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2月27日至3月9日,12天內,浙大二院相繼完成6臺肺移植手術。其中年齡最小的12歲,年齡最大的67歲。6例肺移植手術中,一位捐贈者捐獻的一對肺源通過2臺移植手術使得2位患者重獲新生(一臺雙肺移植、一臺單肺移植),其獨特手術方式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3月9日14時許,浙大二院4號手術間就像往常一般忙碌,但不同的是,這裡正在為一名患有國內罕見家族遺傳病的12歲少女“換肺”。3.5小時的手術時長,於這名少女來說,也許能換得一生的平安健康。


她,叫小靜(化名),6歲時就開始出現咳嗽、咳黃色痰,還伴有發熱、胸悶,家人便帶她在河北當地醫院看病。但是沒想到,自此就開始了長達六年輾轉就醫的艱難旅程,在這期間,小靜症狀反覆發作,長期住院治療,小小年齡便承受著巨大的身心痛苦。在她8歲時,終於在北京確診為“家族遺傳性疾病肺囊性纖維化(CPF)”


這是一種具有家族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的先天性疾病。在北美洲白人中,每2500人中大約有1人受累,25人中有1人為攜帶者;但在國內,極其罕見。作為一種外分泌腺的病變,胃腸道和呼吸道常累及,且以呼吸系統損害最為突出。在常年患病過程中,患者常受炎症侵襲,全身營養狀況不良。


與死神鬥爭的每一天,都舉步維艱。小靜就像世界上其他CRF患者一樣,接受著加強化痰、清理氣道、控制感染、補充胰酶等對症治療,但是肺部已經逐漸出現纖維化,就像一塊漸漸變得僵硬的石頭,不知哪一天就再也沒有彈性。


專家告訴小靜家人,肺移植,是唯一而且有效的治療手段。2019年9月,小靜一家加入肺移植的排隊大軍,期待著奇蹟發生。經過半年的苦苦煎熬,他們終於等到了好消息。


2020年3月7日,小靜一家經人介紹來到浙大二院,這是他們輾轉求醫的第四家醫院。在綜合ICU,小靜即將接受雙肺移植。CRF的兒童肺移植,這在國內開展較少。


綜合ICU的盛景慧博士說,在小靜入住後,醫護人員為她用上了ECMO,讓她疲憊的肺暫行休息。並將肺移植手術的時間和大概過程詳細告訴小靜和家人,讓他們能夠清楚地知道即將面對什麼。


3月9日下午,浙大二院吳明教授肺移植團隊為小靜進行了雙肺移植手術,3.5小時的手術時長,對於在手術室外等待的家人來講,無限漫長。他們焦灼的等待,希望這場手術可以逆轉小靜痛苦的命運。


手術順利結束。感謝捐獻者的大愛,現在,兩片健康的肺正在小靜瘦削的胸膛裡活躍地舒張。


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小靜正在逐步康復

昨天,小靜已經撤除了ECMO,氣管插管也已經拔除,正在用無創呼吸機幫助過渡。由於術前醫護人員進行過詳細的健康宣教,所以這名12歲的女孩可以非常適應地配合呼吸機幫助呼吸。之後,醫護人員還要幫助他渡過抗感染、抗排異以及加強營養等多項大關。


疫情期間

12天內完成6臺肺移植手術


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浙大二院吳明教授肺移植團隊

2月27日至3月9日期間,短短12天,浙大二院相繼完成6臺肺移植手術。6位患者中,小靜年齡最小,只有12歲,年齡最大的67歲。有3位患者來自浙江省內,3位來自省外(分別為福建省、江西省和河北省)。除了小靜是國內罕見的家族遺傳性疾病肺囊性纖維化(CPF)疾病外,還有一名患者患有無肌病性皮肌炎(ADM)所致的間質性肺炎。目前,6位患者術後均已成功撤離ECMO支持,生命體徵平穩,進入後續康復治療中。


