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評出中國十大暴利行業。銀行排第二。為什麼?

曹政情


銀行和實體經濟一個利厚一個利薄的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資本利潤率已經大幅高於工業,而且高於石油和菸草,我們都說菸草是最暴利的,石油勘探開採也很暴利,而現在銀行業比這兩個行業利潤還要高。

2011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利潤會超過1萬億元,那麼人均利潤會超過50萬元。相比之下,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去年前三個季度實現利潤3.68萬億元,但這些企業有8700多萬人,人均利潤不到4萬元。除去個人所得稅,人均淨利潤不過3萬元,以此計算,銀行的人均淨利潤是工業企業的12倍。所以說銀行業確實是暴利的。



粵創投


十大暴利行中,菸草第一,銀行第二。據我瞭解的數據,前幾年四大行的利潤是一百四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利潤之和。是不是暴利?




投融資顧問


題主所說的十大暴利行業我去網上查了很久,找了N+1個版本,也沒找到哪個是官方或者半官方組織發佈的,100%都是網友憑空杜撰出來的。

可能題主看到的是這份排名:

1.菸草;2.銀行;3.網貸;4.演藝;5.籃球足球;6.小眾不透明行業;7.眼鏡;8.保健品;9.美容護理;10.嬰幼兒用品。

這份排名我們就不做評價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就單說一下銀行的盈利水平。

銀行有多賺錢?

根據3.12日公開披露的統計結果,目前24家銀行公開披露了2019年的業績,24家銀行淨利潤總額超過4390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0.9%。

銀行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賺的每一分錢容易嗎?

我們知道,我國銀行分為三大類:國企銀行、民營銀行、股份制銀行。三類銀行都在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指導領導下開展業務。

我們通常認為,最賺錢的行業是那些壟斷行業。比如菸草、高速公路、鐵路、石油等。這很好理解,比如菸草,從菸草種植到菸草銷售都有嚴格的准入制度,全國範圍內菸草行業是一家,沒有競爭也就意味著沒有壓價行為,沒有壓價行為也就意味著高利潤。

但是銀行是壟斷行業嗎?顯然不算,頂多算“半壟斷行業”。上文我們說過,銀行除了國有銀行外也有民營銀行,比如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等,只要符合准入制度,民營銀行同樣可以審批成立,同樣可以開門營業公平競爭。

既然銀行不算是壟斷行業,那麼銀行賺的每一分錢都不容易,至少比起菸草、石油、公路鐵路這些行業來說,銀行賺錢真的不容易。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從銀行基層員工來說,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各類考核、各類攬儲、各類考核手機銀行開通率等等;從銀行與銀行之間的競爭來說,你提高存款基準利率的20%,我就提高存款基準利率的30%,你存款5萬送紙巾,我存款5萬就送米麵,競爭形勢可謂異常激烈,犧牲的也是被壓縮的銀行的利潤。

我就見過一家支行的行長,剛上任時任務重,為了完成全支行的存款任務,3年下村攬儲跑廢一臺車。

所以,我的觀點是,我們不否認銀行是暴利行業,但是銀行不同於像菸草這類“全壟斷行業”,賺的每一分錢都是銀行與銀行之間競爭而來的,也是實打實的“辛苦錢”。如果你有一個銀行從業的朋友或者家人,就更好理解我所說的“不容易”了。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比如你拿10萬元存銀行一年,活期利息百分之0.3左右,而銀行貸款利息在8左右,也就是說銀行貸款出來賺的錢是你利息的20倍到30倍之間。就算定期存款,一年利息也只是百分之1.5左右,銀行賺錢也在你的利息4至6倍。

並且銀行也許拿你的錢去理財,投資,賺的錢就更多了。




夜郞春秋


GDP年增速大致可以看作所有行業的平均淨利潤率,能夠超出越多的自然就越是暴利。


以真正創造財富的製造業為例,平均淨利潤率還不到5%,有的甚至只有2%左右,只有高端製造業才能達到10%左右。


在所有行業中,銀行業利潤佔比過高,這是銀行業暴利的直觀表現


2019年全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9932億元,同比增長8.91%,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0.96%。


單純從淨利潤金額上還看不出暴利,我們不妨再換個角度分析。


2018,中國企業500強實現營業收入為71.17萬億元,其中33家金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淨利潤為10.7萬億元、1.7萬億元,分別佔全部企業的15.0%、65.8%。17家銀行的淨利潤為1.4萬億元,佔全部企業的43.4%。


至 2019 年三季度末,A 股上市銀行總市值佔全部上市 公司總市值約 16.56%,利潤總額佔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約 39.01%。


在國內最強的500家企業中,僅17家銀行的淨利潤就能佔到500強企業的近半壁江山,其暴利可想而知。


國內銀行創新不足,喜歡錦上添花而不喜歡雪中送炭,企業不缺錢經營好的時候搶著送貸款,企業遭遇困難時就上門催債,斷貸行為讓企業陷入困境乃至絕境。


除了500強中利潤佔比最為豐厚外,銀行業的暴利還存在如下情況:


1、存貸款息差是銀行的最大利潤來源,淨息差就達到2.1%左右。


2、新增貨幣主要經過銀行流出,相當於躺著賺錢。


3、貨幣乘數下,一筆存款的收益加倍放大,輕鬆獲得10%以上收益。


財智成功


如果只看營業利潤的話,把銀行列入暴利一點問題都沒有

因為2019年的統計數據還沒有完全出來,我們選用2018年的數據。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2018年底A股上市公司一共3600家,這3600家加在一起的營業利潤是多少呢?3.2萬億,當時上市銀行有28家,這28家銀行的營業利潤是1.8萬億,佔比高達56.3%,等於是其他3572家上市公司加在一起還沒有這28家銀行賺的錢多!

