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不應忽略雍正的承前啟後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確實是清朝發展的頂峰,被後人稱為康乾盛世。其實在康熙末年,清朝已經出現國庫嚴重空虛的情況。而乾隆一朝雖然被稱為盛世,但是其基礎卻是由短暫的雍正朝打下的。所以後世有人評說乾隆一朝實際是依靠雍正打下的家底才能稱為盛世。

康乾盛世,不應忽略雍正的承前啟後


相比於長達六十年的康熙、乾隆朝,歷時十三年的雍正王朝確實顯得過於短暫。但是在雍正王朝期間,所進行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的制度最早起於明朝的中後期,主要是指,廢除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頭領土司,由朝廷委派流官領導當地居民。這一制度將少數民族部落式管理變為中央集權管理,加強了朝廷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起到了改變少數民族發展落後的面貌和有效遏止少數民族暴亂等活動。

康乾盛世,不應忽略雍正的承前啟後


二、攤丁入畝

這一制度廢除了中國實行兩千多年的人頭稅制度。在康熙朝時就有“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攤丁入畝的政策實際是康熙朝政策的延續和改革。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曹操的改人頭稅為戶調製。這一政策減少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和壓力,促進了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

三、耗羨歸公

又叫火耗歸公,所謂的火耗,是指地方官員向農民攤派的附加稅。雍正的耗羨歸公制度將明朝以來的附加稅改為法定正稅。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制止了地方官員對農民的亂攤派行為。這一制度一方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另外一方面也對整頓吏治、防止貪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康乾盛世,不應忽略雍正的承前啟後


四、整頓吏治

主要整治官場貪汙受賄、買官賣官、結黨營私、將朝廷下午發給百姓的補助佔為己有等虧空國庫錢糧的行為。

五、建立養廉銀製度

與整頓吏治相對應的養廉銀製度在古代稱為“厚祿養廉”,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高薪養廉。整頓吏治與養廉制度實際是防止貪汙而採取的雙管齊下的政策。同時整頓官場風氣,營造清正廉潔的官風。對國庫錢糧出入庫情況仔細清查統計,實施嚴格的獎懲制度。

六、設立軍機處

軍機處的全稱是辦理軍機事處,實際上是通過這種方式削弱大臣的權利,防止因黨派太多、聚訟紛爭而導致的朝綱混亂、管理困難。一些軍國大事由皇帝直接裁斷,進一步鞏固皇權。

康乾盛世,不應忽略雍正的承前啟後


七、建立秘密立儲制度

在古時候,皇子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而相互殘害的事情屢見不鮮,而雍正本人對此也感同身受。可以說是雍正經過血的教訓才總結出來的。明確立太子,相當於把太子處於一個眾矢之的的位置。秘密立儲,所有皇子都不知道未來的繼承人是誰,沒有了殘害攻擊的目標。並且每個人都會因為有一份希望而努力地去表現自己,這個制度至少保持了皇子之間相對的友善和安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子們的相互爭鬥和傾軋。

總結:上述雍正採取的制度和作為,實際上就是他對康乾盛世的貢獻。特別是前五項,對當時國庫的充盈、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等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雖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13年,但是在康熙朝和乾隆朝之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