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內部是怎樣的場景?可怕不可怕?

用戶8714515998398


木星內部有一個石質的內核,相當於10-15個地球的質量。

內核上則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氫的形式存在。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礎可能只在40億帕壓強下才存在,木星內部就是這種環境(土星也是)。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類似於太陽的內部,不過溫度低多了)。在木星內部的溫度壓強下,氫氣是液態的,而非氣態,這使它成為了木星磁場的電子指揮者與根源。同樣在這一層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木星的星體結構:

木星的表面是由液態氫以及氦所組成的,在深入地心為液態的金屬氫,其核心為一個巖質的核,約有地球的兩倍大,十倍重。

木星擁有非常大的磁場,表面磁場的強度超過地球的10倍。木星的磁氣圈分佈範圍比地球磁氣圈的範圍大上100多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磁氣圈。由於太陽風和磁氣圈的作用,木星也和地球一樣在極區有極光產生。

我個人覺得,其實關於木星內核的形態只是一個推測,需要更先進的儀器去木星探測才能得到最肯定的答案。





天文探索君


你好我是平頭哥動物園更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1995年人們為了瞭解木星內部什麼樣曾經發射過一個探測器。在1995年人們用伽利略探測器對木星進行了一次穿透大氣的考察。人們發現木星大氣內充滿風暴和閃電,它內部的能量時刻在釋放。說明內部相當恐怖。

如果我們穿上特製的宇航服進去木星可能更恐怖。首先木星的引力相當大,所以你會以180000km/h的速度下降,下降250公里後會到達氨雲這裡的氣溫低到-150℃。繼續往下你會遇到巨大的漩渦。木星內的風速可達482km/h。你會感覺深處龍捲風之中。在往下墜落120公里。這裡是人類觀測木星最近的地方,這裡就是伽利略探測器被破壞的位置。在往下就是越來越暗直到完全變黑,唯一能看到的光就是閃電,同時溫度升高,壓力升高。這裡的壓力是地球的1000倍以上。隨著你的下降溫度越來越高,能達到太陽表面的溫度。所以你還想去嗎?

綜上所述木星內部相當可怕



平頭哥動物園


木星的大氣層從雲層頂部一直向下延伸大約3000公里,約為地球半徑的一半,這要比先前預計深得多!不斷地深入木星雲層的下方,其內部的行為就像固體一樣(它實際上不是固體)。而相反,這是一種由氫和氦組成的液體混合物,但它像固體一樣旋轉。在木星的核心,壓力達到了地球的10萬倍。其引力場從北到南是不對稱的。這對於這樣一個快速自轉的流體行星而言,是出乎意料!可能的解釋是,這是由於木星上各種各樣的強風和大氣流動所造成的現象。木星的大氣層約佔其總質量的1%,這相當於約3個地球的質量(因為木星質量約為地球的300多倍)。而相比之下,地球的大氣層僅佔其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這無疑表明了木星的大氣層很可能超出科學家們的預計結果!在木星的兩極,科學家發現了多邊形的大型氣旋。在木星北極,有8個極地氣旋圍繞另一個氣旋旋轉。木星南極也有一個大型氣旋位於中間,被周圍另外5個氣旋環繞。





拜拜會用心


木星的圖,顯示了行星內部的模型,其岩石核心被液態金屬氫的深層(顯示為洋紅色)和外層主要由分子氫所覆蓋。木星的真實內部結構尚不確定。例如,隨著液態金屬氫與熔融核混合的對流,核可能收縮,並在行星內部將其內含物帶到更高的水平。此外,氫層之間沒有明確的物理邊界-隨著深度的增加,氣體的溫度和密度會平穩增加,最終變為液體。除極光和伽利略衛星的軌道外,要素均按比例顯示



顛覆性科技深度解析


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在距離表面千米處,液態氫在高壓和高溫環境下形成。據推測,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含硅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在木星內部的溫度壓強下氫氣是液態的,而非氣態,這使它成為了木星磁場的電子指揮者與根源,木星的磁場強度大約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樣在這一層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木星還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強的射電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