科畢業生,就算進不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城關醫院都好。求人幫忙,誰會買一個農村娃的帳呢!提豬頭燒香要找得到廟,要有人領受。通知他上班的單位是縣國營煤礦,特為他在煤礦成立了一個醫務室,他是醫務室獨一無二的醫生、兼護士、藥濟師。一間房子,是醫務室也是宿舍,簡單的藥架上擺放一些普通的藥品,止痛的、擦碰破皮用的紗布、膠布。安乃近、去痛片是萬能藥:治頭疼、肚子疼、四肢疼痛必開。又想,離縣城60公里,煤礦正好在縣城通往州府的公路邊一公里處,進城方便坐班車。不管怎麼說,學有所用,總算是當醫生了,有工作了,不往讀幾年大學,父母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總算供出一個吃國家飯的本事人。那時,有正式工作的人倍受人眾羨慕,且得到普遍人的尊重。開始工作時,工作還是很本分認真負責的,白天開門,晚上睡覺時關門,夜間有病人叫門立即穿衣起床,小事處理。因藥品、器械不濟的情況下送縣醫院。煤礦車送接,時常是天亮又隨車返回到醫務室,眯一會兒也不用關門,反正基本無事。一年後,縣城醫院跑得勤了,跟縣醫院的漂亮醫生處對象,女朋友家有背景,社會關係特好。在未來老婆的安排下,他改了行,離開了不痛不癢的煤礦醫務室,告別了醫生這個“心狠手辣”、心慈手軟的行業。進了縣農業銀行,且當了辦公室主任。這一進城,忙於結婚、忙於生子、忙於工作、忙於官場,因為後來當了行長。退休後,領著孫子上街,有的坐在街道的綠蔭下乘涼,常常會對一生工作的變故而傷懷不已,怎麼就稀裡糊塗的丟掉了醫生這個解除群眾疾苦的職業。年輕啊!雖取得嬌妻,工作也順風順水,兢兢業業的刻苦工作,也得到各方和上級領導的肯定。最後,在行長的位置上光榮退休。但內心的深處總覺得對不起5年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空有學識,沒有實際的應用到為人民群眾解除痛苦的時刻,學不致用。而是進入了一個自己根本預想不到的單位,一直艱難刻苦的打拼,終結一生的職業生厓,終於跟上班、工作劃了一個句號。他不無無奈地說:也許,這就是命;也許,這就是人生;也許,是上天早有安排。

我能說什麼呢?

是啊!人生旅途,有時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

人會變,社會在變。

不,是社會進化了,人也再跟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在變。

哦,萬般無奈的事多著呢!


羅光躍299


因為金融學裡面很多都是數學公式。數學學得好,對於學習金融有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