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禱疾儀式中占卜、祭禱、祝詞分別有什麼要求?

近年來SARS、甲流、埃博拉以及新冠狀肺炎等病毒的暴發,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和巨大損失。

如何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預防瘟疫,已成為世界性難題。而先秦時期的醫療水平遠不如今天,那麼面對瘟疫暴發時,他們是如何預防、應對的呢?

先秦禱疾儀式中占卜、祭禱、祝詞分別有什麼要求?


在中國古代,民間病因的主流思想認為瘟疫、疾病的暴發都是鬼神作祟。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人們相信,致使身體生病的鬼神有天上的神靈,也有自然界中的山川精怪,還有人死後所化之鬼。

於是,每當遭受瘟疫時,古人會祈禱於神靈以禳除病痛。經過長久的文化沉澱,逐漸演變名為“禱疾”的民俗活動。禱疾,屬於《周禮·大宗伯》所記載“五禮”中的吉禮,在先秦時期各個階層都曾實行過。

先秦時期的禱疾儀式,包含了占卜、祭禱、祝詞。

我們先來說說“占卜”。這是禱疾的前奏。

我們知道古人凡事都喜歡進行占卜來測吉凶,如結婚、喪事、戰爭等都要進行占卜。一般是通過用火燒龜甲、獸骨,根據上面出現的橫裂紋來預測吉凶。據《晉國驪姬之亂》載:“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

”可見,即使一國之君結婚了,也不得違背神的旨意,要先佔卜問過神。

先秦禱疾儀式中占卜、祭禱、祝詞分別有什麼要求?


又《禮記·曲禮上》載:“內事以柔日”及“吉事先近日”。講的是先秦時代,諸侯的士、卿大夫在祭祀父祖時,先要占卜祭日,以前旬的丁或己日卜問後旬的丁或己日的吉凶。

和祭祀一樣,戰爭也是先秦時期國家的大事,在戰爭和國家常規祭祀之前都要進行占卜儀式。如《晉楚鄢陵之戰》曰:“虔卜於先君也。”

總之,假如有特定事情發生要祭祀,在之前也要進行占卜,而為治病、驅趕瘟疫舉行的“禱疾”也一樣。《論衡·祀義篇》曰:“是以病作卜祟,祟得修祀,祀畢意解,意解病已,執意以為祭祀之助,勉奉不絕。

再來說一下“祭禱”。這是“禱疾”的第一步。

據《儀禮·少牢饋食禮》載:凡事通過占卜決定後到進行祭祀典禮,一般都預留十天,好讓戶主齋戒。又《禮記·祭統》曰:“

散齊七日以定之,致齊三日以齊之。定之之渭齊,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後可以交於神明也。”可見,想結交神明,一定先要通過齋戒,讓人謹慎行事,充分領會意思。

先秦禱疾儀式中占卜、祭禱、祝詞分別有什麼要求?


禱疾也一樣。《史記·周本紀》雲:“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穆卜,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即在舉行正式儀式之前,要先進行齋戒儀節。而《論衡·解除篇》又曰:“解除初禮,先設祭祀。”也就是說禱疾儀式開始後的第一步就是祭祀,之後才進行“驅疫”。

最後,來了解一下“祝詞”。

“祝詞”,也稱“祝辭”,“祝”或“告”,意思就是以言辭告神求福佑。《禮記·郊特牲》曰:“詔祝於室”,孔疏雲:“祝,詛也”。說的就是用言辭來告神。又《尚書·無逸》曰:“否則厥口詛祝”,孔疏雲:“以言告神謂之祝”。

其實,先秦時期的禱疾儀式繁文縟節,但也代表了民眾嚮往幸福生活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