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如何看待伍子胥引吳滅楚的叛國行為?

盜德高點


首先,是對國的概念的理解問題。

那個時代跟我們現在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西周兩百多年的時間,國家的概念根深蒂固一直是周朝,即便是到了東周,諸侯表面上還是尊奉周王室的,周王朝才是士子們心目中需要效忠的對象。伍子胥所處時代在春秋末戰國初,戰亂不休,烽煙四起,士子周遊列國尋求施展才華,圖功名謀富貴,已經是常事,吳起,商鞅,蘇秦張儀都是離開自己所在的諸侯國,他鄉做故鄉,故園的觀念已經很淡了。

而且,國家利益不等同於民族大義,前者是個政治概念,後者才關乎人品氣節。當時無論是楚國還是吳國,都是華夏民族,不同於後來漢朝之於匈奴,宋朝之於蒙古人,明朝之於女真人,民國之於日本人,那種叛國投敵是真的要被唾棄一萬年的,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背上千古罵名沒有任何爭議,如石敬瑭,秦檜,汪精衛那夥人。


其二,是楚平王無道在先,伍子胥的忠是對吳王而言。昏庸無能可恕,無道天理不容,霸佔兒媳婦不說,還為了一個女人狠心殺自己的兒子,無緣無故殘害忠臣,這種無道昏君,是沒有任何理由效忠的,掘墳鞭屍算是便宜他了。

還有,對於伍子胥來說,很年輕的時候就離開了楚國,是吳國給了他施展才華的機會,出將入相,建功立業,報仇雪恨,在他眼裡,吳國才是自己的國家,而不是那個給他留下痛苦回憶的楚國。看後來,輔助吳王闔閭稱霸諸侯,輔佐太子夫差穩固江山,忠言逆耳,讓自己落得個賜死的下場,然而始終是忠心耿耿。從這個角度看,他是做到了對國家和君王的忠誠的。


其三,說是伍子胥引吳滅楚,更是無從談起。闔閭還沒有登上王位之,吳楚兩國就已經勢不兩立了,他本人還帶兵對楚國作戰打了勝仗,所以刺殺吳王僚大權在握之後,滅楚是志在必得的。就算沒有伍子胥,還有百戰不殆的兵聖孫武,而且他本人也是久經戰陣的,只不過借伍子胥報仇作為出兵的藉口,顯得名正言順,讓這一目標更快實現罷了。伍子胥要的不是滅楚,而是報仇,是楚平王及其子孫的鮮血。


所以,伍子胥於情於理都是沒有過錯的,不存在民族大義的問題,其勇,其智,其忠,其孝,都可以作為世代傳頌的楷模。



柳影看歷史


不加區分現代民主國家和封建專制、獨裁專制國家,空談“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簡直是胡說八道,有混淆是非、魚目混珠之嫌!

談到國家利益,就要分清什麼是國家,就要釐清國家利益和國民利益之間的關係。


國家是指具有相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國家由三要素組成:國民(民族)、土地及政府。

在現代民主國家,國家屬全體國民所有,國民是國家的主人。民主國家的政府是由全體國民(僅指具有完全公民權)通過選舉產生,代替國民執掌國家政權、行使國家權力的機構。這時國家(政府)代表了絕大部分國民的意志,國家利益代表了絕大部分國民的利益,這時說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是正確、合理的。

而在封建專制、獨裁專制國家,國家為某一家一姓或某一組織所竊取,國家政權掌握在某一家一姓或某一組織手裡,政府權力在其內部私相授受,不具有民眾代表性、合法性。封建專制、獨裁專制國家僅代表著某一家一姓、某一組織的意志,此時的國家利益也僅是指某一家一姓或某一組織的利益,這時說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就是強姦民意、搶劫國民利益,是留盲無賴言論。

伍子胥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當時是奴隸社會晚期、封建社會早期,各國為一家一姓所有,各國政權為一家一姓所掌控,所謂的國家利益也僅是代表一家一姓之利益。此時國家利益凌駕於國民利益之上,國民就有權反抗掌權者以國家利益之名剝奪國民利益之實的暴行。

伍子胥原為楚人,其父兄皆在楚國為官。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因捲入楚國立儲之爭遭小人誣陷,一門老小皆被楚平王誅殺,伍子胥僅以身免逃至吳國,被吳王闔閭委以重任。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

正所謂“君不正,臣投他國;父不慈,子奔他鄉”。

楚平王殘暴不仁,以國家之名行誅戮之實,以國家利益之名行剝奪國民利益之實,死而被戮屍、國破而家滅,徒留下千古罵名。

伍子胥為父報仇、反抗暴政,彰顯了中華民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逼之”之大無畏反抗精神,留下了千古美名。


村野散人


口號混亂,上小學的時候記得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國家的形成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人民,人民又是由一個個人組成,歸根結底還是:個人利益高於一切!

