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說同學一天能學十幾個小時,而自己學五小時就累怎麼調整?

bingdaobaihe


首先一天學習10個多小時的學生是存在的。一天學習時間很短的高中學生也很多。可是,學習效果與學習時間長短關係不大。再者,如果太關注“對手”,我們很可能會掉入和別人比較的“思維陷阱”之中了。

一、一天花十個多小時學習可行嗎?

如果一個人進行100米賽跑,可以全力衝刺。可是,如果是800米或者更長的賽程,一直衝刺,他能持續多久呢?

1、學習效果如何?

有一個學習和工作的方法——番茄鍾工作法。其目的在於提高學習者的專注度,幫助深度學習。

其內容是——工作或學習的時間只有二十五分鐘,然後在休息五分鐘。完成四個循環後,再進行一次長時間的休息,比如15分鐘或半個小時。

學習只學25分鐘是不是很奇怪?因為我們都知道,在學校裡上課,一節課都要在40或45分鐘。為什麼在自學時,只要求25分鐘學習時間,是不是太短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高中生的注意力只能維持在20到30分鐘。成麵人注意力長些,小學生會更短。

我們老師在平時上課時,也不是“滿堂灌”,有效的信息通常會在25分鐘內講完,其它時間由學生練習,或師生互動。

現在在家上網課,我們一節課安排是多長時間呢?安排時間過長,孩子不是眼睛看著屏幕,卻是走來走去,或是做各種小動作——唱歌,跳舞、吃水果,或手裡拿著枕頭,哪裡會進入深度學習呢?

那麼,即使每天學習的時間很長,效果又如何會好?

那麼學習時間短就好麼?也不是就看你能不能把自己專注的時間用於學習了。

如果自學一次的時間就是30分鐘左右,在這期間要能保證沒有任何小動作,學完再玩。這樣學習才會有效果。聽課網課時,為保證專注力,學生最好能做筆記。

2、長時間對著屏幕,對眼睛好嗎?

我們最先想到的是,一直看著屏幕,這對孩子眼睛好嗎?讓孩子離屏幕遠一些是個不錯的做法。

根據2016美國驗光協會給出數據顯示,青少年長時間對著電子屏幕,會使眼壓升高,引起頭疼,影響睡眠,導致疲勞。

如果我們一天學習這麼長時間,能堅持多久?疲勞會讓高中孩子根本沒法靜下心來思考。

該協會給出的建議是,每看20分鐘屏幕,看20米遠的物體,2分鐘。

建議,高中學生除了聽網課不得不用手機外,其它時間最好還是用紙質的資料學習。然後合理安排時間——利用好自己的專注時間。

如果每天長時間學習,只是對著屏幕,又能堅持多久?

3、有沒有學習的興趣?

有很多高三學生高一高二沒有學習,高三才“幡然醒悟”,努力學習,都能考個不錯的成績。

去年,有一個男生不喜歡學習美術,就轉到了理科班。剛開始他父母擔心,他一年半都沒有認真學習了,還能跟的上嗎?

他勸服了父母和老師,在高三時轉了過來,因為是自己的選擇, 他學的很努力。高三後半學段的考試,都能在重點班佔到前5。

後來因身體素質很好,考上了飛行員。

這裡的意思是,少學一點也沒有關係,但是不能失去了學習興趣。只要高中學生想學習了,很快就能趕上來。

一個女孩子說,自己不吃豬肉,剛開始我們以為她是在減肥。後來她解釋說,在小時候,她爸媽當時外出,自己和來家做客的表姐把家裡的豬肉給偷偷煮吃了。又怕家人發現,把所做的全都吃了。當時就吃得就想吐了,以後再見到豬肉,還是反胃。

吃少點,學慢些,做到細水長流。

建議:如果現在是被迫長時間的學習,或只是做給家長看的。這種長時間的學習方式並不可取,學生很容易就失去了學習興趣。即使是自願學習,也要適當縮短時間。

二、為何要有別人比較?

