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農村人不種地闖到城市裡去。疫情發生後,有後悔的感覺嗎?為什麼?

eye生活


對於題主提的這個問題用了一個“闖”字,似乎有一點對農村人的不尊敬,為什麼說農村人不種地闖到城市裡去呢?這是農村人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現在糧食價格低迷,種地還不賺錢,農民靠種地已經不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特別現在商品的價格非常的高,孩子的教育費用也非常的高,醫療費用也是非常的高,以及油鹽醬醋價格,甚至水電費也比往年高了很多倍。



農民這些開支多多少少都與現在的工業有直接的關係,難道農民怨過誰了嗎?只能夠在農閒之時到城市裡打工,或者是拋家舍業到城市裡打工,家裡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在支撐著重土地產生糧食,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給城市的消費者消費。農民說什麼了?糧價可以上漲,但是為了保障上層消費者的利益,或者是保障城市消費者的基本的消費需求,不得不進行宏觀調控糧價。

在過去有山東人闖關東,那個時候的山東農民的確吃不上飯了,而且山東那些年連年自然災害頻發,使得山東的農民不得不闖關東。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因此使得闖關東的那部分人也生活下來了。如果說一個人在家裡面吃不得飽穿得好無仇無憂的,誰願意背井離鄉拋家舍業的到外面去闖。還有農村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如果說沒有自己的拼搏,誰願意去給那一點點的血汗錢,誰願意施捨那一件遮寒的破棉衣。尤其在過去那些在外闖的人,好多人因為疾病寒冷飢餓等原因凍死在路上。其中杜甫的一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也反映出了,在外面闖生活非常的難,都是血淚史。



總之,即便是農民在城市裡打工賺錢,而且有的農民在城市裡買房居住,這是符合我國時代發展的需求。現在國家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居住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幸福指數增加家庭的收入,至少城市的就業環境非常的好,就業崗位非常的多,勞動報酬非常的高。當然還有一些現實的狀況導致了農民不得不進城買房居住,比如孩子的教育,工作崗位以及婚姻條件等等都是現在農民大量流入城市的主要的原因。即便是現在疫情非常嚴重的事情,進城的農民也沒有後悔過,因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在城市裡有了自己的遮風避雨的地方,至少有了立錐之地,這是祖祖輩輩農民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