中國有句古語: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統治者為了愚民,更好的統治人民,灌輸一些錯誤的思想:什麼沒有國哪有家(人類進化是先獨居再組建家族到再到部落然後才形成國家)什麼忠君愛國(就是不提勤政愛民)什麼拋棄小家為大家(忽悠別人可以,輪到自己想都別想,賴在權力座位上不到死不下臺)...

事實上社會上出現的所有不安定因素以及刑事案件恰恰都是因為個人利益受到損害或者故意損害他人利益造成的!所以,保護個人利益私有財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伍子胥因為碰到一個暴虐無道的王,家破人亡,不得不逃離家園!古語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伍子胥借他國的力量報仇雪恨,並把楚王拉出來鞭屍的行為也就無可厚非了,這也是歌頌伍子胥各種戲曲千年傳唱的原因!


用戶54723033985


我們在喊口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名與實的問題,這實指的是什麼很重要很重要,是一切問題的核心。


否則談起問題來要麼就是溝通不了。要麼就是你講你的,他講他的,要麼就是都迷迷糊糊不明所以。


要說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它所實指的是什麼呢?國家的什麼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統治者利益?大多數人的利益?如果這個實都搞不清楚,那實際就是迷迷糊糊,要麼就是瞎講。


像這種口號多呀,但是究竟講的實是什麼的很少有人去想。但是如果搞不清楚根本,就是盲目的,在人是這樣,在國家也是這樣。凡是務本最為重要!


因為條件是會變的,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嗎?我們先看國家利益之本是什麼,國家是人的集合,首先國家要保護裡面的人的利益,當這裡麵人的利益受到外來侵犯的時候,國家要代表人們起來鬥爭。時候有國才有家,國家鬥爭失敗了,所有人都會遭殃。這時候國家的利益就是在我們個人之上的,這是務本。

國家相對於代表少數人的利益來說,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正確的,是務本的。


當我們不知道國家的利益是什麼的時候,就高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這個是真理嗎?

如果商紂夏桀對你大談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你願意接受嗎?


所以凡事要務本。


伍子胥也是當世之英傑,那時候有句話叫春秋無義戰。打來打去都是些流氓行徑。而且那時候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也基本上是割裂的,與今天完全不一樣,不像現代國家,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以及人民利益是高度統一的。


所以伍子胥跳槽伐楚,和我們提出的這句話的義理來說。是關公戰秦瓊,不在一個時空裡,所以無法套用這種標準來評價。只是戰爭的災難性和破壞性我們要充分認識。所以爭霸戰爭也多是不義的。


但是伍子胥無疑是特別值得歌頌的,他精神上的強大,勇猛和魄力,如此的剛毅和執著。這在歷史上是少有人與其比肩的。這種剛猛的靈魂,也讓人認識到——人可以如此英雄!這種勇猛的精神也帶給後人以巨大的勇氣和激勵!


所以伍子胥的精神是種屬於我們民族的,看到這其中無比的精神財富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才是務本!


晴之黎明


伍子胥的31吳滅楚符合中華傳統文化,是正義之舉,也是愛國形為,心懷天下,救民於水火具有超前的現代價值觀理念,幾千年的孺家學說講三岡五常,君為臣岡,君不正,臣投它國,父為子岡,父不正,子投它鄉,夫為妻岡,夫不正,妻可改嫁,看看,說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這哪有等級觀念,平等的,你君主昏庸殘暴,濫殺無辜,伍某人就投它國去了,戰國時七個國家相互攻伐,就是要引領發達國家消滅反動暴政,拯救災難深重的:祖國,解放了罪惡的統治者,建立新國家,楚國人民站起來了,這才是真愛國,孺家宗旨是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人權大於主權,人民才是國家主人,皇帝為人民服務,是人民的公僕,國家利益只能是人民利益的體現,看看,這偉大思想理論比現在西方還要超前,自已祖國發生了人道主義災難,主權和愛國不能成為獨裁暴政愚弄人民的遮羞布,挖其墳,鞭其屍,人民彈冠相慶,一個嶄新的楚國誕生了,這偉大做壯舉,留名青史,仁義禮智信,忠孝,全佔了,任何學說都是發展的,都不是教條化,極端化,極端化了就成了宗教了,古代君王是國家的象徵,國家的聚凝力,古人推崇的忠君面對昏庸的暴君也是殺或廢再另立新君,這才是忠的精髓,這才是忠國愛國,就像現在西方的皇室一樣,僅是國家象徵,伍子胥只所以被千古傳頌,是他遵守了中華傳統文化,


騎馬神魚


在封建社會,所謂的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工具而已,並不是普通百姓的,所以,統治階級之間的殘酷鬥爭,也無法用所謂的“叛國”來定義,他只是挑戰了統治階級利益罷了!