家長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到也正常,因為,特殊時期,對自家孩子的手不在身邊。

1、看不見的對手。

在學校裡上課,大家在一起,有玩耍、吃飯、休息的統一時間,當然學習的時間也一致,可能學習效果不相同,但是他們的同學就在身邊,有安全感。

在家學習期間,如果聽說有人學習時間長,家長就會猜想,他們的孩子學到的東西一定比自己孩子的多。而自己孩子學習時,還經常玩手機,晚上到很晚才睡,早上到很晚才起,甚至經常還和自己犟嘴。

也就是說,家長在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家孩子的短處在比。這是典型的“人盯人”戰術。在競賽場上——籃球,足球……,所以家長會焦慮。

打撲克就是如此,由於不知道別人手裡的牌,即使自己手裡有一副好牌,也可能輸掉。

正確的姿勢是瞭解孩子的精神狀態,從學習關注競爭的關係上,轉到孩子精神需求上。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學習成績只是“副產品”。

2、孩子的需求

a)減少干擾

即使父母看見自己孩子做什麼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也不要數落他,最多說一遍。

更不要邊數落他,一邊還把事情幫他做了。總之,多觀察,少說話。

b)提醒孩子休息

不是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要求他多休息,而是在他學習一段時間後,提醒他。他的回答,可能聽起來有些不耐煩,但是讓他知道有人關心他這個人就夠了。

c)充足的睡眠

雖然學習時間短或者學習時間長不意味著,學生有充足的睡眠。但要是能引導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會對當天學習的內容的記憶有幫助。

德國一家實驗室研究表明,睡眠有利於加強記憶,有利於存儲,並能複習和整合與舊知識的聯繫,而且能為新的一天做好準備。

寫在最後,家長還是忘掉別人家的孩子吧,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孩子的需求上和精神狀態上。每天長時間的對著屏幕,成年人都受不了,更何況需要動腦學習的孩子了。


江蘇考英語


我是老師,當然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像題目中同學所說一天學習十幾個小時和一天只學五六個小時的現象在我自己身上,在我的學生身上都有發生。但是無論對我而言,還是對於我的學生而言,這兩種情況都是比較少的,大部分學生還是按照正常的作息時間來上課和休息。

首先來說一天學習十幾個小時的這種同學。像是在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這一類比較緊的學校,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是很平常的,而且是所有學生都能夠做到的,並不是什麼突出的事情。反倒是如果在這些學校的學習時間不夠十幾個小時,顯得比較另類了。 回想我自己在高三快要參加高考的那一段,每天也是這樣學的。

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其實也不難做到。每天早上5:30正常起床上早讀或者是自己上一個早自習之後上課,上課一直持續到晚上的10:30,這個時間就已經達到了17個小時,跑去中間吃飯活動算4個小時,普通學生的學習時間高達13個小時,刻苦些的給自己加點負擔,延長一會就更多了。

再說學五六個小時就感覺累的同學吧。兩個類型,一個類型是本身就什麼也不會,一看到書就頭疼。一學起來就感覺費勁,讓他學上五六個小時,他自然就感覺非常累了;另一個類型是學習成績中等,但是學習壓力特別大,等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能夠全神貫注到學習上去,老是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大,所以學習時間不是很長,他們也感覺非常的累,我感覺我上高中是就是這一類的。

給這些同學一個小建議,就是明確你的學習目標,並且把這個目標細,細分到每一個星期每一天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然後逐一的去完成,去實現。堅持一陣子,有一兩個星期吧,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學習是很有成效的,持續下去,你的高考就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


無為散人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作為一個過來人,感覺高中真的很辛苦,不過同學都這樣,在當時可能也沒什麼感覺。

高強度的學習時間

  • 記得讀高中那會,每天五點多起床早自習,上午五節課,中午也只有一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下午四節課,晚上還有晚自習到10點半下課,一週五天半,不過就算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有好多人都能靜下心來學習,我當時就算集中注意力恐怕也就幾個小時的時間,真的很費精神,不是體力上的累,是精神上有些受不了。

