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沒有生根及成長慾望的國民黨該如何再起?

臺媒:沒有生根及成長慾望的國民黨該如何再起?

2016年國民黨慘敗後,社論《沒有生根慾望的國民黨如何再起》呼籲國民黨必須徹底改造革新。歷經了四年,國民黨又再一次在大選中受挫,文章的某些論點在今天的國民黨依舊適用:剛愎自用的領導人,陳舊的大佬文化,被壓抑的青壯年世代,用人不當必須改革。今天的社論加上"成長"二字,期待青壯年世代發奮興革,在國民黨內注入新動力,否則,一個奄奄一息的政黨已失去任何價值。

臺媒:沒有生根及成長慾望的國民黨該如何再起?

除了不可避免的結構性因素,主客觀因素也造成了此次敗選:

首先,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還不久就參選,正當性則會受到懷疑;綠營"抹黑"他,他被形容為一個"瑕疵品",不適合擔任領導人角色。

其次,國民黨內部混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郭臺銘和王金平的"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庶民被精英看不起,縣市長遊離在外等。除了幾場關鍵造勢,團隊整合也沒有做到有效。

臺媒:沒有生根及成長慾望的國民黨該如何再起?

最重要的,是黨主席吳敦義的剛愎自用:剛開始他有意參選2020而拉韓卡朱;韓國瑜加入後,他又拉郭卡韓;然後他又不願意輔選,還有造成國民黨形象受損,士氣受挫,步步差錯,終走入敗境。

這種自以為是的主席,國民黨的運作,又怎麼可能是把政黨的利益看做高於一切?又怎麼可能維護形象來博取民眾的支持?在不分區名單公佈前,國民黨趁著氣勢和熱氣,本來有希望成為臺立法機構最大黨,但吳敦義的"私房名單"公佈後,外界的期待幻滅。於是,從南到北國民黨的選情都走下坡路。

臺媒:沒有生根及成長慾望的國民黨該如何再起?

2016年大選,國民黨因為怯戰和"換柱"風波而遭遇不信任。在本次元大選中,藍軍選情雖略見起色,卻因領導不力讓中間選民心失去信心。

二十年來,民進黨民間經營十分活躍,並與社運團體結交良好,打下厚實基礎。但是再看國民黨,眾多大牌都擁有一個基金會,可是除了社交聯誼或舉辦演講,他們並未做了什麼關懷民生、團結社會的工作?在培育人才、發展論述方面也鮮有成績?在民進黨的"抹紅"及"亡國感"宣傳下,年輕世代的"反中"意識幾乎全被綠營收編入伍。這支"反中"大軍,從一百萬的首投族,再到三、四十歲的族群。然而,國民黨對此卻毫無所覺,也沒有汲取經驗教訓。這種懶散的態度,新世代選民怎麼會被說服?

臺媒:沒有生根及成長慾望的國民黨該如何再起?

兩次大選,泛藍的得票都不如綠營,親民黨和新黨的泡沫化,可見"綠大於藍"的版圖已是大勢所趨,這個局面的逆轉,只有靠國民黨自身的救贖,改變形象與提升戰鬥力。也就是吳敦義必須退場出局、大佬退居二線、青壯年世代應積極接班、漫長無效的組織及決策流程要簡化無效組織和流程。一個政黨必須響應社會節奏,爭取民心,紮根築牢,才有向上成長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