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將聖旨改了一個字,卻挽救了上千人性命,歐陽修:此乃真聖人


引言

宦官這一群體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了,他們往往出寒身貧,從小被淨身賣進宮裡伺候皇族貴胄。其中的大部分人窮盡一生也始終默默無聞,老死宮中無依無靠,地位卑微受人嘲笑。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許多宦官養成了陰冷狠毒的性格以及心理缺陷。歷史上許多大宦官把持朝政、禍亂朝綱的事蹟屢見不鮮。例如秦朝的趙高,“秦為天子,二世而亡”,與這位佞臣有很大的關係,他一味慫恿秦二世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最終導致秦朝在短短十五年內傾覆,為後人所不齒。

偷偷將聖旨改了一個字,卻挽救了上千人性命,歐陽修:此乃真聖人

趙高指鹿為馬


太監也有善惡之分

到了唐朝中後期,宦官逐漸掌握了禁軍,廢立皇帝如同家常便飯。此後的明朝大太監魏忠賢,更是權勢滔天,以“九千歲”自居。正是由於趙高、劉瑾、魏忠賢等大宦官壞事做盡,給整個宦官群體抹了黑,致使後人們往往對歷史上從事太監這一職業的人嗤之以鼻。

其實這是一種偏見,歷史上也不乏功勳卓著、千載留名的宦官。例如東漢時期的蔡倫,其造紙術被列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如明初的“三寶太監”鄭和,其七下西洋的壯舉為我國古代的航海、外交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之時,身邊的大臣作鳥獸散,唯有太監王承恩至死相伴左右,其忠貞不渝的精神傳唱至今。

偷偷將聖旨改了一個字,卻挽救了上千人性命,歐陽修:此乃真聖人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


史上最善良的太監

還有一位太監,其名氣相比上述幾位要小得多,卻是史上最善良的太監。其一個舉動,保全了上千人的性命,此人便是張居翰。張居翰處於唐朝末年及五代初年的亂世之中,在晉王李存勖身邊任職,一直恪守本分勤勤懇懇。此後張居翰更是成為李存勖的親信,被提拔為為樞密使參與朝廷的重要決策。

唐末宦官集團的權力到達了頂峰,把持朝政任意升遷官吏,惡事做盡。唐昭忠天覆年間,朝廷上下對宦官進行大規模清洗。張居翰因平時積累的好人緣,在關鍵時刻得以僥倖逃生。公元923年,李存勖定都洛陽建立了後唐,是為唐莊宗。這時候後唐剛打敗後梁,士氣一片高漲,準備對前蜀進行乘勝追擊,一舉拿下前蜀。

偷偷將聖旨改了一個字,卻挽救了上千人性命,歐陽修:此乃真聖人

李存勖對王衍承諾


李存勖派遣太子帶兵進攻前蜀,一路勢如破竹。前蜀主王衍知道打不過,立即投降,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保住他家人的性命。王衍投降也不是詐降,而是很有誠意穿白衣出城門迎接。感念王衍的誠意,唐莊宗李存勖也做出了承諾“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於險”,保住了王衍一家的性命。

然而君王身處高位,往往性格多疑,能夠同患難卻不能同富貴,更何況王衍是一個曾經的敵人。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李嗣源發動了反叛(鄴都兵變),洛陽城內風聲鶴唳,唐莊宗李存勖對王衍也產生了懷疑,決心要殺了他,以絕後患。為了斬草除根,李存勖決定把王衍以前的舊部以及親屬家眷全部殺死,共計千餘人,並派遣自己的心腹太監張居翰前往宣讀聖旨。

偷偷將聖旨改了一個字,卻挽救了上千人性命,歐陽修:此乃真聖人

王衍一家,並行殺戮


宅心仁厚的張居翰覺得過於殘忍,但唐莊宗李存勖正為“鄴都兵變”之事怒火中燒,僅憑一己之力必然是無法扭轉皇帝的想法。張居翰靈機一動,就對聖旨做了一點點修改,雖然只改了一個字,但是意思卻完全變了。本來的聖旨是“王衍一行,並行殺戮”,他把“行”改成了“家”,聖旨就變成了“王衍一家,並行殺戮”。

儘管最終王衍一家依舊難逃一死,但跟隨王衍的舊部及其家眷千餘人得到了保全,就是這一小小的舉動挽救了他們的性命。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對此高度評價:“居翰改一字於詔書,救千人之濫死,可不謂之聖人矣乎”。

偷偷將聖旨改了一個字,卻挽救了上千人性命,歐陽修:此乃真聖人

歐陽修高度評價張居翰


結語

太監給世人的形象往往是奸佞狠毒,有魏忠賢這樣心狠手辣的太監,有張居翰這樣善良仁厚的太監,也有蔡倫這樣發明造紙術造福千秋的太監。所以評價太監這一群體不能以一概全,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下,太監這一獨特的群體和外戚一樣在朝廷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作為皇帝制衡和約束權臣的工具,太監們揹負了太多原本不該不屬於他們的罵名。

參考文獻

歐陽修,《新五代史·宦者傳》,中華書局,1987年

薛居正,《梁唐晉漢周書》,中華書局,199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