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靖邊鄉鎮幹部白新榮用生命堅守初心

“我不敢相信!不敢相信!這麼好的幹部怎麼說走就走了!”靖邊縣席麻灣鎮大溝村委會主任高春在電話裡哽咽著說。

高春口中的“好乾部”,就是靖邊縣天賜灣便民服務中心原主任白新榮。

11月18日晚,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白新榮因勞累過度導致大腦出血,經搶救無效去世,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9歲。他的辦公桌上,沒有合攏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當天扶貧工作的內容。

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靖邊鄉鎮幹部白新榮用生命堅守初心

次日,白新榮因公殉職的消息,在靖邊縣幹部群眾的微信朋友圈幾乎刷屏了。“病魔奪走了你年輕的生命,我們感到萬分悲痛。但你的面容和身影,已深深地留在了大溝人民的心中,白書記一路走好。”大溝村村民在朋友圈裡發的一段話,引來眾人轉發追憶。

靖邊縣委、縣政府對白新榮同志不忘初心,忠誠為黨,鞠躬盡瘁,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和先進事蹟給予高度肯定,縣委決定追授其為“優秀共產黨員”,並決定將他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先進典型,號召全縣黨員幹部向他學習。 “扶貧就是長征路,不獲全勝不收兵”

在白新榮的臥室床頭,放著一本《塘約道路》,這本打開的書永遠定格在了第87頁。白新榮生前,曾用遒勁有力的筆跡,在這一頁上寫下了一段話——“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提出,加大力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要做到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對於這“四個切實”,他勾了又勾,圈了又圈。

愛學習、愛思考的白新榮,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的殷殷囑託牢記在心裡,也不折不扣地落實了在行動中。

2015年8月,時任靖邊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的白新榮,在組織的安排下挑起了席麻灣鎮大溝村第一書記的擔子。臨行前,他專門把平時在機關穿的皮鞋、西裝擱置起來,換上了運動鞋、休閒服,並在日記本上寫下了“扶貧就是長征路,不獲全勝不收兵”的錚錚誓言。

抱著這樣的信念,初至大溝村的白新榮,見了村民就主動握手打招呼,笑呵呵地說:“老鄉你好,我叫白新榮,也是咱農村娃娃,我來了是幫助村民解決難題的,大家有什麼困難儘管說。”

村民看著這個滿身文氣又沒架子的年輕小夥,好感油然而生,信任也多了幾分。

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靖邊鄉鎮幹部白新榮用生命堅守初心

此後,白新榮就一頭扎進村裡,或與老鄉盤膝對坐拉話,或挨家挨戶上門走訪,或虛心請教老黨員村幹部,並把所見所聽、所思所悟都記在了隨身攜帶的本子上。三個月時間裡,他幾乎沒回過縣城,並從白白淨淨的帥小夥變成鬍子拉碴的“村裡通”,與村民完全打成了一片。

但此時,他的面前還擺著一系列棘手的問題——村裡沒有系統規範的管理制度,村子的基層組織力不強;村裡的基礎設施落後,發展後勁不足;村裡的留守老人沒有人看管,村民文化衛生設施落後……

怎麼辦?白新榮決定立足村情實際,定製度、抓管理、打基礎,先讓“班子”強起來。在他的推動下,《村幹部坐班管理制度》《村規民約制度》《大溝村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規劃陸續出臺,並把全村帶上了規範化發展的軌道,為全村打開了發展的思路。2016年,大溝村被評為靖邊縣黨建示範村,白新榮也獲評靖邊縣優秀黨務工作者。

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硬化全村的村組道路;幫村裡建成老年人日間料理中心、村委計生文化活動室;幫貧困戶肖漢祿辦理“慢保”,解決老人“吃藥難”問題……擔任第一書記的短短一年時間裡,白新榮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換來了全村人的笑臉,點亮了百姓的脫貧致富路。

 “單位工作一大堆,我心裡著急啊”

白新榮的扶貧工作,不僅得到了群眾的真心擁護,也得到了組織的高度認可。

今年4月,他被任命為天賜灣便民服務中心主任。新崗位、新環境、新工作,他知道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據該中心工作人員白國歡回憶,在擔任中心主任的198天裡,白新榮就像陀螺一樣不知疲憊地工作著。心疼之餘,他也曾三次勸白新榮休假,但白新榮總是擺著手說“等忙完這陣子再說”。