伍子胥引吳滅楚,成功了他就是英雄,不成功他就是草寇。

就像是元朝和清朝,外寇成功的打敗了漢族,併成功統治了漢族,他們就成了合法的國家統治階級,如果像唐朝,宋朝,明朝,外寇被打敗了,就出現了岳飛,楊家將,文天祥等民族英雄。


財經耕耘客



乖兒子黑蛋


伍子胥及其父親都是楚國朝中命官,特別是伍子胥本人是個知名的戰略家!只是因為楚國王朝更迭受到了政治鬥爭的牽連,父、兄均被楚平王所害!伍子胥也被朝庭追殺才被迫千辛萬苦地逃至吳國,後輔佐吳王,且成就了吳國的霸業而滅了楚國!並把楚平王羋棄疾的屍體從墳墓裡掘出抽打三百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鞭屍事件,楚平王為其淫亂及昏庸無道付出了恥辱的代價!……,因此,兩千多年前的伍子胥引吳滅楚事件,不是伍子胥背叛了楚國,而是楚國拋棄了伍子胥,同時,伍子胥移民吳國成為吳國臣民,效忠於吳王之朝庭當屬愛國忠義之士!另外,伍子胥鞭屍雖然有洩私憤之嫌疑,但是,此行為恰恰也是對腐朽無道政權的另類批判!有警示後人之效應啊!

當今世界上,仍然還有類似楚平王羋棄疾這樣的“獨裁者”,其國內也存在類似伍子胥這樣的“反對派”,若是被某個不懷好意的超級大國盯上併為自己所利用,是很容易產生新世紀的“伍子胥引吳滅楚”事件的哦!


手機用戶62670333057


不要用現代人的道德觀念去綁架一個古人,古今道德觀念不同,不要以今人是否叛國的標準去評價一個古人的是非對錯,因為不同的時代,人們的是非觀念不同。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國與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古代的國家是由 一個強勢氏族聯盟統治眾多弱小氏族組成的軍事經濟共同體,即是國家。

實際上,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在國人心目中,家祖是第一位的,所謂的國家,就是有家族組成的同盟。當國家與家族利益發生衝突時,就造反。官逼民反,就是這個道理。你能說農民起義是叛國嗎?

什麼叫叛國,背伍子胥的行為不是叛國,是叛主。因為當年天子為周天子。伍子胥出生在春秋戰國時代,不論吳國、越國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這些國家是周朝分封的諸候國,統歸周天子管。各個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但不是獨立的國家,各國人才互相交流,諸候國之間人民也互相通婚。到了伍子胥時代,是春秋未期,周天子統治軟弱,各諸侯國開始相互戰爭,兼併。


南極冰火


伍子胥並非叛國,是楚王偏聽偏信讒言,錯殺了他一家老小几十條人命。所幸天無絕人之路,那天,伍子胥正在外辦差,才逃過一劫!

伍子胥引吳滅楚是為了報私仇,這一點也不假,但說他叛國,未免有點上綱上線,小題大做!那個時候正是春秋五霸鼎盛時期,一些文人墨客和仁人志士都有自由選擇國家的權力。伍子胥雖為楚國人,可楚國呆不下去,楚國於他有不共戴天的家仇及殺身之禍!換著誰,誰也過不了這道坎?

伍子胥引吳滅楚不單純是為了公報私仇,吳國滅楚也是當年吳國的戰略目標之一,與後來的吳國伐越屬於同一範疇,如出一轍。吳王只不過是賣個順水人情給伍子胥,好讓伍子胥為吳國效力,忠貞不二!

伍子胥在吳國,深受吳王信任和老百姓的愛戴。伍子胥具備非凡的政治頭腦和傑出的軍事才能,短暫的幾十年時間,就將吳王治理得秩序井然,國富民強!後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攜范蠡及民間美女西施來吳國稱臣,矇蔽了吳王夫差的雙眼,挑撥吳王夫差與伍子胥之間的君臣關係,使吳國一步一步由強盛走向衰落!

伍子胥早已看穿了越王勾踐的陰謀及所作所為,多次提醒吳王,嚴密監視越王勾踐的狼子野心,防範於未然?吳王夫差由於得到了西施,如獲至寶,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朝廷上下,奸臣當道,謠言四起!伍子胥憂心如焚,最後鬧得君臣決裂,自刎身亡。臨死前,伍子胥告誡國人,死後將他的兩顆眼球挖出來,掛在城門上,他要親眼看到越王勾踐的大軍踏平吳國。十年後,越王勾踐親率大軍滅了吳國!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伍子胥,令人感嘆!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伍子胥引吳滅楚定為叛國罪,那既是對歷史的不尊重,也是對伍子胥天大的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