  • 在現在高中的強度依然很大的情況下,每天不間斷的學習,尤其是理科遇到想不通的問題邏輯性的思維更是讓人頭疼,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學習的效率並不是很高,也就是自己吸收消化的知識可能也只是強塞進去,屬於填鴨式學習。

現在的高中教室裡經常看到哈欠連天

  • 也就是說現在的學生休息嚴重不足,每天要接受很多的新鮮知識,但是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沒法和其他人進行競爭,這也是父母最擔心的問題,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長遠,同時看到自己家的孩子每天精神不足,也是十分心疼。

  • 其實在學習上是有一些技巧的,比方說上課的時候人的大腦有時候是可以適當兩用的,假如老師講的這幾分鐘是自己熟識的只要在自己大腦裡過濾一遍即可,不用往深了去向,這樣可以讓大腦可以得到片刻的放鬆,咱們上高中的時候都知道,如果大腦可以做到邊休息邊放鬆,這時候學習效率是最大的。

  •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同學平時看起來不怎麼學習,但是一到考試的時候總是能夠拿到高分,我相信每個班級都有這樣的人吧,你們認為那是黑馬,其實不是,我們當時給這種學習方法起名叫做“玩中學”,聽起來不務正業,但是效果可見一斑,只是把某方面的技巧運用的十分嫻熟,每個人都可以。

  • 當然也有一種學生是真正的每節課都有精神,也都認真的聽講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這種學生不是很多,我更建議在大腦適當的放鬆,這是一種感覺,很玄乎,但是卻真實存在,就像有時候你趴在桌子上迷糊的時候,即使你不睜開眼睛但是那種畫面感十分強,我相信好多學生都有過這種感受吧。

祝願題主學業有成,如果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讓我們共同討論,謝謝你們。


Happy每一天2006


同學一天能學十幾個小時,自己學五小時就累,怎麼調整?首先悄悄的告訴你;“沒有人學十幾個小時不累的!只是人家不在你面前表現出來而已。”你想想,如果全神貫注的去做一件事,十幾個小時,誰會不累呢?因此這一點不要自己給自己找壓力,不要覺得別人很輕鬆,我很累,其實都是一樣的。最關鍵的是我們如何調整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力充沛時間,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你的精力充沛時間,這段時間,就是去啃那些不好嚼的硬骨頭,那些比較難的放在這個時間,一點一點的把他們嚼爛,消化掉。


第二件事就是找出哪個科目是你學著感到愉悅的,比如喜歡數學,那麼做數學題就是讓你感到愉悅的,雖然也會遇到難題,但是攻堅克難的過程讓你獲得快樂和征服感,因此也不覺得是困難,反而樂不思蜀。這個科目的學習就是承接上面那個硬骨頭的,在你被上面的難題困擾的無比痛苦時,回來學一學自己的優勢科目,把自己的自信拾回來。第三件事就是基礎整理。再做過上面兩個操作後,這一天的精力也快用的差不多了,此時就返回到課本,梳理基礎點。這麼做,一是讓自己的大腦可以稍微放鬆些,二是可以讓自己的知識成塊,容易查出知識漏洞,查漏補缺中,把基本功紮實了。當基本功夠紮實了,所有的知識就有了體系,這樣就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你的成績此時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人的天性是放鬆和玩,但是當學問變成自己的了,學問也就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你再往深了研究它,就不會覺得那麼痛苦,也許反而多了一些鑽研的快樂呢!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忘了鍛鍊身體,所有的堅持到最後拼的都是體力,身體垮了,什麼都是白搭,所以要鍛鍊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加油!