也是在這短短的198天裡,白新榮為天賜灣便民服務中心爭取到100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先後實施了大田滴灌工程、水源井工程、自來水管網工程、維修加固溝壩項目、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已立項汙水處理站和垃圾填埋場項目,為天賜灣的發展夯實了基礎;指導幫助四個行政村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新建養牛場3座,厚實了村集體的家底。同時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實施到戶產業項目9個,危房改造3戶;以文冠果、核桃、山桃等為主體的108畝經濟林,還讓昔日的童山禿嶺變成了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靖邊鄉鎮幹部白新榮用生命堅守初心

在此期間,白新榮已經有過一次病倒在工作崗位上的經歷。7月13日,他帶領中心幹部和部分村民前往商洛考察牡丹產業時,就因流鼻血不止導致昏迷。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就診時,醫生診斷其病因為高血壓導致的出血,囑咐他一定不能過度勞累,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可白新榮出院後便立即回到了工作崗位。妻子閆曉豔苦苦勸他再休息兩天,他執意說:“單位的旅遊發展規劃、精準扶貧工作一大堆,我心裡著急啊。”

據單位同事介紹,在白新榮因工殉職十天前,他只要說話或者搖頭就會感覺頭暈頭疼,大家都勸他儘快到醫院檢查。但為了圓滿完成扶貧工作,他加了整整十天班,週末晚上回了一次家也是晚上11時了。回家後,他還多次電話叮囑相關工作人員做好需要注意的諸多事項。

次日6時許,白新榮便從縣城出發,驅車40多公里趕到單位,開始籌備當日下午舉行的現場會。16時許,就在他剛剛彙報完工作,返回單位準備用餐時,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熱乎飯,他就昏倒在了椅子上…… 再也不能兌現的承諾

在出事的三個小時前,白新榮給妻子打了最後一個電話,說感覺頭疼得厲害,打算檢查一結束就去醫院看病。妻子不放心,特地在微信上留言:你記得把藥吃了,等忙完請上兩天假,出去檢查一下。他只回復了兩個字——“好的”。

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竟然是白新榮跟妻子的最後一次交流。而他,也再不能向妻子兌現自己的諾言。

得知丈夫殉職的消息後,閆曉豔精神恍惚,幾乎崩潰。看到丈夫進門經常更換的拖鞋,看到丈夫衣櫃裡疊放整齊的衣服,她會期盼著門鈴再次響起,看到丈夫滿是笑意的面龐……  因為一心撲在工作上,白新榮虧欠家人的有太多太多。

1980年,白新榮出生在靖邊縣東坑鎮的一個貧寒農家,兄妹四人,他是老大。據妹妹白新華回憶,小時候,白新榮四五點鐘就會起床,把爺爺屋裡的爐子點著,然後拿上手電筒偷偷去讀書。因為家裡貧窮捨不得“浪費”電池,他因此沒少捱打。初中畢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靖邊中學,一心想讀大學的他為讓弟弟妹妹上學,只能委屈自己選擇到榆林林校就讀。

對於家人而言,白新榮還有許多再也無法實現的心願——父母含辛茹苦撫養兄妹四人不易,他告訴一定要抽時間帶父母去北京、去大城市見見世面。可每逢假期,他總是要忙這忙那,甚至連父母都難以見上一面。前年,白新榮就答應兒子假期要一起出去玩,同樣是一推再推。他只好又一次向兒子許諾,待兒子明年初三畢業後出去。前段時間,小兒子高燒不退,妻子讓白新榮陪孩子去醫院,他卻一直忙於天賜灣的旅遊發展規劃編制,甚至把設計人員叫到家裡加班到深夜,孩子卻只能在妻子的陪伴下前往醫院輸液。

白新榮病發送醫後,得知消息的靖邊縣黨政主要領導和許多同事,都趕到醫院搶救室外靜靜等待,等待奇蹟的出現。搶救期間,縣委主要領導還專門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搶救,千方百計要把人救回來。

然而,生命就是這樣脆弱。白新榮最終還是走了。

靖邊縣委書記劉維平懷著複雜的心情,在微信裡寫下“新榮是個好同志!”表達著對一名扶貧戰士的沉痛哀悼。

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靖邊鄉鎮幹部白新榮用生命堅守初心

天賜灣便民服務中心黨工委書記師俊豹說:“他的生命中沒走完的路我們誰也不能替代,但他沒有幹完的扶貧工作我們會接著幹,他沒有實現的規劃藍圖我們會幫他實現!”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有人說,白新榮的生命像流星一樣短暫,但也像流星一樣璀璨。他用生命踐行了初心和使命,他為黨和人民做了有意義的事情,他的人生值得書寫,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通訊員 樊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