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全國各地鄉村振興搞得風風火火,然而明明戰略總要求寫的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了很多村莊裡卻都總結為了四個字——旅遊振興。彷彿旅遊業已經成為了提升生活水平的不二法門。


很多人說,一個破村子,不拾掇拾掇搞幾個人造景點,再搞搞宣傳活動門票促銷,哪有樂意來?沒人來怎麼賺錢?這話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錯就錯在“人造景區”不是唯一的方法,卻是最容易的方法。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無人問津的“特色小鎮”


很多人寧可選擇這條道路,也不願意走產業開發、基礎民生、資源盤活的路子。於是天南地北的村子裡都出現了一模一樣的“當地特產”:溪流上的爆款水車、賣各種珠子串串的義烏小商品店、走遍天涯的臭豆腐和奶茶店……


難道就沒有不是為了遊客,而是從村民真正的需求出發搞建設,尊重村莊真正的傳統文化,從根源上吸引村民迴流創業的村子嗎?有,但是很少,在上海南郊的青村鎮吳房村就是其中之一。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吳房村

從名不見經傳的落後小村到如今人們口中的“桃花源”,上海第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的吳房村,也面臨著中國許多村莊的“代表性”問題:農業發展緩慢而且即將後繼無人,村莊平平無奇留不住年輕人也帶不來遊客……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吳房村

但是改造初具規模的吳房村,有著風景宜人的桃花林和淳樸的民風,卻並沒有成為遊客趨之若鶩的“網紅打卡點”,而是靜靜地以自己的魅力和逐漸成型的產業生態,長成一幅美麗鄉村該有的模樣。


問題一

“人老、地老、樹老”,桃農後繼無人

解決方法

產業轉型


沒有哪個村子會真的“一無是處”,吳房村的特色農業名片就是這裡的“奉賢黃桃”,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青村鎮就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黃桃之鄉”。


先別羨慕,奉賢黃桃名聲雖然響亮,但是吳房村可幹得不怎麼樣。吳房村是長期屬於“經濟薄弱村”的純農地區,村內開支長期仰賴財政轉移支付和綜合幫扶,老百姓自己也“口袋空空”,零星的種植幾畝黃桃已經是這裡村民收入的“最後一根稻草”。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改造前的吳房村

而且老一輩的桃農很難再把後代留在田裡吃苦,大多數都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困境。不是不想做,而且沒力氣做,沒有人去做。


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吳房村開始了產業轉型:把通過土地流轉方式,逐步對桃農的土地進行回收,今後種黃桃的整個產業鏈將交由村裡統一管理。


不僅如此,只要村民願意,宅基地也能一併流轉給村裡,用於建造或改建成民宿。年久失修的房屋就拆後重建,新一點的房屋則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改建,最後建成一批外觀風格統一、錯落有致的民宿、創業辦公樓等。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吳房村的鄉村振興示範村項目中,一期工程為先行先試區,佔地面積358畝,涉及吳房村1、2、9三個小組,75戶村民。主要建設為創意文旅鄉村片區,內設產業板塊、創業板塊、活動板塊及配套板塊,定位為一個集黃桃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為一體的園區。


其中包括鄉村青年雙創中心、鄉村美食部落、鄉村閒憩室、生活驛站、村民之家民宿、鄉村文創體驗館、自然教育課堂等項目。以創業激活村莊發展內生動力,以能夠在此創造價值的人和事為主,路過消費的遊客則只為輔助作用。


桃花可以打造成觀光項目,桃膠可以與美容保健產業結合,桃核可以結合雕刻技藝成為工藝美術的重要載體……依照產業融合思路,吳房村計劃以黃桃為核心,跳出傳統農業的束縛,形成產業聯動發展,絕不以所謂的偽旅遊村莊固步自封。


問題二

村子要改造,又不能丟了文化

解決方法

規劃先行,守住文化


其實一年前的今天,吳房村毫不起眼。灰暗、低矮的農房,破損不便的村道……除了深藏村裡的一顆百年老榆樹、一幢百年老屋,能喚起本地人的共同記憶外,幾乎說不出什麼故事。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改造前的吳房村

然而在今年5月,吳房村一期改造項目揭開面紗後,每週都會有不少市民到此探訪,周邊的老百姓更是把這裡作為休閒周邊散步的好去處。背後付出的,可不僅僅是一支施工隊而已。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富有鄉野氣息的圍牆

吳房村的整體風貌設計源於著名中國畫家吳山明老師與吳揚老師聯袂創作的《桃源吳房十景圖》,後續的整體規劃、建築、景觀、風貌設計都源於這幅《桃源吳房十景圖》。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桃源吳房十景圖》

為了全面提升吳房村的整體風貌,中國美術學院設計總院創新性地提出全域設計概念,將視野所見的每一處風景,都納入綜合設計範疇。這種工作方式,彌補了傳統專項設計所忽視的整體風貌的把控。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曲岸波橋

但是說到實實在在的規劃建設,可不能光靠一幅國畫。在整個奉賢區,青村鎮是最早啟動鄉村規劃的。2018年8月,吳房村獲批入選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時,《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村莊規劃(2018—2035)》已經同步出爐公示。“不規劃,不動工”的原則,貫穿著吳房改造建設的始終。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三分黑,七分白