哈你一米陽光


首先要說明的是,不一定學的時間長就是好。學的時間長也有可能是學習效率比較低,長時間的學習並不一定能保證學習質量。

學習方法有很多種,有的人喜歡刷題;有的人喜歡歸納整理;有的人喜歡難題突破;有的人喜歡夯實基礎……這都跟個人的學習基礎,學習方法甚至性格有關係。這些方法各有優劣,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就是想能多學一些時間的話,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很多孩子都會給自己制定作息時間,但卻不嚴格遵守。總是想一件事情之間前後差個十幾分鐘沒關係。但其實制定作息時間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強制自己在規定的時間段完成工作量,而是重在培養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學習效率事半功倍。還有就是要注意制定作息時間時要勞逸結合。人不能長時間的精神緊繃,要注意休息。可以按照學校裡的時間分配,學45分鐘就休息十分鐘。十分鐘的休息時間裡可以選擇遠眺,靜默沉思,進行有氧運動等方式調節身體和精神狀態。

第二,制定精細的學習計劃。精細到章節,知識點,例題,練習,錯題。不要只是籠統的複習大框,那樣很難有效率的執行,往往會得過且過吃不透知識點。

第三,注意休息。這裡說的休息是晚上的睡眠。這個其實對一小部分人不適用,因為我確實見過只在晚上學習和工作的人,他們越到晚上效率越高精神越集中。但大部分人要注意休息,不能學的太晚。要保證第二天有充足的精力和體力進行學習。

第四,體育鍛煉。我老師以前跟我們說過一個觀點:學習和考試其實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考驗,很大程度上也是對體質體能的一個考驗。尤其是長時間高強度的學習,如果沒有充沛的體能,疲勞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是我的幾點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最後說個題外話:高考是一個綜合素質的考驗,除了以上說的知識,體能外,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到最後階段其實是意志品質的較量,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不要被他人過度影響。





白鳥語風


高中學生都是靠自制力學習,也就是拼自律。每個人體質不同,精力充沛可以學習十多個小時,有的人則不行。也有可能是學習心態不同,知識點都會,做題沒負擔,也是學習的動力。不要過於糾結這個學習時間,只要達到學習計劃,把知識點吃透了鞏固了,哪怕學習幾個小時也是收穫。

學習要有規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每天熬夜學習,精神疲勞,白天學習也會影響效率。學習累了就休息緩一緩,身體健康也很重要。

在家學習時,家裡要保持安靜,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狀態中。

最後就是心理壓力。別人如何學習不要過於糾結,攀比學習時間沒有意義,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借鑑,但學習方法要真的適合自己,不要因為時間問題覺得自己不行,而心理產生壓力。可以從新規劃時間安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總之,有付出才有收穫,加油!

祝考試順利!


柒月談教育


這個,的確是有區別,有的學生一整天學習狀態不錯,有的學生學習幾個小時後,看上去很疲勞。

如果孩子晚睡質量不錯,估計還是孩子先天身體素質的差異造成的!建議增加午休,每天有效午睡半個小時,規律作息,長期堅持,會有改善。另外,家長也注意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改善生活,讓孩子吃好喝好睡好,然後學習好!不會休息的學生,也不會學習。老師之前文章裡有,願意的話,可以關注細看。

(歡迎關注、探討,更多精彩回答,值得期待)


中園丁


高中生學習任務重,科目多,作業多,確實很容易疲勞,我們家長要配合好,注意以下幾方面:

1. 食物得給備好,營養要合理均衡,葷素搭配,雞魚肉蛋經常調換,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牛奶至少每天一杯。

2. 保證睡眠,中午必須小睡,半小時左右即可,沒條件趴課桌上打一會瞌睡都行,以保證下午及晚上的學習效率。

3. 堅持每天體育鍛煉。很多學生一旦進入高中就不鍛鍊了,覺得時間緊任務重,鍛鍊就是浪費時間。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鍛鍊是休息的最好方法,動靜結合,身體和大腦輪換出力,反而不會多疲勞。

