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7年的時間

晏興玲從一個打工妹

誤打誤撞成為一家網紅餐廳的老闆娘

她所成就的“雙喜鐵板燒”

坐落於珞珈山街東湖村

千迴百轉的巷子裡

“雙喜”憑藉著頑強生命力落地生根

如今

更是成為不少武大學子心目中的“白月光”

人間

“鹹香”“下飯”構成“雙喜”的最多評價組合。用天然植物原料製作而成的秘製醬汁,醇香濃郁,既保證了可食用性,又增添了菜品的鮮美程度。

逼仄的廚房內,掌勺、翻滾、爆炒,混合著各色香料,十幾平的房子裡瞬間飄香四溢。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雙人用餐,兩葷四素是標配。牛肉、魷魚須、土豆、萵苣、熱乾麵安靜地“躺在”棕色鍋底上,濃濃的香味成為引誘客人的“絕密武器”。

夾起來時,周身還裹著醬汁,一口下去,味蕾和感覺神經大大被滿足,卻不止於此。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本圖來源@長江日報最武漢
上午十點,客人陸續而至。掃碼下單後,服務員上前詢問辣味、確認菜品,再到端鍋上桌,總共不過一刻鐘。

狹窄的空間裡,熱騰騰的飯菜、五顏六色的汽水,夾雜著客人的談笑風生,小小世界,自成方圓。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本圖來源@長江日報最武漢

晚上七點,“雙喜”迎來了小高峰。“看著這些年輕面孔,我的心境也變得平和。”晏興玲用手順了順劉海,披上了因做事放置一旁的藍色羽絨服,面容恬淡。

“煜玲雙喜”

很多人只知“雙喜”,卻忽視了諾大門牌上只佔零丁一角的“煜玲”。

晏興玲有一個兒子,如今8歲,也正是這個孩子的到來,讓她走上創業這條路的決心更加堅定。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2011年11月,27歲的晏興玲在廣州順利生產。回到家鄉襄陽後,一直從事於服務行業的她開始琢磨如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只想多陪陪他。”幼年喪母的晏興玲從小母愛缺失,這使得她更加想將這種陪伴彌補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

由於以往的工作經歷,晏興玲對餐飲比較熟悉,一來二去,創業的念頭在她心裡蠢蠢欲動。

“孩子出生後我便一直做準備。”考慮到燒烤和火鍋的時節性較強,晏興玲選擇了在當時還較為陌生的鐵板燒。

“沒有別的,投資小,就算失敗了我也可以重頭再來。”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兒子一週歲那天,辦完酒席後的晏興玲覺得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喊著催著,好似要將她吞噬掉。

鬼使神差,晏興玲泡了杯牛奶,將奶瓶放在剛被哄睡的兒子旁邊,提著箱子隻身來到一早看好的門店,繫上從漢正街批發的圍裙,翻開了她的人生新篇章。

‘煜’是兒子名字的最後一個字,‘玲’是我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既是兒子的一週歲,又是店鋪開張,故取名‘煜玲雙喜’”

“第一槍”

2014年的冬天,晏興玲隻身前往武漢大學正門口,厚厚的一摞宣傳單,是她今天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自從開業以來,店子的生意便不算太好。夜裡反省時,晏興玲發現附近居民幾乎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平日裡早出晚歸,吃飯的時間都十分緊湊,更別談下館子。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本圖來源@WHatplus

不斷搜索現有的回頭客,她的腦海中呈現的全是一張張年輕面孔。“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學生身上都自帶著一股書卷氣,我也經常與他們交談。”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東湖村地理位置特殊,既是城中村,又依附在武大腳下。結合實際情況,晏興玲將思路捋順,打響了挖掘目標顧客的“第一槍”。

“給自己定了任務,每個星期最少要發5000張。”回想起當年的情景,晏興玲不自覺笑了笑。

一年多的時間,從武大正門到東西門,再到各個後門,她就像一個陀螺般,不知疲憊地旋轉著。

“我很幸運”,晏興玲說,也許老天不會放棄任何人,當她付出了精力與時間,回報也在慢慢向她招手。

“網紅”

晏興玲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當生意漸漸好起來,波瀾不驚的日子開始有了改變。

隨著“雙喜”名氣的提升,不少媒體走進這條巷子,找到了晏興玲。兩年不到,“雙喜”成為新一代“網紅打卡”餐廳,分店也於虎泉、東湖村相繼落地。

如同普通人被冠上“網紅”的標籤,負面信息噴湧而至,有時只是騎著電動車去批貨,路上也能經常聽到謠言。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剛開始的那段日子,晏興玲曾一度睡不著覺,半夜驚醒總會想,她到底做錯了什麼?

她用過很多種方法試圖改變這種現狀,卻無濟於事。日復一日,晏興玲便不再理會外界的看法,“只想堅守初心將店子顧好,因為這是我能為孩子做的唯一一件事。”

小巷深處的這家鐵板燒,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在她心裡,兒子既是軟肋,更是鎧甲。她能因兒子的一個小感冒揪心不已,也可以為兒子抵擋住一切危險。

晏興玲經常教育兒子,要學會分辨是非,做一個善良的人。7年的時間,“網紅”這個詞讓她得到了很多,卻也遇上了很多困難,她必須得承受,她也能夠承受。

“我的肩上扛著的不僅是三家‘雙喜’,還有東湖村的名聲,更是兒子的一片天地。”(珞珈山街黨工委 珞珈山街辦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