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需試駕 評測實話少

在汽車市場下行越來越嚴重的市場背景下,汽車公關費用預算持續降低。傳統硬廣燒錢模式越來越少,軟文公關這種性價比傳播越來越多。在比硬廣更加聲動的描述之後,被帶入坑的“鍵盤懂車黨也越來越多”

買車需試駕 評測實話少

“鍵盤懂車黨”最容入坑最多的一種情況是“單一優勢賣點,掩蓋其他缺陷”。開車帶有許多綜合因素,而並不是滿足單一用途。就像你不可能拿一臺車來只開直線,而不用轉彎。典型的代表就是本田思域的越級加速成績,讓許多“懂車黨”不能自拔,但是思域並不科學的車身結構,你們開這麼快心裡就不虛嗎。側面碰撞測試B柱都能斷的車,所實話,並不多。

買車需試駕 評測實話少

“鍵盤懂車黨”入坑第二大因素是,“底盤滿足家用需求”。評測中說這種話,等同於就是底盤性能差。這類車型,變道循跡性能較差,極限駕駛容易失控。尤其躲避突發情況時,成功幾率比底盤性能好的車型要低。日常駕駛經過坑窪也容易出現懸架回彈過多的情況。過一個減速帶,不止癲一下,會出現多餘跳動。這種車高速多半會讓人覺得飄,沒有貼地行駛的感覺,像划船一樣。極端例子是很早以前的雪佛蘭景程。

買車需試駕 評測實話少

“鍵盤懂車黨”入坑第三大因素是,“劣質獨懸黨”。這種劣質獨懸有兩個原罪,一是滿載車屁股容易塌,很小的顛簸都容易觸底,傷減震襯墊,也容易傷車身結構,降低車身壽命。第二是即便空載這類懸架動態性能也並不算好。這類劣質獨懸主要出現在部分國產SUV和 某些合資車型裡的“筷子”獨懸。

買車需試駕 評測實話少

以上易修君簡短分享了比較考前的集中“入坑模式”,站在一個老司機的角度,推薦大家買車前一定要進行有對比的試乘試駕。減少買車後可能出現的煩惱。也歡迎大家踴躍討論!提出更多“入坑課題”後續可連載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