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野菊花又開了,紅的豔,白的嬌,開在月夜,開在山崗……」


午後,鄧麗君甜美的歌聲從桌上紅色的小音箱裡飄出,光從窗外透進來,映在老人笑盈盈的臉上。這是盲人院的一個平常午後,老人圍坐在一起,對這個初來乍到的「新成員」充滿好奇。


幾個月前,石依伯託人買了個天貓精靈,終於趕了次年輕人的浪潮。


這個會聽話、能聊天的紅色方盒子在87歲老人的眼裡,是個聰明又調皮的小孩。有了它的陪伴,獨居的生活也多了幾分生趣。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天貓精靈正在唱歌


但有一點不好——網絡老掉線。


正月初四,石依伯的天貓精靈又掉線了。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這個盲人智能手機可以用來開熱點給天貓精靈用


疫情肆虐,原來盲人院的熱心志願者們也無法正常進行活動。


老人家只能等著,等一個會聯網絡的明眼人(盲人這樣稱呼眼睛看得到的人)來,一直等……從全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00人,等到全國累計治癒首超過現有確診病例數。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石依伯在盲人院


從冬天等到了春天。


「1」

失明症獨居老人的春節:做好一切準備

「據專家介紹,武漢新增1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隨著檢測工作進一步開展,預計新增病例還可能繼續增加。對本次的疫情初步印象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力不強,不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


早晨六點半,天剛矇矇亮,廣播裡的中國之聲已經開始了新一天的《新聞和報紙摘要》。


每天,石依伯都要打開收音機聽聽廣播,聽聽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麼。


福州的冬天沒有想象中的冷,數數日子,還有四天就年三十了。播報新聞的節目只有半小時,聽完剛好拎上菜籃子去學生街的早市買菜。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現在的學生街


從盲人院到早市,要穿過幾乎整條學生街。


改造中的學生街,黃泥土鋪滿了路面,上面嵌著各種交通工具和行人的凹痕,時深時淺。對一個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盲人來說,這條路走得辛苦又小心翼翼。


石依伯所在的盲人院,隱匿在學生街深處。買菜、看病、取錢等日常活動都需要穿過學生街。


一路上,躲避泥濘的水坑,排除重重聲音的干擾,當心突然出現的人或物……這讓他們本就不便的出行變得更加困難。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從盲人院走出來的路,現在的樣子


在疫情爆發前,出門,對這些獨居盲人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關於盲人院可點擊歷史文章


深一腳,淺一腳,石依伯終於走出了學生街。再爬一座天橋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買菜上了。「今天要買點過年吃的牛肉,前兩天買的鴨肉很好,青菜和大蔥也要買一點……」石依伯心想著,年也近了,年貨準備好了才好過年。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一個人的年也需要一些儀式感,自從老伴走了以後,都是獨自一人。他覺得,在自己家生活更舒服。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這樣彼此獨立最好不過了。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盲人院裡的一盞孤燈


晚上8:30,石依伯屋裡的三個時鐘,同時語音報時。“今晚的央廣夜新聞,一直在播報肺炎,是不是有點嚴重了?”老人心裡有點疑惑。


「鍾南山肯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在廣東有2個病例,沒去過武漢,但家人去了武漢後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


屋裡一片漆黑,只有收音機照出來的紅光,映在桌面上,一片通紅。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石依伯家中


九點鐘,照例把屋裡所有東西重新歸位後,老人準備睡覺了。


他躺在寂靜的黑夜裡,沒有光亮。睡前還在想剛剛廣播裡說的「人傳人」:這病毒好像跟非典有點像了,明天要不要去再買點青菜,魚也要再買點,過幾天要炸點魚、炸點年糕。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石依伯在盲人院


臘月二十八,石依伯聽到廣播裡說:「武漢要求全市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他決定下午也要去師大惜緣超市看看,有沒有口罩。

問清楚價格和數量後,老人還是覺得六塊就六塊,買一包吧!後面幾天持續不斷的疫情新聞,讓老人慶幸自己口罩買得早。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改造中的學生街


聽完石依伯的講述,我也鬆了一口氣,因為你很難想象,一個眼睛看不到的老人家,不會網購,不會搖號,在藥店售罄,商店關門的情況下,能去哪裡買口罩?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石依伯居住的盲人院,拍攝於2018年


但好在,還有廣播媒體,有中國之聲。好在,石依伯有聽廣播的習慣,和盲人敏感的知覺。

「2」失明症獨居老人的普通感冒:有雙黃連,就有安全感

石依伯的記憶力好得驚人,很多我們明眼人只會一掃而過的信息和數字,他都會牢記於心。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石依伯在盲院


「武漢的院長,劉智明,51歲,感染肺炎去世了;還有那個眼科醫生,李文亮,才34歲,也沒了。」一提到肺炎,他都憂心忡忡的。坐在床邊,佝僂著背,雙手緊握,說著那些他聽了一遍就記得的新聞。


「我們福州也去了很多優秀的醫生啊,省人民醫院啊、婦幼啊、省立啊、軍區醫院啊,好多人都去武漢了。他們肯定也怕呀,唉……」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就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那段時間,這位每天都在關注感染人數、治癒人數的老人感冒了。

那段時間,福州很冷,人們都躲在家裡,街道上空無一人。

本以為吃點感冒藥就會沒事了,可兩天過去了,感冒卻一點也沒見好。石依伯有點害怕了:哪裡都沒去過,每天都待在家中,教堂也沒去了,福樂家園也沒有排練了,應該不是肺炎,我也沒發燒啊。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盲人院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盲人院 拍攝於2018年


感冒不見好,人又實在難受,石依伯決定出門,但特殊時期,出門買藥不再像以前那麼“簡單”。

只好碰碰運氣,看能不能遇見隔壁小區的人,付錢給別人,帶他去找藥店。這種憑運氣的事,本來就不經常發生,更何況在特殊時期。即便遇到好心人,對方一聽你感冒了,也會望而卻步。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盲人院大門


「還好我的感冒好了,不然也不敢叫你過來給天貓精靈聯網。」


最終,石依伯買到了雙黃連口服液,喝了幾頓,感冒也就過了。雖然很難買,但是石依伯家裡還是備了一些雙黃連和甘草片。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盲人院


這次疫情給生活帶來的影響,以一切可視的形態出現在各個地方。以熱搜的形式、以VLOG的形式、以圖片的形式,以一切默認明眼人可接收的形式,衝擊著我們健全的感官,刺激著我們的神經。

而對於石依伯來說,這好像生命裡的一處空白區域,原本簡單的生活因為疫情,變得更加單一。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盲人院福樂家園


每週例行的教堂禮拜取消了,福樂家園的樂隊排練也沒有了,就連天貓精靈也斷網一個多月了,馬上到來的雷鋒日,應該也不會像往年一樣舉辦活動了。生活就只有洗衣和做飯。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石依伯家中


但他並不會因此感到寂寞,手風琴有時可以用來解悶兒,還有他時刻關心的學生街舊屋改造進度,比起疫情,他更擔心舊屋危房改造會在盲人院門前停下腳步,戛然而止。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改造中的學生街


而盲人院裡,其他人的生活好像也並沒有因為疫情發生太大的變化,這裡還像從前那樣安靜,靜得只有鳥鳴和樹葉被風吹過的聲音。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一切變化都在盲院之外進行著:


嘈雜的學生街變得寂靜無聲,原來挨挨擠擠的房子只剩下些斷壁殘垣,時常更換的廣告牌也只有「本店出租」……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END-


疫情之下,福州一位獨居盲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