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青松育兒,讓育兒更輕鬆


今天,疫情集中爆發一個多月,全球不斷蔓延。


基辛格在《論中國》裡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醫護人員逆行而上,很多基層工作人員全力配合,共抗疫情。


老人和小孩就扯成為重點保護對象,尤其是小孩。因為,他們是一個國家的未來。


在這樣嚴峻的形式之下,網絡消息良莠不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情緒隨著各類消息而變得跌宕起伏。


這些時候,反而是孩子們治癒了我們。


孩子們在疫情中的反應,是治癒人心的良藥,他們的純真、智慧、有格局,總能讓人心頭一暖。


這篇文章,不是在說如何教養孩子,而是想分享給各位大人。在終究是歸於平凡的日子中,記得像一個孩子一樣守住本心,永葆赤子之心。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第一課:善良


小男生坐在家人的車後,遇到一名拾荒者,雙手將手中的空瓶遞給人家。

老人沒有口罩,走回家人身旁,想拿出口罩給老人。

在"口罩幹過豬肉"價格的特殊時期,家人不想將口罩贈人,兩人回來扯了好幾次。

但男孩堅持。

於是,雙手將口罩給老人遞上,親自確認帶好口罩才離開。

短短几十秒的視頻,暖了很多人。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有一條評論,最為恰當。

"不僅是我們在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著我們,他們的笑臉有治癒的力量。"


最讓人感動的,其實是他的堅持。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有主見、肯堅持更是稀缺品質,他沒有被大人的行為阻撓,堅持遞出那份善意,才是最寶貴的。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堅持真誠和善良,不人云亦云,是這個孩子教給我們的重要一課。


第二課:理解


"媽媽現在很忙,在上班。"

"媽媽不治病,人不就死了嗎?"

"媽媽不和你睡怎麼了?爸爸不是和你睡嗎?"

"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媽媽也不能因為你哭就回來!"


你能想象這段話出自一個6歲孩子的口嗎?

在山東濟南,在定點醫院ICU工作的護士媽媽很多天沒有回家。

4歲弟弟想媽媽了,情緒奔潰,大哭起來。6歲的哥哥一直在一旁安慰,並且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說出了一番大格局的話!

"世界上不是媽媽最辛苦,所有人都很辛苦。"


它就這樣真實地從6歲孩子的口中說出來,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理解和尊重。


高爾基在《與世隔絕》中說:

"如果人們不會互相理解,那麼他們怎麼能學會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泥沙俱下的日子裡,壓力與日俱增,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地活著。理解和尊重,是和諧相處的基礎。

特殊時期,這個孩子的話,是在告訴更多的人: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吧。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第三課:自律


疫情之下,停課不停學,"網課"成為一場線上教育實驗。

網絡成為教育的必備條件。

可是,沒有網絡的孩子們該怎麼辦?網絡上的3張照片,也在激勵著我們。


河南洛寧一初中女孩,家裡沒有網絡,便每天來到村支部蹭網學習,每天兩小時。

父女倆,一張簡陋的桌子,一盞昏暗的走廊路燈。

北方的夜晚,室外天氣寒冷。她的父親蹲在一旁牆角,默默陪伴女兒。


村支部、女孩、網絡、父親,以及後來免費安裝的電信工作人員,都在這個漫長的冬季,增添了溫暖。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四川廣元一鄉村,海拔約1200米,高山區沒有通網絡。

一學生為了上網課,每天跋山涉水,到有信號的一個山頂懸崖邊上學習,她一呆就要幾個小時,家人每天都要給她送午飯。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阿里巴巴鄉村教師群裡,收到了幾張照片。照片沒有濾鏡,也不高清,但是就很動人。

孩子們在並不整潔的環境中,一把凳子當桌子、簡陋的電視機是屏幕,認真學習著。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艱苦條件下,堅持學習!是鼓舞人心的力量。


喬布斯有句話說:

"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先學會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來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成年人的後退,就在一次次的縱慾、懈怠的過程中。手機不斷刷新消息,睡得越來越晚,起來也越來越晚,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種閒暇之中體現。


這些迎難而上,創造條件堅持學習的孩子,是自律的典範,是成年人值得學習的地方。


第四課:感恩


她叫貝貝,才五歲,確診了新型冠狀肺炎。

16天的治療裡,醫生為她梳頭餵飯講故事,照顧她就像是照顧自己的孩子。

2月27日,即將出院時,為了感謝醫護人員的照顧,貝貝主動跳起"棒棒糖"舞,扭扭屁股,甩甩胳膊、踢踢腿,所有人被她的可愛模樣她萌到了。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2月22日,浙江一位3歲小患者治癒出院,在等待家人來接的過程中,小男孩突然向"護士媽媽"鞠了一躬。

而"護士媽媽"也回了一個鞠躬。

這一刻,湊巧被一旁的其他醫護人員給拍了下來。這張單純而美好照片迅速刷爆了許多人的朋友圈。


巧合的是,上世紀初,時任杭州廣濟醫院(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的梅藤根先生查房時,面對小患者的鞠躬致謝順勢回禮的一瞬,也曾被攝影師抓拍下來。


時隔百年,巧合重現,都是孩子們發起的感恩瞬間,讓人相信愛會一直傳遞。

疫情期間,孩子給成人上的4堂課


懂得感恩,才會將好運集結在自己身邊。畢竟,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懂得感恩,這是孩子們教給成人的第四課!


寫在最後


有人說:"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其實,每一個成人都應該像一個孩子,保有對事情的敏感,能夠守住初心。


"小孩子不懂!""孩子知道什麼呢?"

這是成年人對孩子最大的錯誤認識。

他們不僅懂,還能以一種更寬廣的心態去包容、面對周圍的一切,這是成人不及孩子的地方,也是應該向它們學習的地方。


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的境界不如一個孩子呢?

歡迎分享!


作者:小松爸爸,心理學專業,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愛教育,也熱愛生活,點擊關注,願與更多父母分享教育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