所以,如果這麼講的話,把銀行算成暴利行業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他們賺得實在是太多了,記得幾年前有次大會上,民生銀行的行長曾經說過一句話,“賺錢賺到不好意思”,所以說銀行是真得很賺錢。

銀行業雖然“暴利”,但是和一般的暴利行業不大一樣

提到暴利行業,我們經常會想到菸草、殯葬、美容整形、房地產開發、眼鏡等等,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這裡面其實至少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國家壟斷性質的,包括菸草、電信、殯葬等等,這些行業其實也非常賺錢,但是賺得錢大部分還是要上交國家的,相關從業人員待遇雖然也很好,但是不可能無節制的把利潤都弄進個人的口袋,銀行其實也屬於這一類,大部分的利潤都是要分給股東的,而無論是六大國有銀行,還是各地的地方股份制銀行,大股東其實仍然是國家,只有少數股份制銀行以及民營銀行的大股東是私人或者私企,不過這類銀行的體量還是比較小的。跟大銀行無法比,比如上面提到的,2018年28家銀行賺了1.8萬億,其實其中一半以上是四大國有銀行賺的。而且近年來銀行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儘管仍然屬於比較高的,但是優勢已經沒有以前大了。

另一類是自由競爭或者說競爭性比較大的行業,這類行業往往要麼是藍海階段,要麼是已經初步形成了市場壟斷,否則是很難有暴利存在的,比如像醫藥、眼鏡、白酒等行業隨著競爭的不斷增強,暴利程度其實是逐步受到抑制的。而這類行業是經常變化的,所以賺錢多也是靠的本事。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國內銀行業暴利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事實。相比國外,我國銀行業有其特殊性,因此很容易獲得暴利。

第一,是銀行本身的社會地位決定的。銀行之前被當成事業單位,改制後,還依然保留這一些習慣。例如,銀行員工有去機關掛職的、融資平臺缺錢首先找銀行、政府需要志願者先找銀行……等等。別看銀行是企業,但對社會資源的掌控能力很強,所以能賺錢。

第二,是銀行在金融業中的地位所決定的。我國金融業,銀行一家獨大。整個社會間接融資(指貸款)的比例遠遠大於直接融資(指股權融資)。相比國外,正因為間接融資佔比高,因此銀行賺錢必然也是佔比最大的。國內銀行業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哪有不賺錢的道理。

第三,是對銀行的保護所決定的。因為是自己的孩子,銀行業備受央媽關照。說是允許互相競爭,但實際是保護為主。這不,剛出臺政策整頓銀行變相提高存款利率的行為,用行業自律來替代壟斷,充滿了關愛。之前就算銀行提高了存款利率,其利潤還是那麼高,現在更不用說了。另一方面,雖說允許銀行破產,但至今還都是接管或者併購,哪裡有銀行真的破產。

不要說什麼銀行的利潤是靠管理者優秀的管理得來的。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賺錢和虧錢的企業,但是你見過國內哪一家銀行有爆出鉅額虧損的?大家也知道,所有暴利行業都是源出於壟斷,所以你說銀行這麼賺錢,原因在哪裡呢?

我是空谷財譚,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其中中國銀行業上榜11家公司,分別為工建農中四大行,以及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以及光大集團。


上述銀行所賺取的利潤佔全部中國公司利潤的47.5%,中國上榜公司的近半數利潤來自銀行,可見利潤是多麼豐厚。而銀行的高額利潤主要源自存貸款的利差保護,以及經營牌照門檻。


獨幕舟


銀行做的幾乎都是無本生意,加上國家政策重點扶持,它是國家的經濟大動脈,也是維護國家穩定,國民安居樂業的定海神針,又是各行各業中為數不多的壟斷性行業,比如國家要通過銀行發佈人民幣,國債,信貸等等,富裕的老百姓要把嬴餘的錢低息存入銀行,缺錢的企業百姓又要從銀行裡高息貸出來,而這些交易幾乎都是低風險,高利潤的無本生意,有這樣的優越的條件保駕護航,銀行的利潤也就自然而然的高了!




天口和乙


首先希望你明白一點,銀行暴利生存原因是因為貨幣超發。

簡單來說,銀行賺錢靠的就是存貸款息差。在簡單模型下,銀行的毛利潤,我們可以約等於貸款利息減去存款利息。

銀行的存款規模與貸款規模比例,是由存款準備金率和超額準備金率限定的,決定銀行毛利的幾個變量,分別是銀行的槓桿貸款、利率以及存款利率。

這三個重要變量,都是由央行控制的,三個變量決定了毛利率,加上存貸款規模變量,銀行的毛力就定了。

銀行毛利率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存貸款利息差很高,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不是第一也應該排名前幾名。

存款利率既定的前提下,影響銀行利潤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存貸款規模了,從整個銀行市場來看銀行能夠解決自己的存貸款規模嗎?答案是不能,存貸款規模取決於中國當前市場的貨幣供應量,中國貨幣超發這麼多年存款規模能不上去嗎?那麼銀行的利潤會低嗎?

所以呀,商業銀行很大程度上充當著國家調節實體經濟的工具人職能,經濟不好,央行鬆一鬆槓桿率,銀行錢多了就會放貸款,企業就會獲得流動性,經濟過熱企業錢多了不幹正事,整天炒股炒房,央行就緊緊槓槓銀行錢少了就會就會惜貸,企業就沒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