4. 學習方式的調節,可以各學科交替學習,背定義和做習題交替學習,自己學和討論學交替進行,多種模式學習,大腦換一種學習其實也是一種休息。

5.提高學習效率,壓縮學習時間,讓有限的時間取得更高的成效。死磕時間,拖延,時間浪費掉了,又累又沒有效果。

如果孩子實在疲勞,沒有辦法繼續學習,可以暫且放下書本,睡覺,養足精神效果更好。就像嬰兒少食多餐一樣,可以多次小憩,注意把握時間就好。



橘子老師教語文


如果您的孩子身體素質不是特別好,建議孩子不要長時間坐著學習,而是把時間分成不同的小段,比如一節課時間後適當休息十來分鐘。休息是可以做做眼保健操呀,或者閉目養神呀,讓自己身體精神都完全放鬆,然後再進入下一輪學習。

建議家長給孩子合理安排飲食,葷素搭配,建議適當多加點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魚類。

其次,要有健康的體魄,學會勞逸結合,適度鍛鍊,身體健康了,精神狀態就好,也不容易犯困;

第三,要從學習方法策略上做部署,科目上注意文理結合,方法上注意多歸納總結,讓自己不斷再獲得新知的小成功的喜悅裡有積極的學習動力,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同學一天學十幾個小時,而你自己學五個小時都累,”鑑於孩子出現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針對其具體情況找一下原因。

一、學習方法

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之前我回答過很多類似問題,很多孩子都是學習方法沒掌握,導致學習很苦惱,再怎麼努力,學習效果也不明顯。至於學習時間長短會因人而異,和孩子交流一下,瞭解他的學習方法,然後再把情況向老師請教一下,父母和老師共同判斷一下,目前學習方法是否有效。

首先來說一天學習十幾個小時的這種同學。像是在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這一類比較緊的學校,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是很平常的,而且是所有學生都能夠做到的,並不是什麼突出的事情。反倒是如果在這些學校的學習時間不夠十幾個小時,顯得比較另類了。 回想我自己在高三快要參加高考的那一段,每天也是這樣學的。



小學數學語文課堂


首先你要明白短時間的有效學習要比長時間的無效學習強得多,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勞逸結合,堅持學習而不是突擊似的連續長時間疲勞學習。最簡單的道理“龜兔賽跑”。你一定懂的,下面介紹點學習策略和方法幫你愉快的學習,希望可以幫到你

1、培養良好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保持對數學興趣,才有學習數學的慾望。我們班有一些學生其他各科成績都特別優秀,但在數學上卻過不了這一關;還有一些學生,其他各科成績都比較差,但數學卻很優秀。可見興趣會激發你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引導你獨立探索數學問題。即便你現在是真的不喜歡數學,也沒有關係,逐步讓自己從不喜歡到不排斥,再到喜歡,最後是痴迷於數學。

2、課前預習

預習是為了提前瞭解新知識,掌握一部分新知識,然後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聽老師講課。可以提高自己的聽課效率,也有時間更深入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在預習的時候一定要在課本上做上標識,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理解不同程度的知識,並且嘗試做課本習題。

3、上課認真聽講

課堂45分鐘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好好利用。認真做好筆記,當然做筆記是有選擇性的,選擇重要的,對自己有用的內容,並且記筆記的時候記要點,其他內容課下補充,切不可因為記筆記耽誤聽課。

4、課下認真做好習題

習題可以鞏固我們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做習題時,先做一下基礎題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然後再做一些拔高題,做題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並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不會的可以和同學討論,或者問老師,一定要把不會的題變成會的。多分析題型,學會舉一反三,注重知識間的遷移。

5、錯題本

錯題本不僅僅是寫一些錯題,還應該寫典型的,有用的,易混淆的的題型。寫完之後,一定要看,自己嘗試重新計算。同一類型的題一定要整理明白。

6、經常反思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定要多反思。我們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好的方法,我們繼續使用並不斷改進,壞的方法及時糾正。

