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就算老了,人品也不會變好”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也講一個我親自碰到的一個老人。

好多年以前,可能也有8.9年了,一次和孩子到城裡去逛沃爾瑪,剛剛走上電梯,一位60多歲的老人(女),急匆匆的從我們後面撞過來,電梯上也沒有什麼人,就我們三,那老太太沖撞到我們也沒有說一句“對不起”,直接就走了,我們只感覺這老人好沒素質。。

進了沃爾瑪超市,我們慢悠悠的走到一賣水果的攤位前想買幾斤李子,剛剛選了幾顆,那老太太又來了,也是一把擠到我們前面,把剛剛售貨員倒出來的新鮮李子,急嚎嚎的往袋子裡裝……

遇到這種沒教養的人特別無語,不懂得什麼叫教養,什麼叫禮貌,眼裡只有她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壞人變老了,這種人從不把他人放在眼裡,永遠都是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



農民老姐姐


確實是這樣,有些人就算老了,人品也不會變好。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扶老人被訛詐的事件;也不會有老人在公交車上強坐女孩腿上;不會有公交過站老人強搶方向盤;也不會有廣場舞大媽擾民強詞奪理;更不會有在公交上摔倒賴上讓座小孩的無恥事情……這些道德淪喪的負能量新聞就是明證。我還想說一件事,在我們小區裡,為了方便居民活動休息,設置了很多木椅,在我家通往小區門的小徑上也有,經常有一位老人坐在那裡,一般人坐著休息時會自覺收腿,以免妨礙行人,他從不,他個兒高,腿長,就那肆意放著或者翹著二郎腿……每次經過時他直勾勾的眼神很讓人不舒服,但轉念一想,或許是老了,孤獨吧,坐在那兒曬著太陽,看來往的人群也是唯一消遣方式。心裡對他是同情的。電梯裡碰到鄰居說,看見他坐在那兒,口罩掛在一隻耳朵上,又是吐痰,又是擤鼻涕,對物業執勤人員的勸說惡言相向。這樣的一幕我雖沒親見,卻再也不想從那裡經過了,寧肯多走路繞過去。疫情當前,人人都響應號召,少出門,出門戴口罩。常常能碰到口罩拉到下巴下的老人,小小一個口罩見人品啊,戴好口罩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愛護。願怡情早點過去,山河無恙,人間皆安。[祈禱][祈禱][祈禱]






記憶在光年之外


我非常認同

還記得 有一次 我在公交車上,我旁邊有一個 老大爺 ,公交車上人很多,我上車的時候不小心被別人擠了一下,碰到他了,當時他就 來氣了,我說我不是故意的,他還不依不饒,說我擠他,,嘴裡還不停的說這小夥 咋這麼沒教養,當時我也就不想跟他計較,他還在說,我就走了,不管他,就這樣過去了。我當時很不服氣,後來跟我一起的同事說,現在是有些人就喜歡倚老賣老,你要知道 那句話 ,現在不是 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

後來 我一想也是,他們那一代那是那麼多紅衛兵,那麼多壞人,現在的確是壞人變老了。想想心理也平衡了。



大家可能認為我說的有點極端,不過 這事讓我遇到,不過現實中還是有很多 人是好的 ,我只是分享一下我的說法



愛彈琴蜀哥


“有些人就算老了人品也不會變好”,我對這句話作以下兩點分析,就會對這句話有充分的理解。

第一,人品的好壞不與生活習慣雷同,也不是所謂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就說與我同村的一位老大叔吧,年輕時“兇強俠氣”很不受人待見,在生活中經常與人爭吵,還大打出手。堪稱人品極差,後來在村裡待不下去了,35歲跑到外地打工,經歷了25年又從回故鄉,現在他與老家的人關係建立的非常和諧,他經常免費開車送小孩,老人去縣城醫院看病。老家修橋,修路,他都捐錢捐物。其實從他的吃飯穿衣和生活看,只是比其他人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點,他經常說年輕時太沖動,做事偏激不知世故.......“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所以說世事在變不能一概而論。

第二,就算是人老了,人品和格局也會隨之而變,樂聽讚美,淡然從容,善心觀世;管好自己的心,多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管好自己的口。方圓做人,圓通看事。所以,做人要把自己的高度和深度多與海納百川匹配,多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能一面看人,要賞識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不足,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善待別人,等於就是善待自己。


楊純


有些人,就算老了,人品也不會變好。這正應了一句老話,山難改,性難移!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潛移默化、一輩傳一輩!

為人父,為人母,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堂堂正正做人!行善積德,充分發揮正能量!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長大成人一定會繼承發揚父母的優良傳統!立足社會!

如若不然,就會成為社會上的跳樑小醜!鼠輩!遺臭萬年!




泰安方圓


“有些人,就算變老了,人品也不會變好”,贊同這句話。

人品問題與年齡無關,不否認有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多了就會改變一些對生活的態度和行為上的變化,但不能說他人品變好了,只能說本質就不壞。人品是一個骨子裡的東西,與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家庭教育有最直接的關係,通俗的講,假如這個孩子的父母都自私自利,虐待老人,心狠手辣,這個孩子長大後人品會好嗎?就是單純的一個“影響”,可以讓每一個人形成他獨有的品性,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其父必有其子(女)就是這個道理。根深蒂固的緣由是不容易改變的,如圖騰一般的牢固。

我見過一些品行極壞的老人,因為一點小利益他們可以在公共場合破口大罵,倚老賣老強加於人的行為令人髮指,難道活了大半輩子了還不知道廉恥嗎?當然我不是痛斥所有的老人,這只是少數現象,我是說人品與老少無關,這是本質問題,真正在生活中能隨時領悟,慢慢變好的人是一種能力,他是不會等到年老時才去改變的。




虎子de媽媽


贊同。人無貴賤,品有高低。人品層次的高低,不在於地位和財富,而在於他的見識修養。基本可以相由心生,以貌取人,分四大衰貴:1.層次低的拙劣炫富,層次高的低調淡泊。

2.層次低的迷信人脈,層次高的喜歡讀書。

3.層次低的兩面三刀,層次高的表裡如一。

4.層次低的忘恩負義,層次高的懂得感恩。

衰貴向來如此,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不如寄託於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叢林一棵樹


我認同,壞人老了也是壞人,只是他老了,並沒有人品的變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呀,壞就壞了反正也沒幾年了,老了。





重生者的春天


往往基因決定了一個人的品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天生會打洞。當然了,後天培養和嚴管很重要。現在流行一句話,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人35歲後,性格定型,很難改變了!人老了,若有些事想不開,心裡失衡,幹壞事更多。唯一一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個人分析,肯定是預見死後萬一入地獄,內心害怕引起的吧!


縹緲的我1828


完全認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