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國大兵鏡頭記錄下的塘沽風情(信息發佈於塘沽博物館)

拍攝這些照片的人是一位在1945年來過塘沽的美國老兵。說起這些照片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1945年美國大兵鏡頭記錄下的塘沽風情(信息發佈於塘沽博物館)


美國大兵逛塘沽布衣市場

2000年在美國波特蘭,塘沽人李先生和愛人外出度假。一天,他們在一家餐館用餐,當時餐館人很多,他們只能和兩位美國老人一起擠在一張餐桌上。可能看到李先生是亞洲人,桌上的一位美國老人與李先生聊了起來。當得知李先生來自天津塘沽時,這位老先生顯得特別高興,原來,老先生年輕時曾來過塘沽,並住了一段時間。由於這個原因,李先生和這位老人有了更多共同語言,離開時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從這之後,他們就會偶爾互相寄張賀卡,通個電話,感情也逐步加深,結下忘年之交。終於有一天,這位美國老先生決定送給李繼光一份禮物,這就是他自己拍攝、珍藏多年的記錄塘沽地區1945年景象的照片冊。

美國老兵記錄塘沽景象

1945年美國大兵鏡頭記錄下的塘沽風情(信息發佈於塘沽博物館)


海河碼頭為美國部隊運貨的船隻 賀瑞斯拍攝

這位美國老先生究竟是什麼人,為什麼會有塘沽區1945年的照片呢?記者從老先生親自寫的照片簡介中找到了答案:這位美國老先生名叫賀瑞斯C.瑟林(HoraceC.Thuline),原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師五團一營總部連隊一等兵。以下是老先生對拍攝照片時的情況介紹:

1945年美國大兵鏡頭記錄下的塘沽風情(信息發佈於塘沽博物館)


從大沽口錨地運送軍用物資到海河碼頭的船隻

“沖繩島戰役”於1945年7月2日正式結束,1945年8月28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師(包括五團)奉命到達黃海沿岸。由於塘沽和大沽口海域水淺,運輸船隊不得已在錨地下錨,由小船轉運進入海河。1945年9月2日,日本在華北投降,我們於9月11日在塘沽登陸。之後,我部立即乘火車抵達北平。我們駐於當時的美國公使館,那裡被日軍扣押的外籍人士幾天前剛剛被釋放。我營在北平的日期是從9月11日至10月30日。返回塘沽後,我在那裡一直呆到1946年1月14日(之後我返回美國並從海軍陸戰隊退役)。這些照片就是在塘沽駐紮時拍的。

1945年美國大兵鏡頭記錄下的塘沽風情(信息發佈於塘沽博物館)


由美軍警戒的解放路學校大街 賀瑞斯拍攝

李先生2001年回塘沽探親時把照片帶回國內,交給了他的父親收藏。在2004年他父親通過媒體瞭解了塘沽區正在徵集歷史文物的消息,便主動找到了有關部門,說明有一批塘沽老照片可以給塘沽博物館布展使用。如此這樣一個故事,幾經輾轉使我們見到了那些來自大洋彼岸的,保存了幾十年的塘沽老照片。

1945年美國大兵鏡頭記錄下的塘沽風情(信息發佈於塘沽博物館)


2004年在海河外灘接受採訪的賀瑞斯

為感謝賀瑞斯老人對塘沽的深情厚誼,2004年塘沽區委、區政府出經費專程邀請老人重返塘沽觀光旅行,時年他已82歲,身體矯健,精神矍鑠,手中仍然還拿著相機不斷的拍照,記錄著現在的塘沽。他不無感慨的說:“塘沽發展太大了,所有的地方已經無法辨認了,只有原來的軍隊駐地那片還能辨認出來,現在的新塘沽很漂亮,不可想象!”

1945年美國大兵鏡頭記錄下的塘沽風情(信息發佈於塘沽博物館)


賀瑞斯與當時的小管家合影

在觀光旅行期間還安排老人在天津市內和首都北京遊覽,他自己找到了原來波羅廣場閱兵的大概位置。在塘沽期間還試圖尋找與他合影的那位“小管家”,但未能找到。

1945年美國大兵鏡頭記錄下的塘沽風情(信息發佈於塘沽博物館)


手持相機的賀瑞斯老人

賀瑞斯先生在整個行程中興致勃勃,當時已經82歲高齡他,有22個孫子和28個重孫,真是子孫滿堂、人丁興旺啊。他說:“我的照片送給你們了,可以在博物館使用,不會出現版權問題,OK!”老先生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帶著對塘沽的牽掛和情誼,順利返回了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