7、做題要認真

基本上所有的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計算錯誤、沒有認真審題,在對待嚴謹的數學學科,這些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定要保證,會做的不失分,不會的儘量得分。

8、及時複習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是有規律的,人的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後慢,先多後少,所以在知識大量遺忘之前,一定要及時複習。

學習策略

一、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於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認知策略因所學知識的類型而有所不同,複述、精細加工和組織策略主要是針對陳述性知識,針對程序性知識則有模式再認識策略和動作

陳述性知識,它是關於事實的知識,是學校學習的一個主要的方面。過程性知識告訴我們如何做某件事。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們不僅要知道過程的每一步,而且還要知道採取每一步的條件。過程性知識因此可以被認為是由“如果……那麼……”條件陳述句組成的,其形式是:如果某個條件適合,那麼就要採取某個行動。

(一)複述策略

複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

(二)精細加工策略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繫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例如,學習“醫生討厭律師”這一句話時,我們附加一句“律師對醫生起訴了”,如此一來,以後回憶就相對容易一些。一般的精細加工的策略有許多種,其中有好多被人們稱之為記憶術。比較流行的記憶術有位置記憶法、首字聯詞法、視覺聯想法和關鍵詞法。

(三)組織策略

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組織是學習和記憶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將學習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單元。並把這些小的單元置於適當的類別之中,從而使每項信息和其他信息聯繫在一起。有人認為,記憶能力的增進,是組織的結果,因為學生可以用各類別的標題作為提取的線索,從而減少回憶時的負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對信息進行分類,以提高他們的記憶能力。在教複雜概念時,教師不僅要有序地組織材料,而且,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清楚這個組織性的框架。

(四)模式再認策略

模式再認知識涉及對刺激的模式進行再認和分類的能力。模式再認知識的一個重要的例子是識別某個概念的一個新事例。比如:再認鯨魚屬於哺乳動物。模式再認知識的第二個重要的例子就是識別符合某個行為的條件或符合應用某個規則的條件,比如,什麼時候“倒置分數後相乘”。和概念一樣,模式再認過程是通過概括和分化的過程學習來的。比如,學生已經學習了凡生命體必須完成八大生命過程:獲取食物、呼吸、排洩、分泌、生長、反應、繁殖、運動,這一知識屬於陳述性知識。學生要利用這一知識注意生命的這八個過程,表示這一過程的條件陳述句是:“如果一個客體執行了所有這八個生命過程,那麼它就是活的。”教師可以用諸如魚、哺乳動物、植物等生命體作不同的例子,促進概括;還可以列舉反例,如水晶石雖然存在促進分化、進行生長的過程,但不實現運動、呼吸等生命過程。

(五)動作系列學習策略

動作系列首先是當作構成某個過程的一系列步子來學習的。學習者必須有意識地執行每一步,一次執行一步,直到過程完成。在學習某一個過程時,存在兩個主要的障礙。第一個就是工作記憶存儲量的限制。尤其在學習一個長而又複雜的過程時,困難更大,任何一個過程如果步子長達9步以上,超過短時記憶的容量(7±2),那麼就很難被保持在工作記憶中。為了克服這一侷限,可以利用一些記憶輔助手段,如把這些步子寫下來給學生。當然,重要的是成功地完成這一過程,而不是記住這些步子。第二個潛存的問題就是學生缺少必備的知識,在學習某一過程時,要確保學生已經具備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學生還未學會一定的原理、定理,而要求他們解決幾何證明題將是十分困難的。在教學某一過程時,教師不妨先進行一下任務分析(task analysis),也就是要識別為了達到某一教學目標學生必須學會的次一級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任務分析,教師能瞭解學生在次級技能上的能力,如果有必要,可進行一定的補習。

二、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瞭解和控制策略,有助於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計劃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調節策略都屬於元認知策略。

三、資源管理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於學生適應環境並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學業求助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包括:學習時間的管理、學習環境的管理、學習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學習工具的利用、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