建設過程中,通過田園景觀規劃和風貌設計引導,施工方先期對古宅、古橋、古牌坊等歷史文化古蹟資源進行梳理後,修舊如舊;再把江南水鄉元素和海派民居特色融入整體風貌管控之中,一點點刻畫出綠田粉牆黛瓦、曲徑迴廊古木、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桃花村。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這種規劃先行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吳房村改造項目得以在合理、專業的指導下有序開展,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反覆,並且各工種設計團隊常駐現場,全域指導施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不斷迭代施工方案,以確保“所見之處皆風景”。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在保留了田間作物、水系河道和古樹的前提下,建築設計師考慮最多的是如何保留吳房村的歷史印跡。建築師在改建或是修復的時候,充分調研了吳房村的歷史建築和周邊環境。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人行小路以老石板、小青磚、鵝卵石等元素鋪就而成

建築基調汲取了吳房村原貌最淳樸的粉牆黛瓦風格,為了與桃花的相映成輝,建築的色調以素雅為主,柔美的坡屋面流線、樸實的木飾線條與窗框、步移景異的村落景觀,展現出海派水鄉的柔美和鄉野風貌的淳樸自然。

問題三

村子平平無奇,先天條件平庸

解決方法

盤活資源


在市場資本進入吳房村以前,區裡、鎮裡乃至村裡都已經仔仔細細盤算過這筆賬——“村裡有啥?靠啥吸引別人?”算來算去,這個長期屬於“經濟薄弱村”的純農地區,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這1447畝農用地和481戶空置率極高的宅基地。


農民為什麼資源把宅基地交出來?最直接的還是看收益。一期項目中,61戶村民把自己的房子,以20年租期流轉給了村委會,再由村委會出面,轉租給企業。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老百姓得了多少實惠?以吳房村119號民宅為例,房屋共255平方米,以前老百姓自己出租,一年頂多收入0.48萬元,現在租給村裡,租金收入5.23萬元,漲幅十倍都不止。而村集體經濟,也靠著宅基地轉租留足了賺頭——企業年稅收必須達到200萬元以上才能進駐,這筆稅收中的一部分和後續產生的紅利,也將落實在村集體的賬上。稅金加租金,宅基地真就成了老百姓的“金飯碗”。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除此之外,原先散落在村民手中的700畝農用地,也趁著這次改造一併收回,目前已流轉85%,未來將會用來實現黃桃的集約化種植。村民不再當“桃農”,而是可以受聘成為大型黃桃合作社的“養護專家”。


一期園區還為村民和入住團隊等多方對象提供物業管理、頤養公寓服務管理等公益性就業崗位,也優先招錄本村村民,吸納富餘勞動力,人均就業月收入2500元,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有了轉變的機遇,農民,不再是“一輩子的職業”。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根據青村鎮總的測算,項目建成後預計實現區域內村民戶均年增收10萬元,其中租金戶均3萬元、分紅戶均3萬元、就業收入戶均4萬元。

問題四

為村民而建,還是為遊客而建

解決方法

從村民喜聞樂見的角度出發


為遊客而建造的村子長什麼樣?水車、紅燈籠、石板路、遊客中心、大廣場、義烏小商品、風雨橋、黃色琉璃瓦不分東南西北一切統統上陣,一模一樣的石板路,樣式統一的大紅燈籠點綴著培訓學院出身的“古建師傅”打造的清末官式建築……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千篇一律的水車

遊客都快看膩了,天天居住在這裡的村民看著能有意思嗎?


總體規劃有了,“為村民而生”的設計,就決定於無數個細節。而吳房村的每一個角落裡,都能發掘到能讓村民為之感到喜悅的設計。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吳房村“人字橋”

在村頭種植的桂花樹下,擺放上一塊刻了“福”字的石頭,討的就是“富貴”的好口彩;新建的一座橋欄上,用的是村裡拆房子留下的瓦片,一塊塊清洗乾淨後,疊合成波浪的形狀嵌在裡面;村民不要的瓶瓶罐罐、磨盤等農耕用具,則被佈置成了景觀小品;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在百年老樹櫸樹旁的竹林,開闢出一條環形步道,讓人即可置身其中,又能移步換景;村民們原來散養的蝦塘、魚塘,則被統一改造成整齊劃一的魚塘,既可以舉辦釣魚比賽,又可以讓來遊玩的市民體驗鄉村的垂釣生活。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村裡的一座百年老宅,按規劃之後將建成一座村史館。這座百年老宅較為完好地保留了當年的建築風貌,因此在施工中他們會將後期安裝的鋁合金門窗拆下,改回中式木頭窗、門,力求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房屋頂上的青磚則要一塊塊拆下衝洗,並進行防水處理,再一塊塊被安裝回去。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青磚還是那些青磚的,老屋還是那座老屋,但是一切都被注入了新的精氣神,變身為村民願意住,年輕人願意回來的美麗鄉村。


研說


多少村莊苦心經營,找來“打包服務”的旅遊公司,結果卻照搬了附近最有名的村莊規劃,落得一個無人問津的“山寨村”的下場。


反觀吳房村,以發揮村莊原有文化與產業最大潛能,提升風貌的同時打造核心產業鏈,倒也迎來了社會各界關注與媒體播報,主流媒體播報就達到十餘家,其中不乏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華社官方這樣的大牌媒體。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這樣的“網紅村”,有著自己的活力與操守,村民生活得怡然自在,創業者在這裡發光發熱,駐足的遊客也將被這裡的真性情打動。被認真對待的美麗鄉村,本就該如此。


別用偽文旅掏空村莊!“你若不來,我亦安好”的村莊就在上海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