浙大二院胸外科吳明主任表示:疫情之下,器官捐贈更為稀缺,能有幸得到捐贈的患者,我們應該盡一切所能幫助他們。


2月27日

第1、2例肺移植的肺源來自同一位捐獻者,(疫情下的生命接力!浙大二院鼠年首場器官移植,六生命獲新生)他捐獻了1心2肺1肝2腎和一對眼角膜,使至少6位患者重獲新生。為了不辜負疫情之下的大愛,浙大二院綜合ICU反覆排查新冠,並對捐獻者進行器官功能維護,確保萬無一失。


這兩例肺移植的手術難度極高,捐獻者的右肺給了一位67歲,體重只有34公斤的女性,由於患者過度消瘦,胸腔太小,肺的大小不匹配。肺移植團隊將右肺一分為二,其中右中下葉作為右肺,右上葉作為左肺。

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患者在康復鍛鍊,她說:我想回家,我想家人了。


捐獻者的左肺移植給了一位67歲的男性,作為其左肺(單肺移植術)。


在疫情期間,肺源極其稀缺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肺源,為2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帶去新生,這種肺移植手術方式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3月3日


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患者術前肺部病變嚴重,病情極重

這是一位4天前從外院轉入的重症患者,病程2月餘,呼吸機、ECMO支持29天。入院時,ECMO和呼吸機均需純氧支持,搬運時血氧飽和度僅維持在70%左右。經過多學科討論,患者被確診為

無肌病性皮肌炎(ADM)所致的間質性肺炎、呼吸衰竭、肺不可逆纖維化,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進行了搶救性肺移植,手術順利,目前已經成功撤離ECMO。


3月5日


老宣是一位64歲、等待肺移植的浙江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他,一直想出去走走,他說:”家裡條件好了,但是不能出去旅遊、活動,別人走100米,我只能走1米。”3月5日,老宣終於等來合適的肺源,順利完成了雙肺移植手術,他激動地說:“我一定積極配合康復治療,我想擁有正常人的生活。”

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老宣在進行康復鍛鍊,他說:出院後我想出去旅行,以前別人走100米,我只能走1米,現在我終於可以自由行走了。


3月8日

因為塵肺導致呼吸衰竭,老楊近幾年來只能呆在家裡,靠吸氧維持日常基本活動,肺移植是一家人最大的期待。3月8日,老楊成功進行了雙肺移植,術後第二天撤離ECMO和呼吸機。今天已經在積極進行肺功能鍛鍊了。老楊說:“春天來了!”


感動!12天6臺肺移植其中一例1人肺救2人命,為全球首例成功嘗試

3月9日

患有家族遺傳性疾病肺囊性纖維化(CPF)的小靜(12歲小患者)成功接受了肺移植手術,迎來了新生。

完善的疫情期手術流程

放心看病、安心治病

_

術前,仔細排查新冠肺炎感染,完善流行病學史篩查、體溫測量、血檢、多部位新冠核酸檢測以及CT等檢查;

_

對患者家屬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排查;

_

組織多學科討論,制定詳細的疫情期間肺移植圍手術期診療計劃;

_

圍手術期嚴密監測體溫、感染指標等。

浙大二院院長王建安

疫情防控力度不變,搶救危重病人的力度也不能變!

不讓一位員工感染,更不能讓一位患者因我們的疏漏而感染。


針對疫情的手術流程改造是浙大二院建設嚴密防疫體系的一個縮影。12天6例肺移植,從術前診斷、評估、新冠肺炎排查,麻醉手術流程到術後重症監護,每一步計劃周密詳盡,嚴謹科學,在院領導和醫務部的組織下,浙大二院綜合ICU黃曼主任、胸外科吳明主任、麻醉手術部嚴敏主任、呼吸科徐浩副主任醫師、風溼免疫科薛靜主任醫師、手術室錢維明護士長、綜合ICU曾妃護士長等專家醫護團隊反覆討論確定治療方案。同時,肺移植手術得到中國肺移植首席科學家陳靜瑜教授的指導。黃曼主任說:“此次疫情期間,浙大二院是全國範圍內開展肺移植手術最多的醫學中心,挽救生命,我們有準備、有挑戰、有信心。”


文、圖 | 浙大二院 綜合ICU、宣傳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